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路径探析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应急状态理念

赵 贺

(中粮生化能源(榆树)有限公司,吉林 榆树 130401)

一、问题的提出

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据清华五道口金融科技研究院统计,自疫情发生截至2020 年3 月31日,中小微企业收入降低69.5%。当前复工复产是各类企业重点推进的工作,但如何在疫情发生后,确保复工复产平稳推进的同时,持续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形成长效稳定生产之势,成为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疫情发生后,企业生产安全更是成为党中央着重关心的问题。2020 年4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企业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从员工生产角度,王琦玮等认为员工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的基础要素,应采取不同措施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推动企业生产安全系数提升。从企业管理层角度,靳晓华等从领导行为入手,认为领导安全责任意识可直接影响企业安全生产,领导安全监管行为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强化领导示范作用。刘素霞等以知信行理论和安全管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预期事故损失认知、安全态度与企业安全生产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得出提高企业决策管理层对预期事故损失的认知水平是有效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赵明华等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若想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品牌效应,企业安全生产必须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其他方面,陈淑婷认为要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从文化、法制、责任、科技四方面着手。综合来看,我国学者对疫情发生后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在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的路径与对策。

二、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新冠肺炎病毒的有害性决定了企业生产必须提高安全警惕

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种传播性极强、潜伏周期长,而且不易被诊治的病毒。尽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对于处在复产复工期间的企业,正是人员密集,传播性强的地带,由于没有以往抗击肺炎疫情、病毒防护的经验,如果安全防护措施稍有疏漏,将会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导致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2、疫情期间企业的生产效益与员工安全防护直接挂钩

企业的生产效益高低不仅与硬件设施、技术条件有直接关系,还与员工生产操作的熟练度和生产积极性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企业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降低员工生产的积极性。造成疫情恐慌心理的同时,也是对企业生产氛围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损害,还会导致企业管理层权威和信任的缺失。因此,在应急状态下企业必须强化生产安全措施,来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

3、疫情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是企业的特殊品牌

在疫情发生状况下,如果没有切实有效的解决疫情扩散方法,公众对所有外来事物都会抱有戒备心理,尤其是日常可接触物品。如果企业未能做好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其产品必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反感排斥,这对企业的声誉与发展将会造成极大地损害。因此,从另一种角度来说,企业生产过程中一系列完善的消毒、防护、设备清理和维修等安全防护措施,必然会体现企业对社会、对公众、对消费者的负责态度,是对企业形象的提升。

三、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1、内在的制约——企业安全生产理念难以转变

安全管理理念包括安全健康相关的理想、理论、理性、信念的揉合。在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经营和安全之间的矛盾,没有把安全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许多企业管理层认为,生产安全只是生产的附属品,并没有将安全放在生产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仍与以往相同,没有完全地转变,仍把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对员工安全健康防护缺乏,尚未形成应急状态下措施有力的安全监管,轻视事前防护、重视事后处理的做法仍然存在。企业对疫情期间极其重要的安全管理存在侥幸心理,流于形式,一旦出现疫情扩散,不仅仅是对企业的灭顶之灾,而且会对社会公众、国家造成极大地损失。

2、基础的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资金难以保障

以上提到,企业本身的安全管理理念决定了对安全管理的行动,企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的理念会导致疫情期间的防护措施缺乏,由此可见,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将不会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首先,应急状态下对疫情防护的资金需求将进一步扩张,员工的口罩、防护服,生产车间的消毒液、洗手液等安全生产必需品会无形之中增加企业的负担,而且由于防护用品需求扩张,一些防护物品的价格尤为昂贵,让疫情初期本就停工停产、无法形成经济效益的企业难以承担。另一方面,应急状态下安全管理所需的资金来源少,大部分营利性企业只能通过自筹的方式获取资金,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这让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主更加轻视企业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

3、内容的缺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易存漏洞

大多数非应急状态下的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较为完备,拥有完善的监管执行组织、安全生产制度和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日常生产安全得以保障。但在疫情发生的紧急状况下,企业的应对能力难免有些匮乏。首先是疫情状态下的安全生产制度尚未建立,对员工的防护措施和企业生产车间的安全检查大多处在人治状态,无据可循,导致疫情状态下的安全监管缺少威慑力,不足以发挥作用。其次是疫情状态下企业安全监管组织的应对力有待提高,对企业安全生产防护措施的内容和技术不能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最后是疫情状态下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应对措施方面,仅仅是从日常防护措施进行规定和监管,尚未从企业安全生产文化、企业奖惩制度、企业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完善,未能将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血液”之中。

四、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

1、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思想引领,推动管理理念现代化

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需要管理理念的现代化提升。态度影响行动、理念影响出路的定理同样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之中。首先在企业管理层,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大于一切的理念,摒弃以往唯利是图的错误思想。将企业安全生产同员工生命健康、企业未来发展、企业品牌形象、国家人民利益联系起来,切实转变理念。其次是员工,要摒弃以往的侥幸心理,从内心上认同企业所建立安全生产文化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认真遵守疫情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安排,做好自我防护。最后是将应急状态下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之中,使企业从管理层到员工,自上而下参与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理念质的提升。

2、打牢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基础,推动资金筹措多元化

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来源是保障应急状态下,企业进行正常安全管理的重要议题。除了自筹安全生产资金,企业应该发挥自身力量,拓宽渠道来源。一是寻求政府的财政帮扶。无论是企业的复产复工,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都对地区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安全产生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通过对防护物品采购的减费降税、对企业卫生防护的财政支持等渠道来减轻自身经济负担。二是寻求银行贷款。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企业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必须进行,因此寻求银行贷款不失为解决燃眉之急的有效对策。从长远的经济效益来看,借助贷款度过时下难关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3、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行维度,推动措施执行有力化

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安全管理之上,应从制度、组织和实际措施三方面形成有效管理。一是及时制定企业在应急状态下安全生产制度,对员工日常安全防护形成制度的威慑力,并且能够在进行奖惩过程中提供有效依据。二是及时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升,能够充分利用监控、大数据、社交软件等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三是除了日常安全防护和监管以外,应实现安全生产机制创新。推进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融入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应急状态理念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状态联想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