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

2020-02-11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友情大学生

何 雨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文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这门课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古代文学中一些经典篇章的解读,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其贯穿于整个古代文学课程的始终。从先秦文学开始,爱国精神就渗透于文学作品之中,文人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抒发爱国情怀,其中既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颂赞,也有抒发抵御外族入侵、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食粮,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

首先,古代文学中那些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秀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曹操《观沧海》展现了大海的广阔,让人心胸为之开阔。王维《终南山》写出了终南山的视野辽阔,而《山居秋暝》则让人感受到山居生活的宁谧与自然。李白自诩“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笔下既有峨眉山的“影入平羌江水流”,又有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而黄河则是“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些诗句无不洋溢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杜甫也用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祖国的山川美景,《望岳》中的泰山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登岳阳楼》中他展现了洞庭湖的气魄宏大,诗境也更为高远。宋代善于写山水诗的苏轼,他笔下的庐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西湖则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古代文人笔下的山水虽然各具情态,但无疑都充满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中那些反映忧国忧民、捍卫祖国统一的作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具有深刻的意义。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也是爱国精神的体现,中国人一直以来就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都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杜甫的《春望》《岁晏行》《丽人行》《蚕谷行》等都反映了深刻的忧患意识。讽喻诗《秦中吟》和《新乐府》是白居易批判现实的作品,表达了对下层百姓的同情,反映了诗人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还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誓死保卫祖国的抗争精神上。《史记》中歌颂了李广、卫青和霍去病抗击匈奴、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只身赴国难,北上投灵武,正是这样的爱国情怀,他才能创作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北宋在经历了靖康之变后,文人期盼统一,因此,爱国便成了整个南宋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爱国主题诗歌,都充满了深沉而浓烈的民族情感,这在他的《关山月》《诉衷情》《示儿》等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辛弃疾与陆游一样,始终将收复失地、恢复统一作为毕生的事业,“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马革里尸当自誓”这些词句无不抒发着他强烈的报国之志。元明清的戏剧和小说也同样受到这些爱国主题作品的影响,如马致远的《汉宫秋》、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人格教育

当前高校教育中人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南开大学创建人张伯芩先生就指出过:“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对于塑造大学生正直健全的人格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培养学生不卑不亢、自信的品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作家因其高洁的品格而被后人敬仰,他们作品中渗透着崇高人格和不卑不亢的品格。屈原《橘颂》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橘树人格化,赞美了坚贞不移的美好品格,而在《离骚》中则塑造了一个高大峻洁的主人公形象,这是一个追求光明与真理的形象,始终坚守着自己高洁的品格。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之时,为官清正,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乡,选择了田园生活,创作了《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李白因为不愿向权贵低头而被赐金放还,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写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在面对权势富贵时,不卑不亢,保有人格的尊严。另外,李白也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当永王李璘邀他入幕之时,他充满了要做一番事业的决心,在《永王东巡歌》一诗中他以谢安自居,渴望得到重用,可见,李白对自己是高度肯定和认可的。

其次,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心态。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环境、人际关系和学业等问题的影响,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尤其在面对挫折时,会产生焦虑、紧张、烦闷的情绪,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通过古代文学来培养大学生乐观、旷达的心态,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正确的去认识挫折。古代文学反映这方面的作品也非常丰富,周文王被拘禁时完成了《周易》的推演;孔子在困窘之中作《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去了视力后而著《国语》;孙膑受膑刑之后,修撰了《兵法》;吕不韦被贬至蜀地,才有了《吕氏春秋》的流传;韩非被囚于秦国而写出了《说难》《孤愤》,这些历史人物都是以一种从容平和的态度来面对挫折,最终也是在逆境中成就了自我。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但他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来表达对于权贵的不满,抒发了自己的不平,尽管身处逆境,但却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的贬谪,但他一直都以一种乐观、旷达的态度来面对。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但他并没有被挫折击倒,而是用一种超脱、旷达的心态来面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到苏轼以广阔的胸襟来包容一切。苏轼宦海沉浮,却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而是做到了宠辱不惊。南宋诗人陆游,因积极支持北伐,而多次遭到朝廷主降派的排挤和打压,最终被削职、罢官。在回归田园后,尽管充满了愤懑和压抑,但他没有放弃理想与信念,他相信无论前路多么的艰辛,都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正如他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情感教育

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社交需求主要为情感和归属需要,主要表现为三种情感,即亲情、友情、爱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情感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有大量反映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作品,这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道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居于重要地位。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加之父母和长辈的宠爱,自我意识增强,家庭与社会意识淡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亲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反映孝道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凯风》,诗歌将母爱比作温暖的南风,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在其影响下,古乐府的《长歌行》也表达了游子对于母爱的颂赞。反映母爱的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孟郊的《游子吟》,孟郊一生仕途失意,过着漂泊的生活,当安稳下来之后,便接母亲来奉养,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除了歌颂母爱,古代文学作品还善于塑造孝子形象,先秦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都记录了历史上真实的孝子故事,汉代的《说苑》《东观汉记》等作品也歌颂了孝子的事迹。魏晋时期,曹植的《灵芝篇》、陶渊明的《孝传赞》、范晔的《后汉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也都有孝子形象的展现。唐宋时期,史传文学中也有关于孝子的传记,如《晋书》《隋书》《新唐书》等。元代记录孝子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二十四孝》,其中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后世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教科书。元明清的杂剧和传奇中,也有大量描写孝道的作品,如《姜诗跃鲤记》《贤孝妇》《孟宗哭竹》《琵琶记》等,总的来说,古典文学对亲情有更形象、更深刻的诠释,对于教导学生来说也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友情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友情关系着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古代文学中颂赞友情的作品也占有相当的比重,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古人非常重视友情,出现了许多形容友情的典故和成语,比如刎颈之交、管鲍之交、高山流水、胶漆之交等。古人交友也是非常讲究原则的,《庄子·山木》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古人崇尚君子之交,认为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互相依靠的,不会受到任何利益的驱使,所谓“贫贱之交不可忘”,说到古人君子之交的典范,首推李白与杜甫。李白获罪流放夜郎,杜甫远在秦州,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担忧朋友的处境,也为友人遭遇不幸而感到愤怒和不平,写下了《天末怀李白》一诗。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远在千里之外的好友元稹抱病在身,却在听闻此消息后,写下了“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名句。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品读,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友情的可贵,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和科学的恋爱观,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古代文学中有大量歌颂爱情的作品,如《诗经》中的《子衿》《柏舟》《击鼓》《出其东门》等,表达了对爱情的专一与执着,也强调了婚姻中必须要有责任感。汉乐府的《上邪》《有所思》《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作品,一方面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另一方面则强调了爱情是要以道德和责任作为基础的,恋爱双方必须是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元明清的戏剧和小说中也有许多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红楼梦》等,除了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外,还歌颂了真挚而感人的爱情,并且强调了恋爱中要真诚相待、自尊自爱。通过这些作品的讲解,让学生处理好恋爱、学业和理想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和健康的爱情观。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该门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友情大学生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有友情要出租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