APP下载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对策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型文化发展

郭 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每年的招生人数逐渐递增,虽然高等院校的录取率得到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转变,满足了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诉求,但与此同时也导致我国成人高考生源数量的不断降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树立鲜明的方向,才能促使高校真正适应社会与市场形势,不断拓宽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

一、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

1、新机遇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肩负着更重的使命与责任,不仅仅要培育更多应用型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强化继续教育,以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现阶段高校已经拥有大量需要终身教育的社会成员,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为技能型教学和学术型教学,为了适应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各大高校均突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我国社会输送了诸多技能型应用人才,这些庞大的社会群体在提高自身技能与学历的过程中,均是未来高校继续教育的重点对象,为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引来诸多新的机遇。

2、新挑战

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相对较为严峻的竞争形势,诸多优秀学生到海外大学参与继续教育,这必然会导致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生人数下降,挤压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伴随网络教育的快速崛起,国家教育部颁布了68 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这些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展开继续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达到学习要求的学生最后获得国家颁发的学历证书。虽然网络继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但是仍然依托自身的优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15 年后,我国取消了远程教育的审批,高校可以自主展开办学,网络继续教育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生源量产生了严峻冲击。

二、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与对策

1、树立双文齐放的转型理念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理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主流文化,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成为高校继续教育重要的使命和责任,所以高校继续教育应通过推进文化建设来凸显教育个性化特点、聚成继续教育实践,实现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其主体框架与内部元素均充分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将高校继续教育打造成为文化建设的高地。一方面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转型发展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无论是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还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融合,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光辉,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文化的规范和融入,充分凸显文化的个性和价值,真正实现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增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文化向心力。另一方面,加强现代主流文化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着力解决文化的冲突和矛盾,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明确高校继续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价值。高校继续教育是提高我国公民学历与素质的重要场所,直接影响着我国综合实力发展,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积极推进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式的现代文化融合,摒弃传统的功利化思想,真正打造具有特色和个性的高校继续教育体系。

2、推动五元并举的发展方向

第一,打造素质+就业的学历教育。高校继续教育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学历教育,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高校继续教育的对象,普遍存在就业竞争能力薄弱,缺少较高的学历水平和职业素养问题,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创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侧重全体学生的就业能力培育,结合专业教学体系,将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选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开展提高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就业。第二,发展学校+市场的自考助学。这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充分依托高校的学科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并将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整合,不断降低资源成本。并且继续教育要面向市场,真正满足更多社会人才的学习需求,展开多样化的专业培训体系,以自考助学不断开拓继续教育发展的空间。第三,发展证书+技能的社会培训体系。高校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双师型教师培育,不断进行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侧重培养学员专业化技能,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员的知识应用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广大学员不仅能够获得学历证书,同时能够掌握实践技能,才能适应岗位需求与智慧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较强的竞争能力。第四,发展科研+育人的学科建设。科研能力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不论是高校的教师团队还是管理者或学生军营,鼓励其展开科研,不断提升高校学科建设的科研水平,建设具有层次化和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学科,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保证教学内容充分契合继续教育对象的学习诉求,培育继续教育对象创新精神与能力,引导学生求真务实,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环境,将高校继续教育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第五,大力推动网络+课堂的线上教学,逐步打破继续教育的时间与地点局限性,为广大学员获取知识提供更便捷的通道。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应建设网络课程体系,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立足于当前的校本资源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统筹规划网络教学课程与方案,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继续教育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

3、秉持双轨并进的服务方式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继续教育对象的发展诉求在转型过程中,应将双轨并进作为服务的核心。一方面,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充分凸显公益性的服务能力,使其始终为社会、民众和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逐步转变继续教育的功利性的特点,共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应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将高校继续教育,深入我国农村地区,展开公益性的知识讲座或培训。另一方面,注重强化高校继续教育市场服务能力,高校继续教育应立足于当前的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形势,凸显继续教育自身特色,才能提高教育质量。只有逐步打造具有层次化的继续教育,才能适应更多对象的诉求,凸显高校继续教育的市场化服务能力。所以高校继续教育要立足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效益。

4、建立多向交流的资源平台

多项交流的资源平台是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应予以高度重视,将国家、社会、市场和学校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打造多样化且适用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资源平台。首先针对国家资源应充分利用,高校继续教育应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政府部门应针对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并逐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保驾护航,并进一步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责任。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国家财政部门给予的资金扶持,不断加强区域资源整合,打造与政府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次,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对于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构建社会学习资源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进一步促进继续教育的价值与职能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大众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形成现代化继续教育理念。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电视、广播以及书籍报刊等方式对高校继续教育展开大力宣传,引导更多人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最后,深入挖掘高校继续教育资源。高校不仅要为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投入一定的财力,同时还应将所获取的经济效益,继续投入的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中,促进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打造具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利用。根据高校继续教育的资源需求进行统筹规划,促进高校教育资源能够在继续教育中发挥明确作用,包括多媒体设备、电子教室以及教师资源等,实现继续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共同为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助力。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想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则必须突破传统的继续教育发展模式,树立双文齐放的转型理念、推动五元并举的发展方向、秉持双轨并进的服务方式、建立多向交流的资源平台,推动高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转型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谁远谁近?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