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20-02-10

关键词:高校学生抗疫毕业生

李 勇

(金陵科技学院软件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 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高等学校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阵地。在此次重大疫情面前,全国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果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既经受住了来势凶猛的疫情考验,又稳步推进了教育教学工作。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为此,研究解决疫情防控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仍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疫情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着力解决好学生面临的安全健康问题、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健康问题

“防止疫情向学校扩散、守护师生安康、维护校园稳定,是教育系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2]由于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加上高校师生人数众多、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的实际情况,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高校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注重师生安全健康教育,强化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在校园的蔓延,确保了师生的安全健康。绝大多数学生自觉执行学校疫情防控管理规定,认真做好自我防护,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防控工作。然而,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防灾避灾、自救互救、自我保护等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学生还存在不采用防护措施、不及时上报体温数据等缺乏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行为,甚至出现极少数学生在疫情防控隔离期间私自提前返校并隐瞒实情的情况[4]。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防控意识,掌握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仍是当前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予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思想问题

重大疫情与“信息疫情”往往相伴而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种关于疫情的传言、谣言就开始在网上传播,给抗疫斗争带来负面影响。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只看不尽如人意之处,却不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巨大进展,甚至发布虚假信息、散布谣言,诋毁、抺黑疫情防控工作[5]。近一个时期以来,西方一些政客竭力把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标签化”,对中国进行造谣中伤,刻意用“政治病毒”误导和欺骗国内民众,企图将本国抗疫不力的责任推到中国头上,掩盖自身在疫情应对上的严重失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并达到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的政治目的,可谓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他们思想活跃,使命感强,对社会感知敏锐,尤其对各类现实问题格外关注,但社会阅历较浅,容易受外界影响[6]。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复杂多变的疫情信息和五花八门的网络传言、谣言,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信息辨识困惑和思想困惑,如何加强教育引导,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廓清思想迷雾,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是疫情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心理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硏究表明,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社会个体总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7]。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高校应高度重视。一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危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上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影响范围较广,极易引发学生的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居家防疫或活动空间受限,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节奏被打乱,使得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需求无法满足,极易引发不良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心理障碍的加剧。因此,在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阶段加强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及时帮助学生调适心态、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四)就业难问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更是重中之重。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874万人[8],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大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短期内劳动力需求下降,众多企业面临减产、停工甚至破产的困境,岗位需求明显减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期间不举办大型聚集活动等方面的规定,也导致一些地方和高校不能像往年一样举办就业招聘会,使得毕业生就业渠道受阻,求职面临不少困难和不便。此外,一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只“考公”、只在大城市就业、只选择知名企业,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思路不宽,也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因素。

二、疫情期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晴天带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仍是各高校的头等大事。一方面,要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晴天带伞”工作状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要坚持把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与病毒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守牢学校疫情防控底线。在这一前提下,平稳有序地实现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目标。另一方面,要着力开展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健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防疫意识和防疫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把握契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中国精神的高度,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精辟概括和深入阐释。他强调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抗击疫情这一重大而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把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抗疫斗争的生动实践及其所展现的伟大抗疫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弥足珍贵的生动教材,发挥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调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要结合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抗疫斗争的生动实践为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解疑释惑,引导学生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充分认识西方一些政客“涉疫”言论背后的意识形态偏见,自觉抵制谣言,坚决不信谣、不传谣、不跟风,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要根据疫情变化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尤其要借助新媒体交互性与即时性强、海量性与共享性突出的优势,引导作为新媒体主要用户群之一的高校学生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将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前行力量。

(三)防治结合,筑牢抗疫心理防线

指导和帮助学生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心理问题,筑牢疫情防控的心理防线,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借助“新冠肺炎防疫心理课系列直播”“心理微课堂”等网络课程资源,开展好疫情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接纳自身因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疫情、面对生活。二要持续关注学生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在复学复课前后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状况摸底,充分了解学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要为其提供充分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对于因疫情影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则要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三要发挥好学校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平台的作用,为受到疫情影响需要心理援助的学生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排解恐慌和焦虑情绪,消除或减轻因疫情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防护。

(四)多措并举,助力毕业生实现就业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统筹做好毕业、招聘、考录等相关工作,让他们顺利毕业、尽早就业”[1]。当前,要充分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多措并举,全力帮扶毕业生实现就业。第一,要持续开展就业教育。引导毕业生理性看待疫情影响下的就业形势,树立主动就业的思想意识,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就业预期,理性确定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岗位。第二,要加强就业指导。指导毕业生用好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到现代农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就业创业;鼓励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组织就业指导教师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解决简历设计、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问题;组织毕业生参加线上就业创业培训;积极指导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帮助其树立创业风险意识,提高创业成功率[9]。第三,要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充分发挥校友等资源的作用,举全校之力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类网上招聘活动。第四,要做好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对家庭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等困难群体,制定和实施“一生一策”帮扶方案,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帮助困难群体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着眼于“常”,常怀责任心和使命感,常怀忧患意识,在较长时间内持之以恒地做好疫情精准防控工作,当前要着力把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我们要着眼于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学生身心、思想、行为所带来的影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时期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全力守护好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抗疫毕业生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