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疫情对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启示

2020-02-11李兰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语防控素养

李兰兰 谢 慧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前言

2019 年12 月,武汉首先发生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随后蔓延至全国。该病毒对人体机能的破坏力以及其在人群的传播力,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20 年,1 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2020 年第1号公告),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部署到中国本土疫情得到缓解,短短3 个月的时间里,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终于得到基本控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互联网+”助力隔空战“疫”已经成为各省、市、地方抗战疫情的重要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 或者公众号实时获知疫情防控相关数据以及各地方相关防控政策与精神,配合居家隔离工作的开展;各省相继开设互联网医疗救治平台为患者进行在线问诊;实施健康信息登记手机应用程序上线,对返城复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助力这场战役取得最终胜利,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

2020 年3 月6 日,国新办在湖北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说,在武汉抗击疫情的过程中,“90 后”、“00 后”这些年轻的医生护士,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了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高等院校是培养这些“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的摇篮,教师则是他们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疫情已经全球化蔓延的形势下,线上教学模式需要外语教师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备优秀的信息素养,那么,提高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迫在眉睫。

一、疫情应对对高校外语教师的挑战

根据Lange(1990:87)的定义,教师职业发展指教师(包括岗前和在职教师)在智力、经验和心态上的可持续成长过程。根据各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准备应对时代责任的挑战。新冠病毒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对国家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秩序产生了短期的干扰和破坏。那么,高校外语教师应明确疫情时期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以党和国家对疫情应对的精神和决策为指向,立足学科特征与课程教学指南,提高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保障当前高校英语教学顺利进行,并促进外语教师职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舆论信息误导学生认知。舆论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政治武器,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新常态。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网络资源呈现信息量巨大,来源多渠道等特点。它既为我们了解世界、发展自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的宣扬提供了平台。疫情期间,各种网络媒介对疫情的报道有利于我们实时了解疫情防控动态,做好防控措施。然而,在我国疫情爆发以来,其起因以及发展也成为了个别资本主义国家攻击我们的武器。他们通过各种网络渠道混淆国人视听,肆意宣扬不实言论诋毁党对国家的领导,企图引起国内民众的恐慌以及世界各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质疑。因此,应如何借助学科优势,结合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资源,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引发高校外语教师深思。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匮乏引起教师焦虑。“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应对疫情防控采取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层出不穷,但是也仅限于少数教师群体,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难以掌握,因此,“停课不停学”为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为大部分教师带来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压力。以一些云平台作为授课形式的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平台功能有效管控课堂纪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互联网的不稳定性也对教师多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断网、卡顿等现象能够及时作出有效应对,从而保障课程正常进行。

最后,“战疫”之下创新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学生在家上课、教师网络授课达到与面授课同样的质量和效果,使创新教学模式具有特殊性。当前高校多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线下学习为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仍主要通过面授课的形式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削弱了教师的监管效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求教师秉承党和国家疫情防控精神,提高信息素养,有效利用平台功能创新教学设计方案,提高组织、管控课堂的能力,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为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将促进教师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的产物,1974 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 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全球信息化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它的内涵,即它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和素养,具体包括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高效获取信息、整合信息以及评判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传递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以达到协作交流的能力等。

三、疫情期间如何提高高校外语教师信息素养

突发疫情加速了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停课不停学”让我们意识到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未来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外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以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为目标,结合“停课不停学”期间外语教学反思,我们认为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首先,加强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培养,明确信息化对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意义。一方面,管理者应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强调技术创新促进机制创新,建立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应用服务体系,确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教师应培养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化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促进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必然性,从而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平台将信息知识化,促进教育资源优化。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应首先意识到信息在预防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对学生信息意识做到积极正确引导。

其次,结合特殊时期线上课程特点,创新教育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实践管理运用能力。“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课程多采用教师直播、录播以及翻转课堂等形式。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关注学生课堂参与率。这就要求教师合理教学设计:(1)恰当选取教学内容。网络平台带有一定的缺乏实时监控和及时互动性。教师传统的讲授式或者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均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效果。那么,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显得尤为重要。(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一方面,适当选择并安排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回答、讨论、抢答、投票,答疑等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科学设计教学环节时间节点,及时转移学生注意力。(3)创新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共享特性,上传教学相关音、视频文件,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缓解学生全程“一人一机”枯燥情绪。(4)及时评估教学效果并自我检测。积极听取学生对于线上学习的看法和建议,及时修改教学设计,迎合学生学习需求,优化教学效果。

最后,积极参与专业化培训,合作优化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师应定期接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及时更新信息资源获取和整合手段。团队教研,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将有利于整齐教师队伍整体信息饲养的提升。

高校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以国家语言政策为基准,不断创新外语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生态优化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外语防控素养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