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艺文化”视域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探索

2020-02-04邵京豫秦昊林翁殊斐

广东园林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

邵京豫 秦昊林 翁殊斐

摘要: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而传统养老方式逐渐弱化。建立以园艺文化为载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可以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的需求;辅助治疗老年人各种身心疾病。现阶段社区园艺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包括: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产品;社区通过场地改造、资源整合和文化植入等途径,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园艺文化服务。

关键词:园艺文化;养老现状;社区养老;园艺疗法

中图分类号:TU986986

文献标志码:AAS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0)06-0024-04

收稿日期:2020-05-11

修回日期:2020-07-20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gree of aging in China is deepening, and traditional pension mode is gradually weake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home-based elderly care model based on horticultural culture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o be close to nature, assist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physical and mental diseases of the elderly.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community gardening cultural endowment includes: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upport of policy and finance by the govern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provision of diversified products by 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supplement of home care services and horticultural cultural services through site trans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mplantation in community.

Key words: Gardening culture; Pension status; Community pension; Horticultural therapy

園艺的起源可追溯到农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最初其对人类的贡献只是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药物和纤维。随着人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园艺的影响逐渐涉及宗教、哲学、文学、绘画、社会习俗等方面,并形成了一种与园艺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园艺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即园艺文化[1]。由此可知,园艺文化不仅包含园艺植物和食用医疗层面,也包含文学和艺术层面[2~3]。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园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如何利用园艺文化提升大众精神文明素养,将园艺文化和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结合起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都是新时代园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3]。

中国老年人口快速增长,老年健康服务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4]。老年群体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上的老有所养,对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同样迫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常常被忽视,很多老人出现孤独、精神空虚等情况[4]。文化养老是基于人本理念形成的新的养老方式,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通过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来健康身心,达到享受快乐、愉悦精神的目的[5]。园艺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园艺植物、园艺操作活动、园艺植物文学和艺术,若与养老相融合,既增强了文化性,又具备亲民性。近年来,国内已有很多省市及学者积极发掘和利用园艺文化,如北京市西城区建立园艺文化推广中心暨园艺驿站,为社区老人推出以园艺康复为主题的公益课程,使园艺文化真正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始探索社区花园营造,为居民提供参与建设和交流的空间;陈静等[6]在分析夏威夷火奴鲁鲁城市社区花园应对老龄化的实践经验后,结合退休老人参与城市农业的需求,提出在社区更新过程中整合生产性景观和园艺疗法,为改善城市老龄化问题开辟了新视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7]。社区居家养老保留了家庭养老的传统形式,结合机构养老,利用社会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8]。相关研究表明,社区养老服务中精神慰藉类服务能有效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9]。园艺文化养老主要运用绿色植物,利用自然的力量,修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改善心境,适用性广,安全性高,且不用依靠先进仪器,对场地要求简单,适合在我国推广应用[4] 。本文从园艺文化养老的优势出发,探讨社区园艺文化与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实现模式,以期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实现“老有所乐”提供参考。

1社区园艺文化养老的优势

1.1满足老年人亲近自然的需求

中国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传统,大多数人的城市生活经历仅仅30年。揉合了传统桃花源和现代都市文明的养老梦想,是老年人抹之不去的追求。相关调研发现,城市内低龄、可自理的老人具有回归田园、健康饮食、精神慰藉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需求[10]。园艺文化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不仅能满足老人回归自然的愿望,感受日耕夜息、自给自足的田园情趣,还能使其通过与社区和邻里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到自我存在的价值。这种文明健康的养老方式能帮助老人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身体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1.2辅助治疗老年人各种身心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各个脏器生理功能衰退,易患各种慢性疾病。躯体疾病也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园艺植物具有食用和药用功能,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抵抗疾病。20世纪后期,园艺疗法的兴起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与自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保健作用和医疗功效。园艺疗法是利用植物栽培和园艺操作活动,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对人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11]。相关研究表明,园艺疗法能辅助治疗老年人各种生理、心理疾病,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和改善抑郁症等,让其从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获益[12~14]。引入园艺疗法辅助社区养老服务,通过室外种植活动或室内园艺(艺术)活动,使老人享受园艺生活的乐趣,促进其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健康。

