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读写,挖掘古诗的审美意蕴

2020-02-04徐步月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诗文梅花古诗

徐步月

诗的魅力犹如“酒”,历久而弥香。古诗通过文字表达,抒写诗人的情感与抱负。古诗教学,要从读入手,让学生从诗文中品悟其审美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入创意读写,让古诗教学更有趣味。笔者以《雪梅》为例,探讨其创意读写策略。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审美意趣、语言智慧,滋养并培植了中华儿女的浩然正气和文化自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古诗的教学,往往从阅读中来指导学生领悟其意蕴。诗的魅力在于品,单纯读诗、解诗,未免太死板。创意读写,将认识作者、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激活审美进行贯串,让学生创意去读、创意去写,深刻领悟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感、情操,润泽学生的心灵、精神与生命。

一、以读为领,感受诗文的韵律与意境

中国是诗的国度。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统编本教材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安排了不少篇幅的古诗词。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从朗读、吟诵起始。诵读古诗,感受诗文的平仄长短变化,是古诗学习的一项基本功。在古诗诵读中,要让学生吟咏诗文的节奏与韵律。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时,不仅要根据诗歌的特质,还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进行。

在《雪梅》朗读中,我们对诗文的节奏进行标识,如“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利用“二二三”节奏,让学生从声律上感知古诗的魅力。如果读成“雪/却输梅/一段香”,则与前面的诗韵节奏相悖。读古诗,要让学生感知诗的韵律美。以《雪梅》中各句诗文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为例,“降”的韵母为ɑng,“章”的韵母也为ɑng,香的韵母也是ɑng。可知,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是韵脚。对于七言绝句,往往第二句句尾、第四句句尾,韵母相同或相似。这样学生在朗读诗文时就能够获得较强的韵律感。同时,平仄入韵也是古诗的声律特点。在《雪梅》中,读平声时要适度拉长。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从朗读与聆听中感受每个字的韵味与气势,体会浓郁的诗文之趣。阅读古诗,要明白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雪梅》中,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喜欢梅,还是喜欢雪?为什么要将“雪”与“梅”进行比较?谁更好看?从诗人所描绘的“雪梅”图景中,瑞雪纷飞,梅花傲雪,在白雪皑皑下,清幽的梅花淡雅开放。由此,从诗文中品读出隽永的意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嗅觉统整中欣赏美轮美奂的“雪梅图”。

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朗读,不仅要把握诗歌的平仄等基本的要求,更要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到诗歌表达的意趣、意蕴。要增进学生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的认知,这种认知不是通过灌输式、口号式传输给学生的,而是基于学生对诗歌画面美、思想美、意境美等的体悟。

二、串联任务,指导学生习得方法

在古诗创意读写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任务驱动教学。这些任务不是教师纯粹主观的预设,而应当是基于学生立场的系列性、整体性设计。同时,这些任务不是孤立的、碎片化的,而应当是序列化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在学生的情感共鳴处、思想认同处布置任务。如此,这些任务就能真正地驱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在《雪梅》中,教师可布置四项任务。一是划分节奏,读出韵味。二是参考注释,理解诗意。三是想象画面,探究诗理。四是感悟意境,创生表达。前面已经获得诗文的韵律美,接着要展开对诗文大意的讲解。在古诗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参考注释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如第一句写雪、梅争春,第二句写梅、雪都认为自己是最具特色的,互不相让。对于诗句中有哪些词不理解?学生对“费”字不理解,是“花费”还是“浪费”?感觉说不通。根据注释,“费”为“难以”,“评章”为“评议文章”,该句意为“难以将雪与梅进行一比高下”。对于“须”字,“须”有“等待”“虽然”“片刻一会儿”“胡须”等意思,请学生思考。不会是“胡须”,这是肯定的。有学生认为是“虽然”,因为对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意义,“梅花没有雪那样白,但雪却没有梅花那么香”。由此,对诗句中关键字词释义的理解,让学生能够从中把握诗文旨趣。然后,读诗后要融入联想和想象,从诗文中提炼作者的表达手法。通常,古诗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比喻夸张”“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对该诗的阅读,请思考“梅与雪争春的画面”。我们出示梅花的图片,梅花有多种颜色,有红、白、黄等。对于“雪”,有哪些形容词?如“大雪飘飞”“鹅毛大雪”“白雪皑皑”等。请学生想象一下,梅与雪是如何争春的?从颜色、形状来争,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梅”与“雪”,用拟人手法将“争春”的画面写出来,加深对诗文的联想。最后,用同伴交流方式,概括诗文的意境,展示阅读成效。

每一首古诗的内容不同,其所承载的情感、反映的哲理也不同,因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同时,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定位、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在任务驱动下,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习得古诗的方法,将古诗学习的“韵味”“画面”“意蕴”等语文要素真正落实。

三、挖掘诗文主题,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在古诗教学中,除了阅读外,教师还应结合古诗内容,指引学生进行创意表达。读与写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从而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有时候,学生的诗歌表达可能不到位,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尽管这些诗歌表达比较稚嫩,甚至有瑕疵,但都是学生基于对古诗的理解,都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创意表达。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表达中提炼古诗的审美情趣,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创造性。

在《雪梅》中,从诗人的视角,雪与梅各占三分春,但雪与梅又各有千秋。为了唤醒学生对雪与梅的认知,我们引入关于雪、梅的诗句,让学生去辨析其特点。如“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与“疏影横线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对于前者,刻画的是“雪”,其最大特点是白,后者所刻画的是“梅”,其最大特点是“幽香”。由此,让学生从对诗句的理解中,促进审美情感的生成。在古诗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能盲从,要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创意读写,要从古诗反思阅读中,领略诗文的意象表达。在本诗中,“雪”与“梅”,诗人两者都喜欢,两者的相融,才让早春更美。通过对诗文的创意解读,让学生在构建诗文意义的同时,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对比了“梅”与“雪”,再引入吴伯箫笔下的“梅花”,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梅”或“雪”,抒写自己的感受。

创意读写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要感知诗文韵律,品味诗文情感。在解读古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联系古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进行,正所谓“知人论世”“知时论世”等。只有联系写作背景才能更有深度、更为贴切地解读诗歌。对诗歌的解读,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融入自己的审美体验,将诵读与表达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慧表达。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中山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诗文梅花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走遍万水千山
梅花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千金碎琴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