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与强化路径研究

2020-01-19彭金富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认同感思政政治

彭金富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引言

所谓的政治认同,主要强调的是社会大众对政治价值、政治实体、政治工具等方面的情感倾向与心理归属。更确切地说,就是社会成员在国家政治治理方面的肯定程度与意识归属。新时代背景下,针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与强化路径的研究,应能对其思想政治立场、思想政治觉悟、自我价值体现等进行更加深入、客观的分析。他们的政治认同,从某种层面上说充分体现了社会思想状况,更是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施成效的重要维度。在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给予关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对党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视。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对国家制度、政治文化的认可程度,将会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并探寻出科学的强化路径,以此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

(一)基于主流政治价值认同显现明确性特点

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特点进行分析,应从更广度的层面上着手。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支持率已达到88%以上,从这个数据中可明显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这一思想的高度认同。同时,针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率达85%,而关于“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调查显示其支持率达到72%。其中28%的大学生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进行了区分,部分学生认为应将具体的情感与意识形态进行合理的划分,不应混为一谈。从上述的数据中,可看出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思想建立的坚定的认同感。由此可见,高校大学生针对主流政治价值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他们不仅坚定且十分明确地认同我国核心的政治文化思想内涵[1]。

(二)关于政治实体认同层面体现功利性特点

在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调研与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针对相关话题的负面新闻,大学生都能坚定地表达出对国家的支持与信任。当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国家大事展开更多的了解,并展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但在国家建设方面,高校大学生还是以自身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为中心。在这个层面上,大学生政治认同展现出一定的功利性特点。即在制定个人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大学生更看重的是自己的经济收入与行业的发展前景等,很少考虑到参与国家建设,并未真正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相融合。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对于民生问题关注度为36%,经济建设方面的关注度为12%,从这组数据中可看出当下大学生针对政治的敏感点,主要是与自身利益切合程度相关。

(三)针对政治工具的认同层面展现务实性特征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政策等作为基本的政治工具,对我国政治制度的确立、政治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个角度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对这一政治工具认同展现出一定的务实性特征。即高校大学生对基本的政治制度表示认同与支持,能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对当下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表示一定的肯定与认同。同时,高校在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对相关政策的了解积极性并不高。且不太会主动地学习国家的会议精神、了解国家的发展进程等,从中可看出他们对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政策、政治制度等具有更强的认同感[2]。

二、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强化路径

(一)以党内政治文化内涵为导向,将其作为强化的基本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党内的政治文化内涵为导向,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合理化引导。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层面上,利用更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载体,将其作为强化的基本路径。在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建设,对其思想内涵进行提炼的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并科学地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些内容视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精髓。一方面,高校在具体建设与完善党内政治文化过程中,应以思想建设为切入点,立足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并矢志不移地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在当下,高校应全面贯彻与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蕴含的党建理论。基于此,为建设完善、丰富、富有内涵的党内文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思想源泉。另一方面,在建设党内文化过程中,应善于从既往先进文化中吸取经验,其中需蕴含深刻的革命文化[3]。无论是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等层面的文化基因,还是优秀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都应将其渗透到党内文化中。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始终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强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自觉性。

与此同时,具体建设党内文化进程中,在强调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应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尤其针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更应从制度建设层面上着手,为完善党内政治文化提供制度文化保证。而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在渗透党内政治文化内容时,应引导他们坚定政治立场,逐渐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并能遵守党的纪律,积极贯彻与落实党的方针政策。针对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强化,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最大化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教育功能,并定期组织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为核心的思想交流座谈会、专题讲座等,以践行先进文化为主要目标,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对党内政治文化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在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传播与宣传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高校大学生可在相较更轻松的氛围中,去深入地了解与学习党内政治文化,并从中逐渐体验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同时,能从这些先进的文化当中汲取更多的能量,在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更大的认同感的过程中,令他们能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能热爱自己的国家,对政治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进一步的宣传与传承,还应确保他们成为其受益者,真正融入到国家建设浪潮中[4]。

