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沁灌区现代化建设实践

2020-01-14邓学刚张龙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干渠水费供水

邓学刚 张龙龙

(焦作市引沁灌区管理局)

0 引言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引沁灌区管理局以建设“安全、节水、智慧、美丽”的现代化灌区为目标,以“安全可靠、节水增效,科技提升,生态美丽”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节水灌溉、抗旱防汛、人畜饮水、生态补源、渠库联调、工业供水、水力发电、工程管理、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等工作,使灌区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调配、生态供水、供水经营水平都得到了较大提升,为打造全国一流灌区,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灌区粮食安全、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1 建设现代化灌区建设的必要性及发展方向

现代化灌区是指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的灌区,通过现代化改造使灌区能够支撑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建设节水型灌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支撑乡村振兴;壮大自身实力,保障灌区良性发展。

1.1 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必要性

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对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提出挑战。沁河是引沁灌区唯一水源,汛期水量占全年60%左右,年内和年际来水不均,渠首无调节工程,灌区内调蓄工程不配套,难以有效发挥引蓄结合作用,加上沁河上游山西省对沁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调节,加剧了灌区供需矛盾。灌区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险工隐患多,管理相对粗放,用水效益不高的短板依然存在。特别是灌区面上工程不配套,高效节水灌溉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格局,农业用水量大,效率较低。灌区管理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对灌区重要枢纽设施、设备和关键节点,可视、可测、可调度设备没有实现全覆盖,优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灌区供水服务形成挑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等,对供水结构、定额标准、配置管理和时空统筹提出新要求。工业转型升级要求实现精准、可靠、全程服务。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适时有效调配,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提出新需求。国家宏观政策对灌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进一步加强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保障灌区水资源安全带来更高要求。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对灌区实行节约用水、计划用水、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带来更高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为灌区全面发展带来更高要求。

1.2 建设现代化灌区的发展方向

用现代化的治水理念,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基础设施,科学的管理制度,改造和提升灌区传统水利。坚持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推进灌区水利科技进步,以灌区水利信息化带动灌区现代化。

2 建设现代化灌区的主要实践

2.1 建设理念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勇创一流的引沁精神,持续落实转作风、破难题、促发展、创一流的工作要求,以建设全国一流灌区,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为总目标,以建设安全型、节水型、智慧型、美丽型的现代化灌区为重点,以提高灌区服务质量、综合效益和安全保障水平为中心任务,以供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抓突破,全面抓提升,基础抓巩固,整体创一流,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民生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2 用水管理

以优质服务为重点,以转变供水方式为主线,提高灌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立了引用沁河洪水最大化、水的利用率最大化、水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三个最大化”供水方针和计划用水和相机用水相结合,预先调度和适时调度相结合,超前配水和错峰配水相结合,抗旱防汛和调蓄洪水相结合“四个结合”的供水要求,努力做到农业灌溉抓节水、工业供水保连续、发电供水作调节、养殖供水促规范、生态供水要兼顾,合理保障灌区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需要,提高供水服务和经营的能力与水平。一是实施渠库联调,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二是严格按方计收,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拓展工业供水,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2.3 节水管理

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科学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让每一滴水充分发挥作用,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加快节水型灌区建设。

2.4 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加强以总干渠为重点的工程建设与管理。灌区严格实行工程管理责任制。提升管理标准,按照《河南省现代灌区建设管理标准》,形成新的总干渠管护标准。做到总干渠“四通两管用”,即总干渠道畅通、渠上排洪槽畅通、渠下排洪涵洞畅通、排洪通道畅通和闸门、启闭机安全可靠管用,机电设备安全管用。提升管养水平,完善百米单元管护责任制,严格落实管护责任、管护标准、管护经费和管护检查。提升亮点形象,对照实际渠段,突出管理亮点,重点建设,形成引沁靓丽形象。二是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治理工程。以“一查二治三清”(安全检查,治理险工、治理隐患)、(清除和治理影响引沁总干渠水质安全的所有排污口和污染点;清除引沁总干渠内所有杂物,保持渠道清洁;清除引沁总干渠堤防内所有废弃物,全面做好清障除杂工作)为重点,对工程进行日常检查维修,对总干渠的安全隐患进行治理。

2.5 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强计量设施建设:投入建设超声波管道量水仪、多普勒渠道测水仪、电磁水位计、非满管电磁流量计等现代化远程监测计量设施。二是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通过与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建成了灌区远程监控系统、斗口收费系统和水情信息平台,探索供水调度可视化、用水自来水化、水量计量精准化、供水管理科学化。

2.6 生态建设

以总干渠以重点,在宜林的总干、干渠、支渠渠堤植树绿化,建设绿色生态走廊,近年来,建设标准堤防约50 km,累计植柏树、柳树、核桃、桃树等约4万棵。利用“长藤结瓜”的工程优势,积极向水库、水池引蓄洪水,灌区有水库37 座、水池200多个,每年向灌区水库、水池补水2 000万m3,在满足抗旱用水的同时,通过回补地下水,改善小气候,营造绿色、灵动的景观。

2.7 水费管理

推行计划用水、按亩配水、预收水费、按方计收、一水一清、张榜公布的供水方针。要求农业末级渠系水费计收要定期公示,及时向农民用水户公示灌溉面积、用水量、水价标准和应交水费,接受广大农民用水户的监督;水费收取统一使用“河南省水利工程供水统一发票”,实行“统一票据,明码标价、开票到户”的办法,同时加强对农业水价、水费的管理、监督,严禁擅自变更水价,截留挪用水费,目前整体水费收取率可达到100%。

2.8 水文化建设

引沁渠是20世纪60年代初两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凝聚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成的人工天河,是愚公移山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2008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8〕36号文公布“引沁渠工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 年被列为济源市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开展水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提升灌区管理的精神文化内涵,推进灌区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灌区,建设全国一流灌区都有重要意义。

3 结 语

引沁灌区在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上作初步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离现代化灌区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随着水利行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管理局将围绕灌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规划布局,努力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化灌区示范区。

猜你喜欢

干渠水费供水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西营河灌区2020年地表水水费测算探讨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没付水费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