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下入党宣誓及其现实意义

2020-01-19林丽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党员誓词党章

林丽拉

(泉州师范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入党宣誓是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活动,是对积极分子在党组织的培育下成长为中共党员资格和素养的认可,表明积极分子在组织和思想上达到党章的基本要求。认真履行入党宣誓本身就是对一个准党员的素质检验,正因此,我党向来重视入党宣誓。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同前往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并重温了入党誓词,宣示了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1]新时代下,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重塑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背景下,规范入党宣誓仪式及开展重温入党宣誓活动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实践载体,这对加强共产党员的纪律意识、党性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员政治认同、增强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般来说,入党宣誓经历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党的十二大以来到现在”五个时期,各个时期的誓词是随着党的历史任务和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并随着党的建设的深化而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它蕴含着时代的印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从历史起点看,学者大多数认为入党宣誓来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实践,即“服从纪律,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严守秘密,永不叛党”。这是1927年10月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入党誓词,这一时期的入党宣誓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抗日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不再强调阶级斗争,而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要求,这一时期党的自身建设也开始走向成熟,党员们对党信仰的进一步坚定和强烈的自豪感,体现了共产党人顽强的意志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使命担当精神。解放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强调共产党员坚持走群众路线,同时也强调“坚决执行党的决议”,需要集中全党意志,为最后夺取革命的胜利提供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纲领和章程较以前规范,但并没有对入党誓词做规范性的表述,只是提出入党誓词应在新党员入党志愿书中写出,在支部大会上声明,说明这一时期各个党组织是可以自拟入党誓词的。这种不统一、不严肃、不规范的自拟誓词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影响了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2]改革开放以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六条规定了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宣誓并规定了入党誓词。这一时期的入党誓词是对以往不同版本入党誓词的继承和发展,是在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下产生的。[2]它全面、系统、科学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任务、纪律等进行了高度概括,使誓词具有了党规党纪的性质。同时,这一时期对入党宣誓的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使宣誓人起誓时油然地产生一种政治认同、政治使命、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纪律的情感,从而起到了党性教育和忠诚教育的作用。

可以看出,建党99年以来,入党誓词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善于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脉搏,从不放松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法宝之一。[2]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的基本属性和价值

(一)入党宣誓的基本属性

入党宣誓是一种仪式,本身具有仪式的一般功能,即“它可以是展现和建构权威的权力技术”。[3](P4)同时,入党宣誓是一种政治仪式,具有政治仪式的一般功能,它所展现、传递或强化的是某种政治意义。[4]入党宣誓仪式的程序一般是按照仪式前准备、参与主体整齐站在场地前面、奏《国际歌》、宣读新党员名单、党组织负责人领读誓词、宣誓人宣誓、新党员代表发言、老党员代表发言、党组织负责人讲话、奏国歌。通过入党宣誓仪式将党员的政治身份的转变由抽象变成具象,使得党员身临其境而产生一种情感认知和体验,强化了自身对党的认同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员的党性意识和使命担当精神。可见,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相对稳定的基本属性。[1]

首先,时代性与先进性相统一。从时代性来看,入党誓词的变化过程与党的历史任务和主题的变化是紧密联系的,各个时期的入党誓词都是对当时党的历史任务和主题的浓缩,随着党的阶段性任务而变化,反映了时代特征。从先进性来看,入党誓词要求党员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体现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源泉所在。先进性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入党誓词要求党员应该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体现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反映了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并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的坚定意志。同时,时代性和先进性是相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善于利用不同时期的主题和要求来发展和教育党员,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2]

其次,政治性与阶级性相统一。每个历史时期的入党誓词,都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党的历史任务,对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提出的首要和基本要求,是党员在入党时对党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1]这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而入党誓词始终不变的核心内容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和各阶段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终身,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可见,政治性和阶级性是相统一的。

最后,目的性与规范性相统一。入党宣誓是发展党员的必经程序,也是一个庄严肃穆的政治仪式。某种意义上来讲,入党誓词是对《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基本要求和准则的浓缩,也是党员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每个历史时期的入党誓词,都集中反映了党在这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目标以及对党员言行的基本要求,都有其特定的形式与内容,都集中体现了其目的性与规范性的统一。[1]

(二)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的当代价值

从中国共产党建党99年来看,入党宣誓仪式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成熟、拓展到完善,每一阶段都吐露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是革命精神孕育、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入党宣誓仪式在表达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员的政治纪律性、政治使命感、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入党宣誓仪式增强了每个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透过入党誓词历史发展的变化来看,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今天的和平环境,入党誓词的核心内容都离不开“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可见,我们党非常重视通过入党宣誓来加强党员的信仰教育。

其次,入党宣誓仪式坚定了党员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每个阶段的入党誓词中人民一直处在中心地位,这足以说明我党高度重视为人民服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党宗旨和原则的根本体现,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5]通过入党宣誓仪式或重温入党宣誓活动,使每个党员认识到我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增强及优良作风的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次,入党宣誓增强了党员的党章意识。党章是我们立党、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规范和约束全体党员行为的总章程,是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学习贯彻党章,就是要维护中央权威,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促使党员干部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党章是党员的政治准则和行为规范,誓词则是对其精要的概括。因此,向党旗宣誓是唤醒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的需要,对党员增强党性意识,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起到重要作用。