(二)基于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将其作为强化的核心路径

高校若想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党的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应精准选择教育载体,令其能充分发挥作用与优势,令大学生能处于更健康的环境当中,对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等产生良好的熏陶。高校作为以育人、培养现代化人才为目标的单位,应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高效思政课堂,将其视作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展开政治认同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将大学生及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作为主要的着力点,在思政课堂上在确保正确践行基本的教育目标的同时,应能科学地融入先进的政治文化。尤其针对我国基本的执政思想、党的纲领等,都应引导大学生对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同时,高校教师应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形式,使大学生能真正深入到政治文化氛围中。

第一,高校应积极发展大学生党员,并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利用这样的方式,使更多优秀的大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党内政治文化学习中,并令其发挥一定的带头与示范作用,影响更多的大学生不断坚定思想政治立场。而高校在实际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借助于课堂与实践活动等,使他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品质等具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针对具有高尚道德情操、优秀品质并具有一定思想政治觉悟的大学生,应将其发展成党员,引导他们入党。同时,针对在入党动机主观表达与真实意图上出现矛盾的问题,思政教师应进行恰当的引导与教育。例如,鉴于部分大学生在主观表达时,充分体现出其对共产党的热爱与信任,但实际上却将入党作为个人发展的助力。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不应急于引荐其入党。思政教师需对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等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并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政治认同教育与发展党员的全过程。

第二,高校教师应在课堂上科学渗透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在对学生的主流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的过程中,应使大学生对“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作为强化政治认同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教材上基本的理论知识,并科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确保学生能了解与掌握丰富的政治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教师应紧密围绕共产党人的价值要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并提升到新的高度上。思政教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等为主题,定期举办相关的交流与研讨等实践活动,从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浓厚的了解政治文化的氛围,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令他们能确立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

(三)努力提高大学生政治活动参与热情,令其作为强化的主要路径

高校应在意识形态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的同时,应积极完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将先进的教学思想作用在教学行为上,开拓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建设上都在不断进行完善。而高校在对其进行宣传与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平台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活动参与热情与积极性,并将其作为强化政治认同的主要路径。大众传播媒介现已成为政治社会化的有利途径,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不用出门就可了解到来自全球的信息。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形成了新的认知与了解世界的方式。因此,高校应对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优势与教育价值给予一定的重视,并能利用其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进行恰当的引导。基于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与依赖,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认知习惯,通过新媒体平台去传播具有一定价值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高校在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落实相应的教育行为。

首先,高校应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针对大学生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监管,避免他们浏览不健康的网页,以及吸收错误的政治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工作,而不应扩大其消极影响。当然,高校在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管控的过程中,应以柔性管理措施为主,通过科学制定校园网络使用规范与标准,对不良信息进行适当的阻断。同时,高校教师应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进行积极的引导与疏通。尤其那些对党内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不太认可的学生,应不断强化教育手段。同时,应严厉打击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避免其利用网络散布诋毁我国执政党的不实信息。教师可针对具体的问题与大学生展开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并能借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革命文化与发展历程,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从历史认同、绩效认同到治理认同不层面逐渐加深认识,确保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其次,高校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工具的功能与作用,吸引大学生能自主地了解与学习更多健康的知识和政治教育内容。学校可创建微信公共账号,并鼓励思政教师基于党的基本政策与当下的政治方针等,结合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撰写图文声像并茂的政治文化讲解文章,并选择恰当的时间推送给学生,使他们以更轻松、自然的心态进行阅读与学习。同时,高校可结合相关主题在线上与线下开展政治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就当下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针对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不实言论,引导大学生就其内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校可鼓励学生在微信公共账号、校园网、思政课堂上等以不同的形式,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科学渗透我党的先进政治文化,从而使大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时下的政治热点讨论中,在深入的了解与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不断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感。

结束语

总之,针对高校大学生对于主流政治价值认同显现明确性特点、关于政治实体认同层面体现功利性特点、针对政治工具的认同层面展现务实性特征,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能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有效完善教学手段,科学融入互联网技术,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政治文化学习氛围。从而高校在确保完成思想政治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开发出有效路径全面增强他们的思想政治认同感。

猜你喜欢

认同感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