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婚恋观肺炎新冠

张 喆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 132012)

大学生婚恋观问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大学生自身的人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等基本的价值判断,包含了个体对恋爱、婚姻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恋爱或结婚对象的选择和关系维持的行为。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然要承担起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对大学生婚恋观产生了诸多影响,在此背景下,婚恋观教育也应被高校列为特殊时期教育内容。

一、研究背景

所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①。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爆发蔓延后,2020 年1 月,全国多省相继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冠病毒肺炎成为2020 年我国面临的第一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被世卫组织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广大青年的婚恋交友问题,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帮助青年解决好婚恋交友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在新冠肺炎爆发期间,正值全国高校放寒假,大学生们均居家防疫,相对独立的环境使得大学生们强大的心理支撑。此时,当全国高校的关注点都落在避免学生感染疾病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且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暂时搁置。

2020 年2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群众心理疏导②”,这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要求。疫情影响的不只是身体健康,更是对思想和心理的冲击。不可否认的是,整场疫情在很多方面都对高校大学生婚恋观产生了影响。疫情期间学生不在校,但是婚恋观教育的主阵地仍在高校。高校准确把握疫情对大学生婚恋观产生哪些影响,并针对性地进行婚恋观的教育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择偶标准的影响

1、对配偶从事职业要求上产生倾向性

心理学家克切霍夫(Kerchhotf)等人研究发现,在初次交往时,距离因素、外貌因素及社会资源都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③。这里所提到的社会资源,就是指的经济地位、职业、学历、文化背景等。其中的职业因素,在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成为婚恋市场上的优势因素,也成为了大学生寻找另一半时考虑的重要因子。

首先,医护人员成为恋爱婚姻市场上的“香饽饽”。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医护人员勇担重任,冲在与新冠病毒斗争的第一线,涌现出大量的感人事迹。社会主流媒体的大量报道与广泛歌颂使得医生的社会地位直线上升。同时,医疗剧《浪漫医生金师傅》、《顶尖手术刀-天才脑外科医生的条件》等的热播,为医生这个行业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在疫情期间播放此类电视剧,使得医生这个职业魅力大增,收获了大批的“粉丝”。许多大学生都在微博上发表感言,表示医生成为自己结婚对象的首选。

此外,这次疫情冲击了广大行业,也改变着大学生的择偶倾向。疫情期间,大量企业复工困难,现金流出现问题,许多企业选择裁员降薪,甚至一些小微企业面临倒闭危机。《二手车行业收缩抗疫:优信降薪超20%,瓜子、大搜车裁员》、《千企调查报告:疫情影响下的10 个“二八现象”》等新闻接二连三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此时,“编制”工作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同时也被列为了择偶标准之一。从事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一些相对稳定的工作,在疫情期间不用担心会被辞退,也不用担心薪水发不下来,这些优点使得在体制内工作的年轻人在婚恋市场上备受偏爱。一场疫情,使得大学生“找一个体制内的对象”的愿望更加强烈。

2、对配偶的生活技能要求上产生倾向性

为了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战,全国多地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当地餐饮业一律停工,有些城市叫停了外卖服务。大学生们平时习惯了打卡各种网红餐馆,习惯了拿起手机点外卖的日子,在种种限制下,放寒假的他们不得不在家里锻炼起了厨艺,网络上流行起了居家秀厨艺的热潮。自制凉皮、奶茶、馅饼、油条、电饭锅蛋糕、红糖发糕......网上变着花样出教程,网友手忙脚乱跟着学,社交软件上基本每天都可以看到晒烹饪成果的“大厨”们。居家隔离期间,以往“两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学生们越来越意识到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也更加期望恋爱或结婚对象拥有这项技能。此时,会做饭的大学生,尤其是会做饭的男孩子更容易受到他人崇拜。

在社交软件上晒出自己烹饪的美食,下面不乏夸赞之言。疫情期间,新浪微博上出现了“会做饭的男人最帅”这样一个话题,截止到2020 年3 月14 日,该话题阅读人数达到8417.8 万,讨论次数5 万,原创人数达8000,毫无疑问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从话题讨论的语气和热度可以看出,当下年轻人对一个会做菜的伴侣是有强烈的追求的。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社会传统印象里,现在的大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如果能做得一手好菜,和传统角色认知上形成一个反差,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更容易吸引异性的好感度。

