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干预对策

2020-02-11何继新魏湘雯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生活费子女

何继新 魏湘雯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 天津 300384)

生活物质条件改善以及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全面提高,超前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一是大学生消费自制能力较低,忽视消费产品的必需性,超前消费现象严重。二是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个性化鲜明,对于他人意见不会轻易接受。三是大学生消费类型和消费方式日趋多元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导向,是切实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消解超前消费引致诸多校园安全风险的关键所在。

一、调查概况

通过检索国内大学生超前消费相关学术资源数据库与新闻网站,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问卷中包括“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与行为”和“超前消费影响因素”的考察指标,还设计了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的看法评价等具体指标。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与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天津城建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六所高校作为抽样范围。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回收475 份问卷,回收率为95.0%;其中有效问卷426 份,无效问卷49 份,有效回收率为89.7%。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发现,问卷量表具有高度一致性和稳定性,能够可靠地测量目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现状,有效解释问卷所调查内容。

二、数据分析

当前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日益突出。80%的受调查大学生存在超前消费行为。在受调查大学生看来,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包括“消费方式多元化的驱使”、“消费内容广泛化的吸引”以及“消费动机从众化的倒逼”等方面。

(一)大学生生活费的情况

就生活费数额而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生活费最少为1000 元,最多高达3000 元,甚至更多。就生活费来源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人所给”(92.49%),有121 位(28.40%)同学通过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做家教、发传单、去公司实习等“实习兼职”方式来获取一定收入。对于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的花销情况,291 人(68.31%)表示生活费刚好满足自己的开支,还有49 人(11.50%)表示生活费出现赤字。大部分学生每月生活费用所剩无几,甚至透支消费。由此可见,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等同于可消费金额,加之每月生活费用的固定支出,其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寥寥无几。

(二)大学生超前消费的消费方式

调查表明,大学生在超前消费方式选择上的响应百分比依次为:“使用花呗等网络借款平台”(47.12%),“向家里提出费用支出要求”(36.95%),“向他人借款”(6.78%),“信用卡贷款”(4.41%),“使用借款软件”(2.88%),“校园贷”(1.86%)。在超前消费群体中,大学生是花呗、借呗以及白条等互联网借贷产品的“主力军”。身处校园的大学生经济能力有限,对于化妆品、奢侈品、数码产品等非必需品支付能力不足,加之“校园贷”等网络借款平台的低门槛,为大学生快速获得这些物品提供了便利条件,这无疑刺激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导致大学生对于方便快捷的网络借款平台依赖性逐渐增强。

(三)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方向

就大学生超前消费主要方向而言,其消费内容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购买衣物首饰化妆品等”(18.93%)、“旅游休闲”(14.27%)、“社交娱乐活动”(12.62%)、“购买电子类产品”(12.43%)、“饮食”(11.46%)、“购买生活用品”(8.35%)、“交通出行”(7.09%)、“购买书籍视频”(5.63%)、“住房租金”(1.55%)、“股票等投资活动”(0.87%)。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领域较广泛,其中主要集中于购物、饮食、娱乐、电子产品等非必需品方面。

(四)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

就超前消费原因而言,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正常需求的满足”(54.11%),其次是“人情消费”(13.92%),“恋人消费”(9.02%),最后则是“满足好奇心”(8.70%)和“攀比炫耀”(3.32%)。部分大学生脱离了高中紧张规律的学习校园氛围,开始过于放纵自己,为了所谓的“面子”,忽略了自身内在涵养的建设,从而导致生活成本在需求满足、人情、爱情消费方面的急剧增加,最终不堪负荷选择贷款等方式来支撑其生活。

(五)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还款方式

调查数据表明,对于超前消费所形成的“钱窟窿”,大多数同学会选择用下月生活费来填补(81.50%),其次是寻求家人资金支持(14.80%)和向他人借钱(3.80%)。部分学生对自身还款能力认识不足,高估自身偿债能力,忽视欠债风险,选择冲动消费,导致超前消费超出下月预支金额,加之大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只好选择依赖家人进行还款。

