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矛盾与转化

2020-02-11马洪坤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主导性自主性矛盾

马洪坤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当前我国思政教育已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而新时代思政教育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标志思政教育已从快速发展转向为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又影响到外延式发展的范畴与趋势,使得网络思政教育成为传统思政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主要内容,成为我国思政教育工作者获得思政教育成效,把握教育实质的新思路、新媒介及新抓手。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影响思政教育的重要因素,要想破解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基本矛盾,需要从实际出发,补短板、抓重点,发展教育功能,实现网络思政教育矛盾的转化。

一、现实和虚拟的矛盾构成了网络思政的外部矛盾

1、现实和虚拟的矛盾反映了社会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内在联系

网络文化和网络社会是现实生活和现实社会的有效延伸,将现实和虚拟的矛盾作为网络文化及网络社会的外部矛盾能够有效体现唯物主义思想关于社会意识的理念。诚然,网络社会涉及了物质世界的方方面面,然而网络社会却凸出了现实社会的情感交往、社会思想、道德政治,能够为网民提供并建构理想的精神家园,而要想深入探讨网络文化,就不能局限在网络层面,应明确网络文化和客观现实的生活、人及事物的内在联系,明确网络场域和现实场域的相互映衬与仿真模拟。与此同时也要明确网络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延伸与拓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放大与重塑。所以不论网络社会还是网络思政,都应重点关注网络世界下的“和谐”和“虚实”。把握两者间的映衬关系,即虚拟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与仿真、重构与优化。

2、现实和虚拟的矛盾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政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现实和虚拟的关系是种特殊的矛盾关系,同时也是种相互统一、同一、对立、差异的辩证关系。从对立和差异的角度来分析,虚拟场域是信息化的“虚拟空间”,拥有不同于物质世界的媒介和技术特性,对物质世界存在着特殊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趋势和情形,表现为虚拟网络对物质世界拥有某些侵蚀和拒斥的功能,以及削弱物质世界的态势。而在统一、同一等层面,虚拟网络并非单一的技术,而是借助网络平台,通过社会交际所形成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空间样式。是从物质世界中形成的特殊空间,因此网络社会和物质世界及现实社会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相互转化、作用、补充、渗透及建构的统一性和同一性,它能深入地影响思政教育的不同层面及环节,是学生间接地处理和认识现实社会的基本载体。

3、现实和虚拟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网络文化的其它层面的矛盾

现实和虚拟矛盾表现了人类从工业社会转型到信息社会时,文化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人民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的改变。因此现实和虚拟的矛盾综合反映了物质世界的社会结构同信息传播、社会控制及虚拟环境下的社会结构间的矛盾及冲突,而在这种矛盾机理下,网络文化及网络社会中的矛盾会受到牵制及影响,进而形成与物质世界相关的具体矛盾。而在教育层面,网络思政存在自由与规范、多元与一元等矛盾,这些矛盾都是在现实和虚拟矛盾的影响下形成的,是社会矛盾的现实表征,同时也是人类从物质世界转向网络场域时所表现出的交融、复杂、多样、自由等特征,能够阐明人民的生活方式、行为机理、社会心理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如果虚拟和现实的矛盾不存在,则网络思政中的规范与自由、多元与一元、自主性与主导性等矛盾也将难以形成。

二、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构成了网络思政的内部矛盾

1、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是影响网络思政教学过程的矛盾

网络思政的主导性主要指教师自觉按照特定的思想品德规范,向学生或其它受教育者传递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理念及思想的信息,并用思政理论及其思想引导社会文化和网络舆论,使学生根据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要求,规范并明确自身的现实行为和网络行为,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理性并为之努力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思政的主导特征与物质世界的思政教育特征相一致,然而在网络化、数字化媒介及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传播质量和效果却不尽相同。而网络思政的自主性则指学生或其他受教育者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学生拥有传播、接受、选择信息、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网络思政教育情态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加强,具体表现为,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动性得到提升,学生掌握的教学资源得到丰富。学生参与教育教学的意愿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得到张扬。然而在利益诉求与教育主导的关系上、两者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关系,即自主性选择与定向培养、个性发挥与价值观重塑。

2、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呈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在“相互统一”层面,思政教育的自主性和主导性共同构成了思政教育矛盾的两个依存关系,假如脱离教师的主导就否认了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否认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则将会造成思政教育难以获得既定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是辩证统一的,是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在对立和差异层面,网络空间中的各种矛盾得到凸显和传递,人类的价值观取向和核心价值观也存在诸多的差别,甚至出现脱离或偏离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而这便会导致社会大众拒绝参与或接受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所有活动。因此在自由化的虚拟空间中,社会大众及高校学生的自主参与、选择都会严重影响到网络思政的成效,制约了网络思政的发展,

3、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转变思政教师传统教育模式及方法

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反映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学生所掌握的思想要求和学生是否愿意接受该要求间所存在的矛盾关系,而从这种矛盾关系出发,能够发现传统思政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及问题以及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所呈现出的新问题及新弊端,即学生自主参与思政教育的意识薄弱。因此如何通过改变传统思政教育方法、构建全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如何加强网络思政的感染力、渗透力、感召力、说服力及吸引力逐渐成为网络思政教育主要任务。与此同时也是加快了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相互转化的关键要素。

三、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化

1、现实和虚拟的转化

网络思政教育中的现实和虚拟矛盾主要指外部的、能够影响思政教育方方面面的外部矛盾,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而又无法避免的主要矛盾,在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根据物质世界和网络空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及相互建构的统一性关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补充并完善网络文化,即凭借网络空间对现实世界的补充性、还原性特征,重构网络文化,使其为网络思政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土壤。而在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差异性层面,则需要教师将现实教学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降低网络文化对现实生活的拒斥或排斥,实现两种空间模态的有机融合。

2、多元与一元的转化

网络场域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向社会传递核心价值观、马克思理论及思想开辟出全新的空间、途径及渠道,而思政教育能够优化网络思政教育情景,正视网络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因此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在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上,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多元和一元之间的矛盾,其中一元主要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政治品性。而多元则指多层次的文化冲突及思想言论,其中包括后现代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者应在巩固一元思想的基础上允许多元思想存在,使一元思想统筹并巩固多元思想,引导学生及社会大众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正确看待多元思想,使多元思想成为一元思想的论据与旁证。

3、自由和规范的转化

自由和规范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自主性和主导性的矛盾层面上,即学生个性化、自由化的发展与教师规范化、定向化之间的关系。在网络思政教育层面,思政教师应将延伸“规范化范畴”,弱化“规范化手段”,通过宏观把握与微观调控,实现思政教育“规范和自由”间的融合及转换,换言之就是教师需要通过宏观的把控,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建构在学生或其它受教育者自由化发展的基础上,利用交往自由、信息自由以及言论自由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通过思想引导及教学指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渐实现并达成网络思政“规范化教育”的目标。

结语

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现实和虚拟、自主性和主导性间的矛盾,其中现实和虚拟使外部矛盾,是难以从外部进行转换的基本矛盾,而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是可转化的,可改变的。思政教师必须从自由和规范、多元和一元的角度出发,结合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及特点,提升自主性和主导性矛盾下其它矛盾的转化质量,从而为我国网络思政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主导性自主性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矛盾的我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对矛盾说不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