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关于《神圣家族》的研究述评

2020-01-19朱宗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神圣著作

刘 凯,朱宗友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目前,有学者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神圣家族》的研究现状,[1]梳理了《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美学和人学思想,并涉及一些国外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神圣家族》的历史地位,为学界研究《神圣家族》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主要梳理《神圣家族》的内容和意义两方面的研究,并将所梳理文献时间缩短至近十年。明确成绩,指出不足,以利于推动对《神圣家族》的进一步研究。

一、研究概况简述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神圣家族”为篇名,将时间范围设定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11日,共检索出102条结果;利用百度搜索引擎,以“神圣家族”为关键词,共检索出619 000条结果。其中,不乏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科学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宗教学研究》《思想教育研究》等国内知名期刊中的研究文章。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神圣家族》的硕博论文和课题,如:郝瑜龙硕士论文《〈神圣家族〉哲学观研究》,朱凯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现实自由思想的历史考察——从“中学作文”到〈神圣家族〉》等,教育部2011年审批通过的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秀萍主持的课题“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关系再考察——《神圣家族》文本学研究”。另外,学术界也出版了一些相关研究著作,如:周树智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奠基之作——马克思、恩格斯的〈神圣家族〉》,刘秀萍的《思想的剥离与锻造——〈神圣家族〉文本释读》,宋永平、刘晓勇的《〈神圣家族〉导读》,等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一)《神圣家族》的内容研究

1.《神圣家族》与马克思早期著作联系起来的研究。目前,在《神圣家族》的研究成果中,大多都或多或少的联系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笔者将就这些成果进行梳理与概括。

(1)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有关的研究。赵家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中的生产关系思想》一文中,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这两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进行了对照分析,并强调“《神圣家族》延续了《手稿》中分别论述异化劳动下的生产关系的本质和作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的劳动下的生产关系的本质的逻辑和方法,并把这种逻辑和方法提到了更高的水平。”[2]我们知道,无论是《手稿》还是《神圣家族》都是马克思思想未成熟时期以及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时期的重要著作,对此方面研究可以更清楚地展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生成脉络。还有学者考察了从《手稿》到《神圣家族》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变化,笔者将在后文进一步阐发。

(2)与《论犹太人问题》相关的研究。刘秀萍在《重新辨析马克思对“犹太人问题”的解答——从〈论犹太人问题〉到〈神圣家族〉》中强调,虽然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系统阐述了自己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见解,但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全部见解”。直到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辨析‘犹太人问题’的‘真正的’和‘普遍的’意义以及将犹太人的解放置于与国家、社会、法、世界、民族等的关系中进行考察,才意味着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最终解答和真正解决。”[3]这为研究和理解马克思早期著作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对于澄清相关认识误区也有重大帮助。

(3)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相关的研究。李锐通过研究认为《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在基本精神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比《提纲》和《神圣家族》的关系更为密切。[4]这种观点表现出很大的合理性,因为恩格斯曾说《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5](P219)这也是马克思思想成熟的标志,之后的著作是对“新世界观”的逐步阐发,所以我们可以说从《神圣家族》到《提纲》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过程,而从《提纲》到《形态》则是成熟思想的进一步阐释,这就决定了《提纲》与《形态》在基本精神方面是一致的,而《神圣家族》与《提纲》更多地体现在后者是前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基本精神方面还存在着差别。

(4)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相关的研究。窦东亮通过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国民经济学——黑格尔思辨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批判哲学几个方面的批判,系统梳理了青年马克思人学思想变革的逻辑脉络。他强调:“马克思认为,必须用实际的和实践的方式来消灭这种异化现状,使人能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这样,关注无产阶级的现实境遇及彻底解放,便成为青年马克思人学思想变革的逻辑终点,也成为马克思建构其新世界观的实践起点。”[6]无论是作者所提到的“逻辑终点”还是“实践起点”,归根到底是在强调关注现实世界、关注实践是马克思战胜黑格尔哲学体系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武器,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一把钥匙。

2.从哲学的不同视角展开研究。有学者从“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二级学科角度出发研究《神圣家族》的丰富内容。

(1)伦理学角度。李培超认为,《神圣家族》中伦理学思想主要表现在“批判虚幻的道德说教”“强调道德的利益基础”“立足无产阶级的利益,关注人类的解放”三个方面。[7]他从“此岸性的现实世界”入手分析了《神圣家族》中伦理思想的主要构成和研究范式,契合《神圣家族》的基本精神,不仅对促进《神圣家族》伦理思想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而且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2)美学角度。有学者从《手稿》到《神圣家族》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发展变化,认为这一变化主要展现的是“在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主要是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继承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美学”。[8]所以,从美学角度梳理马克思早期著作,对于加深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3)宗教学角度。卓新平强调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现实的个体的人”重新审视宗教,从而超越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其次又强调该书对犹太人与“基督教国家”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又讨论了近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产生与发展。[9]《神圣家族》之所以叫做“神圣家族”,是借助宗教的比喻,有讽刺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的味道,马克思、恩格斯也是为了批判他们的宗教观才写了这部著作,所以从宗教学角度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3.《神圣家族》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张智和刘建军认为,《神圣家族》是“一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重要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我意识哲学”“抽象的人的崇拜”以及“精神”和“群众”对立的观点进行批判,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人学基础和群众史观基础。[10]李忠军和张宝元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神圣家族》中以经典论断揭示了‘有实践力量的人’是‘思想得到实现’的关键,而使用‘有实践力量的人’这一过程正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的。”[11]这些研究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