1.3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老年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不同的社会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经验阅历,是具有极大潜力的人力资源宝库[15]。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强调老龄人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中,以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为原则,从社会负担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动力[16]。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参与社区花园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其身体,传承园艺文化,也能对社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6]。因此,应当鼓励退休护士、退休教师、园艺爱好者等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发挥其智慧与创造性,拓宽社区园艺文化养老服务的渠道与载体,回归绿色生活方式。通过退休老人带动周围居民,推动建设邻里相助、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社区共同体,在社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养老氛围。

2社区园艺文化养老的实现路径

实践园艺文化养老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协作,为老年群体创建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积极老龄化(图1)。

2.1政府层面

在新的养老需求下, 政府需要积极发挥其在园艺文化养老工作中的调控作用。首先,积极宣传园艺文化养老的优势,激发老年群体的参与意愿。尊重老年群体潜在的劳动价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其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其次,加大相关养老服务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社区环境整治和老旧住房改造,以及社区服务设施更新,增加医疗、健身、文体设施等,提升老年群体福祉。最后,加大园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优化其专业化水平,同时扶植老年协会等自組织群体成长,持续为社区养老服务“造血”。

2.2社会组织层面

社会组织对于文化养老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区园艺文化养老不能仅靠政府的投入,还需要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园艺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社会组织要深刻结合老龄社会的实际,大力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养老服务领域的市场细分,持续精准为广大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心理关怀等服务,切实解决老人的问题,从而使社区园艺养老服务事业得到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通过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回应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向文化养老领域加速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园艺文化养老服务产品。

2.3社区层面

2.3.1场地改造,提升社区空间功能

园艺文化养老的实施需要对社区场地进行品质提升和功能塑造,改善社区空间环境。通过充分挖掘社区边角、闲置空地等消极空间,将其转化为若干尺度适宜的小空间组合,成为集种植、休憩、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户外共享空间。这样既能改善社区交通,又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也给精细化管理提供便利,满足了居民的休闲和活动需求,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公共空间体系,使社区成为保障居民舒适便利生活的空间整体。

2.3.2整合资源,优化社区养老服务

践行园艺文化养老需要借助社区资源,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机构、老年活动场地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1)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养老机构等建立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针对不同的体能和健康状况,采取差异化的服务对策:大多数中低龄老人身体仍然健康,可在园艺劳作、收获中倾注情感,相互沟通,消除孤独,释放创意,获得自信与成就感;对于身体虚弱的高龄老人,在社区花园中种植或色彩丰富、或散发香味、或可食用的植物,利用园艺疗法充分刺激感官,达到愉悦心情、促进健康的效果[17]。2)依托老年活动室和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开展园艺文化节、绘画比赛、植物诗词会等丰富活动,展示和宣传园艺植物文化,推动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

2.3.3居民参与,重构社区和谐关系

养老服务人才是文化养老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组建“管理者+志愿者”的团队模式,能够有组织地开展社会服务,并建立科学持续的发展机制。一方面,将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尤其是经验阅历丰富的老年人才纳入管理者队伍,参与社区养老工作,使其能够得到社区居民们的认可,实现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鼓励心态积极、乐于奉献的老人和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社区定期开展培训会以提升志愿者组织协调和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如老年医疗保健、老年心理学、园艺疗法等,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

3小结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祉。园艺文化启迪着人们把园艺与生活有机结合,感受自然之美和园艺之美,体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义与生活智慧。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以社区为平台,植入园艺文化,通过种植空间营造和园艺文化活动,给社区居民提供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机会;引导老人参与社区环境建设和管理,重构和谐的社区关系。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背景下,通过多种方式激活社区中物质和人力等存量资源,更符合新时代社区发展的需要。对此,应当继续探寻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园艺文化养老形式,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
基于美国NORC的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城市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社区养老机构建设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论社区养老中的企业参与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养老面临的困境分析
天津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