(二)对大学生恋爱方式的影响

1、认识对象的方式更多借助网络社交平台

在认识恋爱对象的途径上,一般分为自己认识和他人介绍两种方式。疫情期间,大学生由于出行管控等一系列原因,无法参与聚会或其他社交活动,自己在生活中便无法解除到异性;无法外出,他人介绍的相亲对象便不能正常见面沟通,因此,线下认识对象的可能性几乎降为零。网络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认识恋爱对象的首要选择。

首先,在自己认识恋爱对象的途径上,各大社交互动平台成为主要渠道。根据微博易新媒体研究院的调查,在2020 年春节期间,从整体数据来看,各个社交媒体平台的账号粉丝数量均有一定的增长,其中移动社交app(以微信、微博、小红书为例)在移动互联网典型行业app 中,使用时长占比一直保持在30%以上,稳居第一,且行业日人均使用时长均高于2019年春节。这说明人们在疫情期间,普遍将社交的需求寄托于网络社交平台。而在对疫情期间社媒高增粉账号受众粉丝年龄的目标群体指数分析,19-30 岁的群体占比遥遥领先。广大青年人对社交媒体的青睐在疫情期间大大增加,其背后增长的认识异性的机会,为大学生寻找恋爱对象提供广泛的途径。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期间网恋人数将会有明显上升。

同时,在他人介绍恋爱对象的途径上,婚介网站满足了用户足不出户,喜结良缘的需求,着重打造云上相亲潮。以相亲网站“珍爱网”为例,在疫情期间的搜索下载量增幅明显,该网站为了应对用户猛增的现象,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革,随着90 后和95 后的青年人纷纷步入婚恋大军,该网站针对全新的用户群,还提供了情感咨询服务。疫情的限制加上婚介网站功能的完善,使得大学生在选择相亲方式上,对相亲网站的接受度也进一步增加。

2、产生爱情的方式以非接触式观察为主

产生爱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见钟情,另一种是日久生情,男女双方在观察对方外在形象、处事方式等因素后作出综合评价,最终决定是否发展成恋爱关系。而在疫情期间,通过网络平台根本无法观察到对方交流时的神态,无法看出行为方式,也无法在肢体接触中促使爱情生根萌芽。此时,无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大学生恋爱选择考量的因素,只能是在手机或电脑屏幕外来进行这种无接触式的恋爱沟通,比如通过观察对方聊天的文字叙述特点,发的微博或者朋友圈的风格,有的可以通过语音连麦、视频沟通的方式,来判断屏幕另一端的人是什么性格,是否是自己理想型的恋爱对象。如果符合,那么聊天的频率会增加,如果不符合,则这种交流方式很容易中断。

这种爱情产生的方式往往十分高效,与孔雀求偶时会开屏展示出最美的羽毛类似,年轻人喜欢在网络平台上“包装”自己,比如外形条件好的会经常发自己的照片,学历高的会有意无意以科研作为话题,有才艺的则会发出视频来自我展示......将自身优点作为标签贴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往往更能吸引异性前来“搭讪”,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同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无接触,意味着一定程度的虚拟,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人生阅历不足,会轻易相信屏幕对面的人,一旦陷入感情则更加丧失辨别能力,这会给一些网络骗子可乘之机。

(三)对大学生婚姻观的影响

1、增强了大学生对婚姻必备物质的需求

当代大学生能够普遍认识到婚姻和恋爱的联系与区别,恋爱意味着浪漫、激情,是以感受为主,而婚姻则是责任、共同语言等现实因素结合的产物,最重要的一点是,关于婚姻“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强调经济基础是必需的④”。经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大学生对以后结婚必须买房买车这一信念更加坚定,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规定,全国各地对湖北地区返乡、与疑似确诊病例有接触史,且目前体温正常的人员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其他无接触史的人员也需要在家减少外出,全国很多省市实行“出入证”管理模式,即每户家庭每两天可派一名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用品。这样的管理规定大大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导致年轻人对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的愿望更加强烈。不少公众号上已经总结出“新冠肺炎对买房的启示”,包括“不要买高容积率小区”、“同样面积选择房子数量多的”等等,甚至连房间划分都很细致地提了出来。由于新冠病毒可以通过下水道传播,有人建议房屋至少要装两个洗手间,有条件的话每个卧室都应隔一个洗手间,以便特殊时期和家人分开隔离。而对这些建议敏感度最高的,当属现在还未买房的大学生们。其次,在全国实施居家隔离政策时,很多年轻人并没有来得及返乡,而不得不在出租屋里度过这个安静的春节,工资或许会受疫情的影响,但房租不会减少,年轻人在疫情期间无收入来源却要被房东追着要房租的新闻屡见不鲜,这更加坚定了大学生们对以后结婚准备房产的决心。