最后,入党宣誓对党的政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将入党誓词明确写入党章,体现了入党誓词对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深远意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重要抓手,使党员思想更为纯洁、作风更为优良、队伍更为团结,从而保持党在整体上的先进性。入党誓词全面、系统、科学地概括了党对党员的要求和党员应承担的政治使命,[6]对党员具有唤醒、凝聚、约束、教育、激励等作用,从而提升党员的党性意识、政治意识和纪律意识。可见,通过开展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教育,对于坚定党员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在新时代的仪式契合问题

重温入党宣誓仪式,让党员再次学习和认识作为党员应承担的责任,坚定自己对党的忠诚和信仰,这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然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入党宣誓存在着与时代脱节,在程序和内容上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入党宣誓的形式化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在入党宣誓仪式上存在程序简化和形式化问题,比如:对仪式的场地选择、空间设计方面比较随意,氛围不够严肃;对程序的步骤进行简化,没有奏《国际歌》,没有表决心,也没有提要求,而且对“宣誓誓词”的宣读没有走心,这种敷衍了事、随便应付的做法使得入党宣誓失去了党性教育的意义。另外,在组织入党宣誓时,领誓人表情淡漠,忽视了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给人一种“走形式”的感觉,这对于参与者的心理效果影响自然也会降低,不能激发新党员的情感共鸣,没有起到教育、激励作用。

其次,入党宣誓程序的规范化问题。在日常支部生活中,一些基层党组织认为上级党组织批准接受预备党员后,已经形成效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走入党宣誓这个程序了,因而存在拖延、消极应付的问题。同时,很多党组织在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过程中忽视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环节,这使得新党员、老党员失去了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机会,久而久之会给党内政治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没有确立入党宣誓的时间制度。入党宣誓仪式是一种政治仪式,它需要通过不断的、有规律的、重复性的仪式互动,将外在有意识的教育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思想,从而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然而,党章中只规定在新党员加入时才举行入党宣誓仪式,这就使得入党宣誓仪式的日常教育功能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最后,入党宣誓的制度化问题。入党宣誓是积极分子入党的必备环节,也是接受新党员的重要仪式。我党历来重视入党宣誓对党的建设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加强和规范入党宣誓仪式的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入党誓词从党的十二大到现在一直没有补充修改过,比如入党誓词中只规定党员必须履行党员义务,而没有规定党员可以行使权利,这与广大党员民主意识不断提高是不相适应的。二是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入党宣誓的监督落实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基层党组织加强和规范入党宣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创新和完善入党宣誓仪式的时代性建议

新时代下,入党宣誓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应进一步增强入党宣誓的时代感,加强探索新时代入党宣誓的制度化、规范化、纪律化要求以及仪式创新和组织管理等内容。

首先,从党性纪律要求入手,加强入党宣誓的党内教育作用。应加强规范入党宣誓仪式的程序,既要根据党内教育的目标、内容、效果要求制定入党宣誓的详细流程图。同时,通过党徽、党旗、国歌、宣读誓词等象征和标志营造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让参与的每个党员身临其境而油然产生一种情感共鸣,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信仰。也要重视入党宣誓组织者和参与者的主体需要,一方面,组织者应转变观念,端正态度,加强运用政治仪式的能力,同时加强党组织之间的示范观摩,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另一方面,应重视参与者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共鸣,让新党员在入党宣誓过程中思想得到提升,党性得到增强,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实现入党宣誓仪式的教育目标。

其次,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入党宣誓仪式制度。一方面,针对基层党组织消极应付问题,应建立纪实报告制度,即按规定时限将各环节的影像纪实资料报送上级党组织备案,促使基层及时、规范举行入党宣誓仪式。[7]另一方面,应发挥入党宣誓仪式在党内教育中的作用,建立经常性、有规律的入党宣誓仪式,即在党组织的日常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预备党员入党或是党的生日等时间段,规定开展入党宣誓仪式,并将这一制度纳入日常检查考核范围。再者,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有的基层党组织由于经费有限,在开展入党宣誓过程中,存在程序删减、简化的问题,因而,应健全经费保障制度,以保证入党宣誓仪式的有效开展,实现党内教育的目的。

再次,从政治品质素养要求入手,应创新和完善入党誓词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考虑增加“树立‘四个意识’”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对党的建设重要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党章内容的具体体现和要求,也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和提升。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四个意识”为每个党员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另一方面,党章第六条入党誓词的内容,规定应“履行党员义务”,但没有规定“行使党员权利”,这是欠妥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党员权利对于发展党内民主以推动人民民主,健全党内生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8]一个合格的党员应做到正确的行使权利,切实履行党员的义务。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建议在“履行党员义务”之后增加“行使党员权利”的内容,这样才能促使每个党员严格按照党章标准要求自己,增强自身政治品质素养,推动形成生动活泼的良好政治生态。

最后,从履行历史使命入手,应加强入党宣誓的信仰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历史使命,并以此作出艰苦卓绝的奋斗。当前,应加强入党宣誓仪式的创新,采取生动活泼而又有意义的项目,比如党书记给新党员颁发党员证或是老党员给新党员佩戴党徽等新形式,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使命感;同时,我们要重视对入党宣誓及入党誓词的解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将入党仪式活动的精神实质与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党员的信仰教育。

猜你喜欢

新党员誓词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
重温誓词
誓词
北安市 以“四招”促进新党员能力素质提升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家长见证庄严时刻
党章的历次重大修改
党章关于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
南漳
航天员重温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