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葡萄胎椎管内转移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

2020-01-15阮耀钦刘庆余刘志锋蔡金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葡萄胎鞘瘤绒毛

阮耀钦,刘庆余,刘志锋,蔡金辉

(1.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影像科,广东 广州 511300;2.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患者女,27岁,以“右下肢麻木、疼痛2月余”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清宫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均阴性。MRI:L5~S2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一蜂窝状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椭圆形,约2.1 cm×1.7 cm×5.1 cm,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图1A),抑脂T2W和常规T2W序列图像呈等-高混杂信号(图1B),内见分隔,增强T1WI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1C),囊性部分无强化;考虑神经鞘瘤可能。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呈淡黄色囊泡状,血供丰富,无明显包膜,与周围神经粘连严重。术后病理:光镜下见滋养叶细胞及绒毛, 滋养叶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免疫组织化学: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抑制素a(+),CK(+),滋养叶细胞Ki-67(+)。病理诊断:转移性侵袭性葡萄胎(图1D)。

讨论侵袭性葡萄胎是介于葡萄胎与绒毛膜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由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异常增殖发展而来。滋养细胞具有亲血管特点,故侵袭性葡萄胎在破坏邻近血管获取营养的同时可转移至远处组织,肺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次为阴道,脑和肝脏少见。本例侵袭性葡萄胎椎管内转移表现为蜂窝状囊实性肿块,增强MR扫描显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侵犯邻近马尾神经,符合侵袭性葡萄胎特点;但术前未检测血清β- HCG,且未获得详细临床病史,导致误诊为神经鞘瘤。本病需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及脊膜瘤等相鉴别。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分泌大量β-HCG,连续测量血清β-HCG水平,是诊断本病及治疗后随访的重要方法。对于既往有人工流产或清宫术史的育龄期妇女,如发现椎管内囊实性蜂窝状肿块,且血清β-HCG持续升高,需警惕侵袭性葡萄胎椎管内转移可能。

猜你喜欢

葡萄胎鞘瘤绒毛
猫笔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葡萄胎临床表现与治疗要知道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吹绒毛
双胎之一葡萄胎产前诊断与处理
夏日毛绒精灵
怀孕3个月化疗?都是一串“葡萄”惹的祸
细胞性神经鞘瘤
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