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岱崮镇:用历史“撞见”未来

2020-02-04陆洋李凤

齐鲁周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工小镇园区

陆洋 李凤

蒙阴县岱崮镇,群崮连绵,风光旖旎,形成一种独特的地貌。

行走于鲁中南山区,一座座峰峦叠嶂的山崮引人入胜。

崮群最集中的地方,是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区域——蒙阴县岱崮镇。作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岱崮地貌是岱崮镇一张特殊的名片。这个总面积仅180.7平方公里的小镇,就有30多座崮。这样集中而多样的崮群,世界罕见。

革命战争年代,這里是我军英勇战斗的地方;三线建设时期,山东民丰机械厂隐藏在岱崮的大山深处,许多人至今依然记得“蒙阴小香港”的辉煌和兴盛。

岱崮镇,自然风貌之美和红色历史文化之丰富,在诞生“沂蒙精神”的沂蒙山区,在山川美景和红色文化圣地,也是极为独特的。

如今,借助岱崮地貌和三线军工文化,岱崮镇重新找到了发展之路。成功申报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是岱崮镇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契机与途径。经历过“被埋没”的岁月后,岱崮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来了时代的新机遇。

齐鲁名镇的光荣岁月

“岱崮地貌重塑了我对山的认知,孩子也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到顶部不‘尖的山峰,回去还专门写了一篇作文纪念。” 来自江苏连云港的游客赵杰第一次带全家到岱崮镇度周末,惊叹于山东境内竟然有这么美的地质公园。

崮——山峰顶部平展开阔如平原,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的山坡。这种地貌被命名为岱崮地貌,和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齐名,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地貌,其命名地,便是岱崮镇,享有“天下第一崮乡”的美誉。

现在,岱崮镇每天都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岁月里,就连山东人自己,都对岱崮缺少了解。

岱崮镇位于临沂市北部、沂蒙山区腹地,是岱崮地貌的核心区域;它也是原三线军工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所在地。2017年7月,岱崮镇被住建部评选为全国特色小镇。2019年,联合国授予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岱崮园区成为地质公园的核心园区。独一无二的崮乡文化和三线军工文化,使岱崮像一个璀璨的明珠,被更多人所熟知。

岱崮镇境内群崮耸立,千态百姿,粗犷巍然,分布集中,造型秀美。光是岱崮镇这个总面积仅180.7平方公里的小镇子,就有30多座崮,而“沂蒙72崮”说的更为谦逊——蒙阴、沂水、兰陵等山东南部山区,知名的崮起码有上百座。

旅行家李存修曾形容崮群:这些巨石“惟妙惟肖、难以理解地立于高山之巅”。奇特的地貌景观和以此形成的文化底蕴,成为岱崮镇的一张王牌。

岱崮是这个镇最著名的崮,因站在崮顶可远眺泰山而得名。这里还有诸多山崮:龙须崮像龙的须子,卢崮像朝天的锥子,石人崮像巨人,蝎子崮像一只全蝎,油娄崮像盛油的娄子,还有像老人的老人崮,有獐子出没的獐子崮,以及大崮、透明崮、梭头崮、水泉崮、安平崮、柴崮等等。

崮在革命战争年代亦有一段光辉历史,人们熟知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蒙阴县东南部。两次南北岱崮保卫战,发生在岱崮。

1943年11月,93名八路军指战员坚守岱崮,与2000多名日伪军血战18天,以牺牲2人、伤7人的轻微代价,取得毙伤敌300余人并顺利突出重围的重大胜利。1947年,国民党军在孟良崮战役失败后,经过补充休整,重新发起进攻。为了牵制敌军主力,鲁中军区监护营一连接到守崮任务,坚守42天,以牺牲4人的代价毙伤敌军250余人。

以“岱崮地貌”地质奇观为核心,以全域旅游为统领,“崮秀天下、世外桃源”的品牌逐渐打响——改变始于7年前,2012年,蒙阴县委、县政府初步确定了依托独特优越的旅游资源,把三线历史内涵融入当地文化符号,兼容并蓄,发展复合式乡村旅游。

规划设计区域包含周边山崮及原三线军工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由山东东蒙集团进行科学、有序的保护性开发,并由上海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岱崮地貌进行了总体旅游规划,制定了阶段性目标:计划投资12亿元,三年内初具旅游规模,五年内形成休闲型综合军工小镇,十年内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综合型风景旅游名胜区。