2、加深了大学生对婚姻关系维系的思考

疫情防控不仅是人们和病毒作斗争的战役,更是一场夫妻关系的考验。有一些原本已经因离婚而对簿公堂的夫妻,由于宅在家里朝夕相处感情复燃而选择和好。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的两起离婚案件,当事人都因为疫情撤诉离婚。第一起案件,由于夫妻双方下岗在家无固定收入,经常为了生活小事争吵不休,原本已经分居,女方于2020 年1 月份向法院起诉了离婚。就在春节期间疫情爆发,两个人虽然没有见面,但由于担心孩子不听劝告外出而进行过多次的交流,在沟通中女方感觉到丈夫对自己和孩子的关心,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因此主动提出要求撤诉。第二起案件,男女双方已经分居五年,由于女方未同意,男方进行了第二次起诉离婚并且态度更加坚决。恰巧赶上疫情爆发,使得男方对家庭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决定要好好珍惜身边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以上新闻对尚未结婚的大学生触动是非常大的。受开放的社会氛围熏陶以及快餐式婚恋观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待恋爱乃至婚姻的态度带有一定的消遣性,从而漠视婚姻的严肃性。此类新闻受关注度较高,让未婚男女提前思考了夫妻关系维系的奥秘。两个人朝夕相处,感情难免会出现麻木,买菜做饭照顾孩子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会成为争吵的源头,进而影响两个人的感情,经过这次疫情,出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广大年轻人都懂得了要学会平凡,学会珍惜。

三、高校借助该类事件加强婚恋观教育的路径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大学生们以往的娱乐消遣方式,大学生们在家里会出现无聊、焦虑等情绪,这种孤独感使得大学生们对恋爱的渴望比平时增加,由于对线上恋爱背后的风险防范不足,此期间的恋爱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应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婚恋问题有所重视,并采取措施,在特殊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

首先,高校应搭建防疫期间心理支持平台,提供恋爱诊断和互助。为了冲击新冠肺炎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全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启了线上心理支持计划。比如,东北电力大学开通了“东电守护”线上心理互助平台,并且开通了专属心理热线;西北师范大学建立师生流动台账,组建心理支持专业团队,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安徽省利用思政大数据平台,即时搭建“E 网格”,强化疫情中大学生们的心理建设......这些心理支持平台能够有效为大学生提供情绪宣泄出口,专业人员也可以提供正确解决恋爱问题的建议。

其次,高校应建立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加强爱情道德和法律教育。恋爱期间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会下降,尤其是疫情期间的恋爱大多通过网络,虚拟的环境容易使大学生陷入居心叵测的骗局。网恋被骗、艳照威胁等涉及道德和法律的问题,高校应予以重视。对此高校可以搜集爱情伤害的相关案例,通过各院系辅导员下发到班级QQ 群、微信群,进行案例教育或者专题讨论,防患于未然。

此外,高校应构建婚恋观家校共育模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正值春节之际,大学生们放假在家,家长是直接能观察到孩子情绪变化的人员。一般来说,上大学的孩子只能在寒暑假回家,几年来与家长沟通次数屈指可数。而因为疫情,家长可以趁此机会与孩子多交流。高校应同家长一道,随时关注孩子的恋爱情绪问题,及时发现变动,预防潜在威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注 释:

①童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1 页.

②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研究近期防控重点工作[N].人民日报,2020-2-27(01).

③王进鑫,程静.谈性说爱——大学生性健康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版,第174 页.

④夏增民.如是爱:恋爱公开课[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年,第202 页.

猜你喜欢

婚恋观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