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近代通化地区朝鲜移民水田开发

2020-02-11潘立建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水田吉林省移民

潘立建

(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吉林市 132000)

朝鲜移民迁入中国东北始于明清之交,到日韩合并后达到高潮。日本政府吞并朝鲜半岛后实行了前所未有的独裁统治。朝鲜总督府掠夺农业资源,践踏朝鲜民众的生存权利,严密控制社会舆论,使朝鲜民众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同时,奉系军阀为巩固其在东北的统治地位,扩大税源,大力推行丈放官荒政策,其中重点之一是安东地区适宜开发水田的苇塘和淤地,1916 年仅盘山、安东两县丈放苇塘地就有38.19 万亩。①丈放官荒政策给朝鲜移民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东北地区水田事业起步提供了条件。

一、近代通化地区的早期水田开发

通化地区朝鲜移民种植水稻的历史较长,据《东三省水田志》记载:“抚顺、兴京、通化三县,以水田沿革论,历史最旧殆全部为韩人所耕作。”另外《东三省水田志》中还有如下记载:“我国人种植水稻者,不过寥寥数家,不及韩人之占有大部分焉。”“种植水田中最为繁盛者为三源浦、辉南等地。其地质俱佳,水量亦多丰富,目下辽海铁路业已开通。水田事业益形发达。大可操券而待之矣。”②另一种说法是移居到鸭绿江上游的朝鲜移民进入通化地区后,于1875 年在上甸子、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成功。此后,东北朝鲜人的水田开发和水稻耕作以此地为起点,逐渐向通化、辑安、兴京、柳河等周边地区扩散开来,并呈现出其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而使东北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现象。③此前也有朝鲜人进入浑江流域种植水稻,但并未延续下来,因此,1875 年通化地区试种水稻成功不仅是该地区水稻农业的开端,更是东北地区水稻农业的开端。

通化地区水田开发事业真正迎来大规模迅速的发展是在20 世纪10 至20 年代。其拓展路线主要是由通化上甸子向邻近的通化、辑安、桓仁扩展,后逐渐跨过长白山脉向兴京府旺清门附近、柳河县和海龙县(今梅河口)扩展。当时兴京府汪清边门、柳河县三源浦地区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

1910 年后,水稻种植的有利之处被广为传知,恰在此时朝鲜移民迁入通化地区达到了高潮。因此,通化三通河流域从事水田种植的朝鲜移民猛然增多起来,该地也很快形成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朝鲜移民部落。随后在1916-1917 年,鲜人向通化附近、哈泥河沿岸、辑安(今集安)境内移垦。1921 年以后,移入热水河子、小倒木沟、英额布、三合堡等地开垦水田,1926 年起又进入大倒木沟、头道江、汪文川等地开发水田。④在海龙县,1912 年前后,来自通化的朝鲜移民陆续向北山城子、西南大荒沟内移垦,随后又迁入柳河上流开发水田。1917 年、1918 年米价日益高涨,引起了许多中国农民和朝鲜移民开发水田种植水稻的热潮。截止到1926 年,集安县八个区都有水田,其中较多的是霸王朝、财源、高力河、小苇沙河四个村共有水田17928 亩。柳河县1922 年在有稻田42140亩(包括旱稻),占总耕地面积10%左右。⑭据1928 年统计,辉南县有水田326 亩,柳河县有水田39087 亩,通化有水田30156 亩,辑安有水田27711 亩,海龙有水田13228 亩。⑤20世纪上半叶朝鲜移民水田农业在通化地区的蓬勃发展由此可见一斑。

二、近代通化地区朝鲜移民的水田技术

除了引入稻种,朝鲜移民在开发水田过程中还兴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他们迁入中国东北之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多以柳条筑坝这种简陋的工艺拦河筑坝。但除了这些较为简陋的水利工程,也有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

例如柳河县姜家店地区朝鲜移民便兴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1918 年,有位叫蔡中根的人,从朝鲜平安北道到靠山屯探亲,看见这里有待开垦的大片草甸地,他便想将其改为水田。要想把这片荒甸子改成水田,必须引来响水河的水,而响水河流经后山必须凿山引水,这段工程虽然不长,但是其中有勘测困难,地质多样、穿山引水、渗漏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缺乏技术人才和专业设备,这一段不到十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难度陡然升高。整个工程历时两年,最终蔡中根等人还是克服万难,将河水引入姜家店这片土地,使得数千亩荒地变成了水田。

据《吉林省志》记载:“朝鲜移民其迁入通化地区前期采用的种植方式主要为水直播法。水稻的整地技术比较粗放,一般春季化冻后人持铁锹或用水田犁进行翻地;然后泡田用木质水田耙或用树枝编成的耙耙地,将稻种漫撒在田面浅水中;生育期用手薅草,有的灌深水灭稗,草荒严重,一般不施肥料。”