2012年底,军工小镇的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第一批接受任命的,就有园区总经理曹兴刚。曾在海浪谷任职、拥有丰富文旅产业运营经验的曹兴刚,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曹兴刚回忆:“最初来到岱崮,景区的很多基础设施、条件都不具备,景区的知名度低,基本上没有团体游客。”

彼时,来岱崮旅游的大多都是周边地区的散客。曹兴刚对朋友提起岱崮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红色基因,三线精神

岱崮的蜕变并非一蹴而就。

岱崮景区所在地曾是三线军工企业——山东民丰机械厂。上世纪90年代,企业搬迁后,留下了大量厂房、宿舍等设施,也留下了宝贵的军工旧址和知青文化。

曹兴刚介绍,景区开发建设之初,原民丰机械厂遗留设施有些被当地作为临时住所,并作为羊圈、猪圈、鸡舍等,三线军工生产用的山洞用于蘑菇养殖,绝大多数房屋设施闲置荒废。由于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甚至有些成为残垣断壁,处于废弃状态。为此,山东东蒙集团将原民丰厂旧址作为军工小镇的核心区,打造了上山下乡旅游度假村、崮园、崮型老街、田园公社等具有浓重时代色彩的三线军工小镇。

在地貌奇观保护性开发上,先后对外开放了崮上草原、神佛崮、将军树、南北岱崮保卫战遗址、点将台,开设了三处拓展运动基地,开辟了大崮、板崮、油篓崮野外拓展基地等。

“作为岱崮地貌旅游区的核心园区,岱崮三线军工文化园的红色基因传承是岱崮的精神内核。”曹兴刚认为,三线军工建设曾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保障安全的基石,对于三线军工,如果遗址遗存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种在火热激情中迸发的创造力和号召力,那些“要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会永远失去传承的载体,成为缺失和遗憾。因此,遗址遗迹的保护,不但是基于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继往开来精神动力源泉。

近年来,每年都会有原小三线军工厂的老职工前来园区参观、重温那段历史岁月。2015年,时值民丰机械厂职工聚会50年大庆,那次的聚会被安排在了园区内“上山下乡度假村”,有将近一千名职工到场。那个场景曹兴刚至今难忘,“很多老职工自撤离之后首次回来,回到曾经奋斗、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很多老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抱头痛哭。”

岱崮,是几代人曾经付出青春的地方。“景区的建设对于他们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线军工遗址遗迹,挖掘三线军工文化,为一代在小三线建设中作出历史性贡献的奉献者们,打造了一个可以寄托乡愁、重温历史的家园。

小镇青年建设家乡

景区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其中以笊篱坪村受益最多,束晓昱一家就是代表。

1996年出生的束晓昱,在岱崮景区地质博物馆担任讲解员。在进入景区工作之前,笊篱坪村的村民工作较为单一,收入不高,与大多数村庄一样,面临严重的青壮年流失问题。景区建成后,有不少村民跟束晓昱一样,选择在景区工作,一来收入稳定,二来还能留村方便照顾家里。据了解,景区内从园区餐厅、客房服务人员到园林工人,多数都是来自景区附近的村庄。

事实上,景区的工作也成为了这些村民发挥的舞台。束晓昱工作前,未经过任何的讲解训练,通过单位组织的培训,积累了讲解经验,如今也能“一技傍身”。听过束晓昱讲解的游客都称赞:“这小姑娘讲解清晰、流畅,又不失生动,人还很热情。”

束晓昱的姐姐束晓昕也在景区做后勤工作。在她的童年记忆中,自己的村子虽地处山区,却极大地享受了军工企业的便利。

笊篱坪村四周群崮环绕,因地形极像笊篱而得名。彼时,因工厂驻地所展现的繁华,让附近村民称赞岱崮是“蒙阴小香港”。那时候,“蒙阴小香港”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器化”,厂里的大礼堂是职工和村民的共同回忆,每逢节日演出,大家都进去观看;澡堂也对周边的村民开放,价格十分优惠;民丰子弟小学对村民的儿童开放,设有很多特色课程。

工厂的职工和附近的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束晓昕的父母在厂里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五车间开大吊车。“在车间旁边,他们承包了一个苹果园,每年丰收会给家里送苹果,还会送给我们一些学习用品。”直到现在,两家依然来往频繁。借助距离厂区近便的有利条件,束晓昕的父母曾在厂区开了一个小饭店,后来厂子搬迁,景区开始建设,饭店也拆迁了。