4.以“实践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神圣家族》。有学者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立足“现实世界”和“有实践力量的人”,多方面解读了这一著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赵民和刘建宁的《〈神圣家族〉:“实践的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之一》,李彬彬的《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李淑梅和陶红茹的《经验和超验:两种哲学进路社会政治旨趣的差异——对〈神圣家族〉的解读》。还有学者聚焦《神圣家族》中人道主义思想,讨论了其对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思想的继承与超越。如:任帅军和杨寄荣的《〈神圣家族〉中人的存在方式与人道主义的创立》、蔡玲的《现实人道主义的三重维度:〈神圣家族〉思想解》。这些研究成果深入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在深化马克思主义早期的唯物主义思想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神圣家族》的意义

1.理论意义。研究《神圣家族》,一方面,有利于清晰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转变所经历的过程。正如有学者所说:“解读《神圣家族》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对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乃至更加完整地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12]还有学者指出:“借助于《神圣家族》人们可以证明,马克思在他们的写作期间已经形成了‘革命的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13]另一方面,有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刘秀萍从《神圣家族》在马克思著作中的重要地位出发,认为“深入研究这一著述,仔细甄别其中的个别细节和论证过程,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及其丰富内涵相当必要”。[14]还有学者通过“社会主义语境”的研究视角认为:“通过凸显《神圣家族》的社会主义语境,呈现出青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考与其哲学探索之间的‘思想关系’,将更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在面对、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选择的独特路径及渗透其中的深层哲学内涵。”[15]

2.现实影响。一方面,可以廓清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刘秀萍强调,在过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中,往往把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用较大篇幅梳理唯物主义史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这一事情当做“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的标志”,“殊不知,马克思的真正用意却在于,既要超越唯心主义的思维方式,也要突破唯物主义的旧有形态,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新哲学’或唯物主义的现代形态”。[16]另一方面,可以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通过深刻阐述《神圣家族》中“经典论断的内涵意蕴、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及论断的时代意义,能够为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11]

三、总结和展望

(一)对目前研究成果的简要评析

目前,学界的研究已取得不俗的成绩,主要体现为:一方面,从不同视角深入研究《神圣家族》的丰富内容,表现在与马克思早期著作联系起来研究、从哲学的不同视角展开研究、《神圣家族》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以及以“实践唯物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神圣家族》,并提出了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为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学界已达成共识,认为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值得深入挖掘。

当然,以往研究中仍存在不足。首先,与其他著作关系的研究有待加深。一些学者已从事这方面研究,但还有很多可深入研讨的东西,比如可以联系恩格斯的独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其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进行深入研究,毕竟《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而成,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不利于全面阐述《神圣家族》的丰富思想。其次,《神圣家族》中的丰富内容有待进一步阐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常读常新、常研常新,只有通过不断挖掘其中的学术资源才能够真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例如其中的“有实践力量的人”“批判的蒲鲁东”“群众的蒲鲁东”等重要论述可进一步探讨。最后,还可以从政治学、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的角度对《神圣家族》进行深入研究。

(二)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所收集文献的分类梳理,笔者就《神圣家族》的副标题“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其“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这一句来说,其丰富内涵体现在第一层批判的是受现实世界矛盾所影响的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所做的批判。第二层批判的也就是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对第一种批判所做的批判,这种批判认为对现实世界不要批判,而是要脱离此岸性的世俗世界,活在彼岸性的宗教世界里。第三层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看出了第二种批判的不合理性和荒谬性,对第二种批判进行了最无情的批判,他们认为人应该回到世俗世界,切实解决世俗世界中的矛盾,而不是在宗教世界里寻找无用的寄托,“要想改变世界的最基本途径就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劳动”。[17]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另外,对于《神圣家族》下一步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展开。

第一,加深《神圣家族》与马克思、恩格斯其他著作的研究。可以根据马克思批判蒲鲁东的系列文章,系统研究马克思怎么与蒲鲁东决裂的,通过对这个决裂的过程的研究有利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过程。另外,在联系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同时可以与恩格斯的早期著作联系起来一并考察,从而有利于展现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全貌。

第二,进一步阐发《神圣家族》的丰富内涵。可以通过对《神圣家族》文本的深入解读,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哲学立场入手,从不同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批判的。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阐述《神圣家族》的内容。如,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毕竟《神圣家族》是一部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著作。此外,还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角度挖掘这部著作中的丰富内涵,从而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以深化对这部著作内容的阐发。

第三,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对《神圣家族》的研究,学界可以在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集成创新研究,推出更有价值、更具代表性的精品力作。当然,这需要学界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神圣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唯物主义的终结与超越
神圣大陆(下)
神圣大陆(上)
FOR YOU, O DEMOCRACY
对旧唯物主义之“旧”与新唯物主义之“新”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