(六)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心理变化

数据显示,现如今的大学生消费关注焦点由之前的价格关注转变为更加强调品牌效应(71.10%),消费数量由满足刚需转变为满足弹性需求(78%),消费过程由注重品质转变为品质和服务并重(44.3%),消费动机由盲目炫耀转变为自身所需(40.1%),这也体现出大学生对于超前消费内容愈加注重生活品质化、消费物品类型愈加多样化、消费动机愈加理性化。

(七)大学生对超前消费的评价

针对超前消费这一现象,有77.70%的被调查者表示“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应该理性看待”;有16.00%的被调查者表示“超前消费弊大于利,应该远离杜绝”;还有6.3%的人已经接受这带有一定风险的消费理念,认为“利大于弊,应该鼓励提倡”。

三、干预对策

通过对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状分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从社会干预、家庭干预、校园干预、个人自我干预等四重主体角度提出具体干预对策。

(一)社会干预

1、建立良好环境,健全制度体系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需要国家在制度、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源头的控制引导。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创新市场监管理念,改革并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其次,建立规范的消费信贷制度,制定个人信用的统一征信标准和征信办法;最后,有关部门应明确当前消费信贷的消费群体,并适当引导消费领域。

2、增加助学岗位,社会积极引导

必须动员起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在学业允许、保证安全的框架内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满足消费需求,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通过经济手段对大学生予以资金资助。

3、加强监管力度,推进干预实施

各地政府应适当加强对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监管力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系统性监管制度。可建立网络后台监管系统,这样既有利于保持相关制度政策的优越性,又可以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监管力度是对大学生超前消费有效干预的根本保障,政府的有力监管加之大学生一定的自我干预,能够减少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的出现。

(二)家庭干预

1、引导合理消费,做好模范作用

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一方面应注重子女正确消费观的培育,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待子女的物质所求不能有求必应,而是应有所取舍,避免“金钱奖励”教育手段造成子女责任感淡化。另一方面,父母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引导子女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避免“金钱论”和“权利论”对于子女价值消费观的误导和侵蚀。

2、了解子女情况,合理控制供给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充分了解子女消费情况,对子女的消费数额做到心中有数,并将经济供给的“无私奉献”原则改成“适度提供”原则,根据子女消费状况合理调节费用供给,既要满足子女基本生活需要,又要避免乱花钱现象的产生。

3、家校积极配合,助力消费教育

家庭和学校都是大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高校有责任也应努力做好家长沟通工作,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也应主动和学校积极配合,根据学校的反馈情况,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教育和引导,实现学校、家庭双向的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校园干预

1、加强观念引导,增加理财教育

利用多种媒体与学生组织平台积极开展相关讲座,经常性地报道一些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校园榜样,开设培养大学生理财的相关课程。例如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理财、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2、营造健康环境,开展丰富活动

学校应保留并开辟一些低消费的传统消费项目,减少校园周边高盈利性的娱乐消费场所。高校还应多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拓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减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3、塑造和谐心理,提高调控能力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调控能力。从心理学角度帮助大学生矫正虚荣心造成的超前消费,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消费阶层,避免为了寻求“心理平衡”而误入恶性循环的消费误区,从本质上杜绝超前消费这一非理性消费现象的产生。

(四)自我干预

1、明确消费目的,理性约束消费

无论是超前消费还是日常消费,大学生都应该明确消费目的以及消费预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应该量力而行,掌握消费尺度,不能脱离于家庭的收入状况以及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

2、计划记录支出,调整消费结构

大学生应该结合自身经济能力,合理制定消费计划。一方面,可以通过记账或其他管控手段进行消费数据分析。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应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支出进行回顾、总结,对其中支出过大或不合理部分进行标识,并在下个月有意识地进行调整控制。

3、避免盲目从众,树立良好观念

有效干预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最根本的是要进行自我干预。自我干预就要培养大学生理智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与其他人攀比、避免盲目从众心理,以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其消费。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生活费子女
发愁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如何加强军队生活费监督管理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活费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