沂蒙山地质公园岱崮园区博物馆,利用过去的山洞车间改造而成,既是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博物馆,又是展示岱崮地貌的地质博物馆。陆洋/图

2012年景区建设的时候,束晓昕21岁,父母开始在景区卖肉卖菜,也卖一些特产、纪念品、桃子、核桃等,随着游客渐渐增多,收入也开始递增。

2013年11月,束晓昕入职景区。在这之前,她是一名全职妈妈,家里开销全由丈夫一人负担。“以前在家看孩子没有收入,现在到了景区每个月有三千多元的薪水,自己生活也丰富了,见多识广,更加锻炼了自我。”彼时,景区建设还未正式开展,稀疏的游客大都来自周边地区,“我印象中,当时崮上草原已经在了,游客大都是泰安、淄博、济南的居多。”2016年,束晓昕的父母也进入景区工作,一家四口全成为了景区職工。

在村里,像束晓昕这样情况的村民还有很多。她丈夫也在景区上班,婆婆在景区的老街上开了一个小卖部,下班后她时常去店里帮忙。景区建设给村里的环境带来了极大改善,“路修好了,绿化搞好了,村委变化也很大,建了党史馆,成为许多游客必去的一个场所。”

特色小镇并非建制镇,而是非镇非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岱崮镇的发展是山东特色小镇发展的“正在进行时”。

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至今已满三年。特色小镇的发展,期间经历了盲目追热、乱象频发以及国家层面的及时刹车纠偏,留存下来一批产业特色、生态禀赋以及人文底蕴俱佳的特色小镇。其中,作为第二批临沂市唯一入选的特色小镇,岱崮镇以其独特地质地貌资源和发展思路开辟了自己的品牌。岱崮的发展,对山东特色小镇商业形态的塑造和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岱崮镇镇长王烈锋向记者介绍,最初申报特色小镇的时候,到底要突出哪一特色,岱崮地貌还是三线军工文化,也是拿不定主意。向上级政府部门汇报讨论,请一些专家学者分析论证,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依托三线军工文化,结合沂蒙精神,将特色小镇的申报主线确定为“沂蒙三线军工小镇”。

整个申报过程也颇费周折,申报材料递交至市里、省里之后,多次被返回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化。自2017年初开始着手申报工作,至2017年7月底审批通过,历时半年多的时间。

特色小镇这一模式在推出前期,很多地方对政策解读不够准确,王烈锋表示,岱崮镇在申报特色小镇时对小镇模式的定位非常清晰:特色小镇并非建制镇,而是非镇非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所以,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结合自身产业优势,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

“聚力军工,红色文化兴镇”是岱崮特色小镇的第一张王牌,着力点集中放在三线军工小镇的开发建设上。

2013年底,岱崮三线军工小镇投入运营,曹兴刚告诉记者:“刚开始没有餐厅客房,接待能力不足,其他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前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仅2015年一整年就亏损将近180万元。后来由军事拓展、夏令营、研学等项目切入,慢慢发展起来,直到2016年才扭亏为盈。”

经过了景区的基础建设和一段时间的市场运作,在2017年夏季,岱崮镇迎来了游客的高峰期。那年夏天,光是接待的小记者团,就有6000多人。

2017年7月,岱崮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园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外省的游客开始增多,书画领域的一些创作活动开始走进岱崮园区,有些影视剧的取景拍摄陆续选择了园区内的一些典型景点。包括省、市区域内的一些党建活动,也组织安排在了岱崮园区。”近两三年,游客数量每年以大约30%的比例递增。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的游客接待总量达到了74万人,总收入达3.1亿。

“特色小镇的发展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王烈锋认为,岱崮镇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资本的扶持和介入,人才的引进也同样重要。像束家姐妹这样的小镇青年,他们在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成为当代成长速度最快的群体,是岱崮镇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关于这一块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多数年轻人还是选择留在城市发展,希望随着园区的开发建设,小镇综合实力提升,以后能吸引大批优秀年轻人返乡投身到小镇建设中来。”

如今,岱崮镇已经发展成为蒙阴县文旅产业的一面旗帜。依托于岱崮地貌和军工文化,岱崮镇踏上了发展的快速通道,未来仍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

俯瞰岱崮地貌旅游区上山下乡旅游度假村,依稀能分辨出过去的历史痕迹。

猜你喜欢

军工小镇园区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熊的小镇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军工大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