三、近代通化地区朝鲜移民的土地关系

大批朝鲜移民的涌入适应了当时东北地主和富农的经济发展需要,据资料记载:原奉天省东边道各县的朝鲜移民中,佃农占比98%;而沈海铁路(沈阳-海龙)沿线的朝鲜移民“完全没有纯粹的自耕农,全部是佃农”。当时通化地区的地租形式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通化地区分成租的地租率较高,一般占产量的50%左右,定额租为最高每垧35 日元,最低每垧17 日元,而且多采取货币地租。⑪尽管如此,当时通化地区朝鲜移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在朝鲜半岛好很多。

四、民国政府及日本对通化地区水田开发的态度

朝鲜移民在通化地区开垦水田,改变了通化地区的农业结构,奉系军阀政府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独霸东北的需要,大力发展农垦。尤其是在一战后,大米价格急速上涨,种植水稻所获利润远大于其他农作物,开垦水田所需多为河边的无主荒地。奉天当局为朝鲜移民水田开发的事业提供了许多政策方面的支持。例如1914 年,奉天省正式成立奉天省水利局,直接隶属于奉天省公署。同年颁布了《奉天水利局暂行章程》,并将倡种水稻的成绩作为考察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1922 年在吉林通化地区设立了通化县水利分局,当年开改水田1 万余亩。⑫同年,奉天省水利总局派理事王受之在柳河县设立水利分局。由此可见,九一八事变之前,奉天当局颁布了一些兴农政策。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朝鲜移民进入东北地区开发水田。例如朝鲜移民崔东汉一家1909 年迁入辑安(今集安)凉水地区开垦了3 亩水田,1912 年又迁移到通化下甸子地区租种王姓地主的旱田,改水田10 亩左右;1915 年移入柳河县姜家店开垦15 亩水田;1917 年他再次移入金川县大椅山干饭盆,把柳毛甸子开成了水田。同一时期日本资本流入中国东北。朝鲜移民在东北试种水稻获得成功引起了日本资本对水田开发的关注。一战之后,日本国内米价连年居高不下,以满铁为首的各种日本公司认为种植水稻有利可图。1915 年,满铁为了准确把握南满一带开发水田和将来水田发展的可能性,还派专人到柳河县、海龙县等地进行了农事调查。日本资本对东北的渗透严重刺激了奉系军阀政府。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殖民者对朝鲜移民的殖民统治更为黑暗。1932 年,东亚劝业会社制定了《移殖鲜农计划书》,1935 年在三源浦地区着手建立了“安全农村”。日本殖民者通过上述方式大肆圈占土地给朝鲜移民耕种,以期将其纳入战时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安全农村之外,日本还向东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农业移民,就是所谓的朝鲜开拓民。在当时的通化地区就有不少朝鲜开拓民。据资料记载:“当时在柳河县日本就建立了大荒沟、油松沟、兰山等地建立了三个朝鲜开拓民部落,户数达154 户,耕地水田面积达200 余垧。”⑬

五、结语

1910 年后迁入通化地区的朝鲜移民,绝大多数是为了生存。随着通化地区朝鲜移民日益增多,该地区形成了朝鲜族聚居区。朝鲜移民的迁移过程充满了阻力和压迫,尽管他们身上有着沉重的负担,这些人依然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克服了种种恶劣条件,在通化地区种植水稻,不仅推动了通化地区的农业发展,更丰富了通化地区的农业结构。近代通化地区朝鲜移民为通化地区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成为了通化地区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我国各族人民一起,开创了通化地区美好发展的新明天。

注 释

①奉天省公署档案,卷4467

基于波束成形的一对一动态无线充电系统也包含一个发射端(一个充电设备)与一个接收端(一个待充电设备)。发射端由多个线圈构成,接收端由单个线圈构成。发射端根据接收端反馈的信息,自适应选择最优的单个或多个线圈工作,并将工作线圈所产生的磁通量进行加权合成[7-9],形成一束理想磁流,发送至一个接收端,如图1所示。

②黄越川著.东三省水田志[M].开明书店,1930.26-27 页

③金颖著.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04.第21-22 页

④⑥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

⑤王树楠,吴延燮,金毓黻.奉天通志全5 册[M].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1983.01.卷113 实业一农业

⑦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吉林省志卷16 农业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第62 页

⑧吉林省农业厅,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编.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志[M].第5-40 页

⑨吉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吉林朝鲜族[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08.第100-109 页

⑩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吉林省志卷16 农业志[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第328 页

猜你喜欢

水田吉林省移民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莫里斯的短篇小说——《小个子法国人和他的水田》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3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89.67万t 同比下降11.19%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签证移民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