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为本”习作讲评课新探索

2020-02-04章文凤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数学课人物形象

章文凤

以写人为主的课文在小学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不同层次的体现和要求。走进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家笔下的人物”,习作要求为“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如何指导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面对学生不够出彩的习作,如何发挥习作讲评课的有效性?笔者先是“学法渗透”,从课文中的具体材料出发,带领学生到文中走个来回,引领学生对“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个深刻的体悟。再次通过“病文”诊疗,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细致分析、理性评价“病文”该如何修改。最后通过精彩呈现,经过师生共同研讨,多角度诠释描写人物的方法,“病文”中的人物特点更具体,文章也更具有感染力。

一、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特点

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鲜活、有血有肉、有个性,是因为他们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中的小嘎子、《两茎灯草》中的严监生,作家虽然描写的侧重点不相同,但都将描写人物的方法灵活组合,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小嘎子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是通过对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来体现的;严监生行将就木、病入膏肓,捕捉其神态和动作显得具有讽刺意味。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将人物写活。

【病文】

课间短暂的1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下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课是小陶同学的悲哀课。只见伍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同学们都敛声屏气,惧怕考试的小陶同学趴在课桌上。

【诊疗】

这段文字想要塑造“威严” 的伍老师和内心对数学考试“惧怕”的小陶同学这两个人物形象。这里的伍老师只有“抱着”“走进”简单的动作描述,无任何特色可言,怎能展示其性格特点?小陶同学的“惧怕”,内心的情感该如何表现?应合理地配置人物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让观者闻其颜、听者闻其声,不是仅仅用一个“趴”字,人物描写的手法过于单一。

【呈现】

课间短暂的10分钟一眨眼就过去了,下节课是数学课,数学课是小陶同学的悲哀课。只见伍老师抱着一摞试卷,面无表情地走进教室,从他那厚重的反光镜片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一丝严肃,同学们都敛声屏气,可我们的小陶同学开始不那么淡定了,他趴在课桌上,无比伤心地哼道:“又要考试了!”这声音惊天地、泣鬼神,奈何伍老师还是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因为有了“面无表情”“严肃”“无动于衷”等神态描写的加入,使得动作具有表现力,彰显其“威严”本色;刻画小陶同学时,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有机融合,将内心“惧怕”的小陶同学可怜兮兮的模样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

二、丰富人物描写角度,突出人物个性

人物描写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写人如见其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注重语言表现力,人物形象才更鲜明。本组课文中的《刷子李》,作家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有大量的正面描写,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音”等短语表现其刷墙动作的流畅輕松,“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展示其刷好的墙是那么完美。同时,借助曹小三的所见所闻、所想,从侧面来烘托人物形象,这样的描写叫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者相互交融,让读者窥见小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这其中的语言表达艺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病文】

有一次,我临危受命做起了加分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忙晕了,偏偏就忘了给“话唠”加分,正准备下课时被“话唠”救了一下。可铃声刚打,“话唠”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加分表前,发现了这个惊天动地的“秘密”。紧接着,他冲到我桌子前,大声地跟我理论了一番。

好几次,我想插嘴解释一下自己的失误,结果他连一句话也不给我说的机会。

【诊疗】

这段文字想要塑造一个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急切地与“我”斗嘴的同学“话唠”的形象。可文中“大声地跟我理论了一番”,文字过于单调,怎能凸显其性格特征?“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应指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学会从正面对人物进行描摹。同时,“斗嘴”的场面仅有两个人的参与,是不是稍显乏味?旁观者的参与,曲折含蓄地唤起读者的想象,画面的色调是不是更丰富?

【呈现】

有一次,我临危受命做起了加分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忙晕了,偏偏就忘了给“话唠”加分,正准备下课时被“话唠”救了一下。铃声刚响,“话唠”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加分表前,发现了这个惊天动地的“秘密”。紧接着,他大步流星地冲到我桌子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便用他吵架的气势和辩论的口才来对付我:“潘雨馨,你……你怎么能不加我的分呢?像你这样的人以后到社会上怎么办?你不给我加分就是一个品德不好的人……”他的话语好似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又像机关枪向我横扫过来,看着他上下乱翻的嘴皮子,真替他的嘴遇到了这样的一个主人感到辛苦。(正面描写)

好几次,我想插嘴解释一下自己的失误,结果他连一句话也不给我说的机会。周围的同学用无比同情的眼光怜惜地看着我,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话唠”的精彩“表演”。(侧面描写)

不仅灵活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正面对其刻画,而且还增加了这句“周围的同学用无比同情的眼光怜惜地看着我,饶有兴趣地欣赏着‘话唠的精彩‘表演”的侧面描写,“斗嘴”场面的画面感更显得强烈、真实。语言的准确传神,比喻手法恰如其分的运用,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

三、融入真情实感,丰满人物形象

当感官的获得与内心体验相结合,语言才是有情感、有滋味、有灵魂的。当作者饱含着真情去写作时,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融入到文中的人、事、景中,与笔下的人物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情感更为真挚,人物刻画也更为细腻、形象。本单元中《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字里行间洋溢着作家对祥子身上那种充满生气和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精神的赞颂。尤其这两句话“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使祥子的形象更为丰满。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去写作,用“我”手去写“我”心!

【病文】

喝完稀饭,我倒在床上顷刻间就和周公去下棋了。不知过了多久,我醒了,看见了趴在床沿边照顾我的辛劳的妈妈,心中充满了感激。

【诊疗】

这段文字属于直白的描写,从引导体验的角度,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生病的“我”夜间醒来,守候在床沿边的妈妈会做些什么?看着熬夜照顾“我”的妈妈,从哪儿能感受到她的辛劳?看着她忙碌、操劳的身影,你是否能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加进体验和感想,直白的语言是不是具有了情感的温度?

【呈现】

喝完稀饭,我倒在床上顷刻间就和周公去下棋了。不知过了多久,我朦朦胧胧地感到有一双温暖的手在抚摸额头,艰难地睁开眼一看,原来是妈妈在用凉毛巾一遍遍地擦拭着我的额头。昏暗的灯光下,妈妈往日圆润的脸庞显得消瘦了,此时乌黑头发中夹杂的丝丝白发也显得格外耀眼。扭头瞟了一眼墙上的时钟,已经是凌晨两点,瞬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想起了妈妈平日里对我种种的好来,一阵心酸不时涌上心头……

修改后的习作,不仅语段的长短和文字表现详略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是文字的描写更为细腻,更为感人,一位“伟大”的母亲和一个懂事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习作讲评课上,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依托教材文本,挖掘体现本次习作具体的文字信息,化抽象的教学目标为可感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在习作评改中有章可循。“文章不厌百回改”,面对初稿文字,师生在聆听、追问、思考、磨砺中,理性的写作方法不断地被学生内化、吸收,促进学生学会借鉴运用,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课堂真实的模样,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师范附属太湖新城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数学课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有趣的数学课
讨厌的理由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网红”数学课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