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者与自我
——浅析民族审美意识下招贴艺术的视觉表达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艺术

巨 萍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他者”与“自我”这两个抽象词汇频频出现在文化研究等众多学科领域,并成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讨论的关键。“他者”与“自我”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凡是外在于自我的一切人或事物,其都可以被称为他者。“他者”与“自我”的相关理论,往往有着多重内涵和不同所指,并且在不同的学科领域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在各类视觉艺术的范畴里,“他者”与“自我”的形象在不断变换并广泛存在于其中,且通过多种视觉表现形式来呈现,招贴艺术就是最为直观且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的方式之一。著名设计师王敏在其海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中,将中式的筷子与西式刀叉这两个视觉元素融合成一个悖论的视觉形态,用来传达中外之间的这种差异。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不一定具有严格概念意义的说法,“他者”形象往往是指某一文化传统艺术中,有别于自己民族的,建构于本民族审美意识外的,来自异邦的文化符号;而本土艺术中的“自我”形象,则是在本民族审美意识的深刻影响下所形成的,二者并非对立,且又独立存在。本文将从民族审美意识作为切入点去分析招贴艺术的视觉表达中这种“他者”与“自我”的关系。

一、民族审美意识的内涵

所谓民族审美意识,就是指在一个民族共同体长期的民族审美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且相对稳定的民族审美心理、民族审美理论、民族审美观念以及民族审美文化。

1.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

民族审美意识作为人类精神生活内容的积淀物,一直以来都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这是毋庸置疑的,且通常是通过劳动的方式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来实现这一进程。而特定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选择,也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影响着这种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产生。著名美学家、艺术史家丹纳认为,决定民族精神面貌的三大要素可以归为种族、环境、时代。他的《艺术哲学》对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条件与该民族艺术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截然不同的种族、气候迥异的自然环境、日新月异变化着的时代都会使人类形成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审美结构,由此也衍生出了不同的艺术创作形式、艺术风格趋向以及各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审美趣味。人类社会的文明演变,让不同的民族凝练出了不同的民族审美意识。

2.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与趋向

民族审美意识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的交往、文化的交流而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审美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情形。这种发展和变化,使得我们在看待民族审美意识中“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及今后的发展趋向,有了更多的思考。学者姜殿坤认为,民族精神乃民族文化的灵魂,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乃民族艺术的滋补,若本身就不太康健的身体,且消化滋补品的能力微弱,盲目滋补的话,那不但对本身无益,反之还有其害处。在艺术领域面对“他者”文化的渗入时,我们要恢复民族自信的力量,发扬我们民族本位中“自我”文化的精髓,即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为背景,一方面去吸收欧西文化的精华之处,一方面又可光大我们民族艺术的特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触及艺术创作的民族审美意识,将会在保留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向着更包容更多元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民族审美意识下招贴艺术的视觉表达

1.呈现民族审美特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会呈现出民族审美特性,而招贴艺术作为一种具有广而告之意味的平面宣传形式,其中的民族审美意识是表达最为直观的,其反映出的大众的声音也是最为清晰且嘹亮的。设计一直都需要被创造,而创造的基础正是这些饱有民族特性的视觉语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设计界非常普遍,我们不难发现,越是国际化的设计师,似乎更倾向于将带有民族特色的视觉符号或图像信息融入其设计作品。而在众多设计作品中,平面类招贴艺术里的视觉表达方式是将这种情感抒发得最明显,也是最直观最便捷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最令受众接受并理解作品中所饱含的设计内涵。因此,代表着“自我”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不断催生出呈现着民族审美特性的招贴艺术作品,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郭线庐的作品《中国门神》,采用象征科技进步的元素——线路板与点、线、面的平面构成元素相结合,最后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门神的形象,作者的寓意更是巧妙:用科技力量来捍卫国家。整幅作品从构成形式视觉元素的选取,以及对传统艺术形式的全新演绎,表达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都体现着民族审美特性和新的文化价值。

2.适应民族审美需求

一个时代视觉图像的表达是一个民族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也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后所形成的,它是符合民族审美意识的饱有社会属性的文化符码。它反映着民族文化和时代文明的特点,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塑造着一个时代中社会的视觉文化,这种视觉上的表达作用到民族内部,往往能增强信息表述和沟通的有效性,也更使其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价值观得到更深的认同,招贴艺术中许多作品都适应着这种民族审美需求。

三、招贴艺术中“他者”与“自我”的碰撞与融合

招贴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跨越民族、打破地域限制的特殊文化语言,在图形的运用和表达中,虽然人们对其解读和审美评价中存在着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但仍有艺术家能找到“他者”与“自我”新的契合点。

中国知名平面设计师吴中昊在其招贴作品《纪念莎士比亚400 周年剧院海报》中,做了十分大胆的视觉元素碰撞。他把自我的民族审美观念糅合到西方的他者文化中,此作品极具个性,且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作品中的莎士比亚褪去了英国绅士的传统装扮,换上了中国京剧名旦梅兰芳的装扮“凤冠霞帔”,届时莎翁的白皮肤和络腮胡显得更加引人注目。这是中西两大文化戏剧巅峰人物独特而又大胆的艺术结合,不仅跨越了地域更跨越了文化传统。这样一种中西结合、古今融合的别样韵味,通过这幅诙谐幽默的招贴作品表达得惟妙惟肖。该招贴作品还先后入围了玻利维亚国际海报双年展以及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这幅作品在国内外都获得认可,也更加从侧面反映出了在审美观念上不同文化对“他者”与“自我”融合的认可。而设计者在筛选带有本民族气息的视觉元素和他者文化中特有的视觉符号时,运用独到的设计语言与设计手法,稍加以巧思便使人们在能够识别本民族文化意识属性的同时,也能去感受这种“他者”文化传播交流的特殊表达方式。“他者”形象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及其意识形态在招贴艺术艺术的设计创作中能够重新建构对彼此文化的认同感和联系性,这是不同民族审美意识的碰撞在招贴艺术视觉表达上所体现出的最佳状态——和而不同,融合共生。

结语

招贴艺术本身,是一种文化创造性的活动,设计创造着视觉文化,它以实用性的视觉传达功能为基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艺术设计和美学的领域更是释放着巨大的力量。在民族审美意识的影响下,招贴艺术的视觉表达常常呈现出“他者”与“自我”文化碰撞融合且和谐共生的局面,理性看待他者文化的存在,戒除对他者文化的防范心理,并通过“他者”与“自我”全新形式的糅合使我们本民族的招贴设计作品在视觉上表达出更多元更丰富的设计语言,从而散发出新的光亮和温度。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艺术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纸的艺术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多元民族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