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密河农村水系综合治理典型样板

2020-01-14焦天艺郑州大学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哈密绿洲河道

焦天艺(郑州大学)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水利部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工程。试点项目就是要打破传统河道治理的思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统筹空间、统筹措施、统筹机制开展河道治理,造就清洁、美丽、健康、幸福的农村河道,保障农村水安全,改善农村环境,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共建小康社会。哈密河综合治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新的治水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通过系统治理,以求打造一条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的哈密河。

1 哈密河基本情况

哈密河河道总长度约为38.90 km,由西河坝、东河坝两个分支组成。东哈密河总长度约7.60 km,西哈密河分为西支和东支,西支长度约6.70 km,东支长度约为6.10 km。东哈密河和西哈密河交汇后,经13.70 km后进入鹤鸣湖。哈密河是哈密人民的母亲河,具有调节哈密绿洲气候的重要作用,被哈密人民形象的称为生态“两叶肺”,是哈密重要的生态系统,是群众户外活动场所,是哈密历史文化记忆之源,是“流淌的文化”。

2 总体思路与目标

治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治水理念,以水系为脉络,以重点段治理为节点,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水功能为抓手,把恢复农村水系功能、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为目标,通过禁牧、河湖综合整治、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岸坡、绿色园林等措施,将哈密河打造成“安全的河、生态的河、美丽的河”,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 总体布局

将哈密河的冰川、草甸、戈壁、绿洲串联起来,以“上游水源涵养、中游生态提升、下游生态修复”为治理段,依托得天独厚的天山融水资源,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以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水安全保障能力为中心,以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为重点,依托“一廊、三区、九景”的建设,打造融文化、生态、游赏、休闲于一体的沙漠绿洲河道走廊,实现“天山融水牛羊壮,绿洲水润瓜果香,林水相依心神畅,水乳交融共小康”的壮美蓝图。

“一廊”:哈密河绿色生态廊道。“三区”:上游水源涵养区、中游生态提升区、下游生态修复区。“九景”:饮水思源、水枕林深、密河新生、柳岸绿洲、密林漫道、烟柳芳华、芳醇宛香、碧水清波、瓜洲蜜语。

4 工程设计

4.1 上游水源涵养区

以防治水源区水土流失为目的,通过封山禁牧、涵养水源、安全防护等措施,减少对上游段过度人为干扰,恢复高山草甸保水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养护宝贵的冰川融水资源。

上游段主要是对哈密河水源地喀尔里克冰川脚下的板房沟、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故乡河河道沿线的草场进行封山禁牧、涵养水源,恢复高山草甸的保水功能,防治源头区的水土流失,减少因过载过牧导致的面源污染。主要工程措施为在水源地附近草场外围设置围栏和界桩,禁牧期内在牧草生长季(4—9月)禁止放牧利用,确保退化草地植被的自我复壮更新。

4.2 中游生态提升区

中游提升段主要是对跃进村段、上阿牙村段、西菜园村段和东菜园村段河道进行生态整治提升,恢复河道生态环境的“两叶肺”功能。通过河道疏浚、岸坡生态整治、整修调节坑塘洼地、沿河绿化整修、新建人行步道及林间栈道等工程,开展湿地公园建设,进行生物栖息地保护,构建水绿交织体系,打造功能多元、可达共享、文化丰繁的活力开放区域,重点营造饮水思源、水枕林深、密河新生、柳岸绿洲的四个生态水系主题治理段,实现蓝绿脉络的融合交织、培育蓝绿生态系统。

4.2.1 饮水思源

在跃进村河道段,适当扩大河道,增大两岸绿化范围,补植大乔、地被等相关植物,激活地块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联系,设置景观节点及体验空间,向群众提供慢行道、亲水慢行道、林间栈道及人行跨桥等多种慢行体验,以“天山冰雪冻出融”为主题,围绕天山、绿洲、桃花溪水等元素,设计山水溯源景观,营造良好水绿空间。

4.2.2 水枕林深

在上阿牙村河道段,在河道两岸及河道内,增加乔木、灌木数量,利用树冠遮阴,减小水面蒸发,减少水量损失,优化驳岸设计,建设生态卵石驳岸,恢复河道自然生态属性,形成生态河岸景观,营造林深、鸟静的生态滨水空间,

4.2.3 密河新生

在西菜园村河道段,对现状水系、植被等资源进行保护与改善,补植大乔,形成良好绿色生境,结合卵石浅沟,选取场地低洼处,及水量最丰、活力最强点作为水系节点的调蓄工程,设置架空栈道,亲近绿色,形成“向下”寻根的流线体验,点题“活力反哺”。提供慢行道、亲水慢行道及林间栈道等多种慢行体验,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实现树高静听风、潭深悦人心的生态园林。

4.2.4 柳岸绿洲

在东菜园村河道段,拆除现状中低层棚户区建筑,进行补植植物。节点提取指纹元素,形成回归之路的水之印记,既能回望母亲河绿洲的馈赠,又象征着哈密的继往开来,形成回望绿树成阴,鸟鸣深处不知的诗情画意。

4.3 下游生态修复区

下游段以河道的疏浚、主要村庄节点打造和污水处理厂生态补水及尾水湿地建设为措施,运用河弯、曲折、浅滩等手法,使水系有聚有散,堤岸有刚有柔,并结合河道穿越民族村庄和哈密瓜园的特点,打造主题分别为密林漫道、烟柳芳华、芳醇宛香、碧水清波和瓜洲蜜语的五个生态治理点,造就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生态水系景观,改善沿河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民族团结。

4.3.1 密林漫道

密林漫道位于麦盖西村南部,人流相对密集。秉承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在保留现状林木的同时,补种树种,种植水生植物,打造自然岸线,设置跌水、景石、汀步、栈道、休憩平台等,打造碧波密林、清风拂襟、翔鸟鸣林的林下空间。

4.3.2 烟柳芳华

烟柳芳华位于九龙树村东部,对两岸绿色廊道进行渗透、延展,种植花草树木,依托河岸沿线现状左公柳,设栈道、休闲平台、特色雕塑、文化长廊等,人们通过栈道欣赏花田美景的同时感怀左公精神,为人们提供一处集休闲与视觉享受为一体的宜人景观空间,打造“柳丝如烟、芳草韶华”的醉人景观。

4.3.3 芳醇宛香

芳醇宛香位于花园水库南部,紧邻阿尔买里村、塔腊什吐尔等村,该村以打造景观葡萄林为重点,设置葡萄廊架、采摘休憩平台、特色园路等景观,在享受葡萄采摘、美酒品尝的互动乐趣之余,展示并传播当地葡萄文化,让葡萄累累压枝低,开尊漫摘葡萄尝的景象再现。

4.3.4 碧水清波

碧水清波位于哈罗铁路以南,以在河道内建设人工湿地,对中水进行进一步净化处理,为下游河道补充生态水量为重点。对河段进行扩挖,增加水岸线长度,内设置景观砌石坝、滨水步道、景亭等多样的滨水景观形态,设置互动水文化公园,从饮水、用水、治水等角度阐述人与水的密切关系,使游人在游赏之中从亲水、戏水到知水、惜水,打造集水文化教育、水上休闲娱乐、滨水景观体验于一体的水文化公园,营造碧波荡漾、充满野趣的生态湿地景观。

4.3.5 瓜洲密语

瓜洲密语位于九村水库上下游,紧邻喀拉塔勒村,西部为哈密瓜园,依托九村水库,结合哈密瓜园,种植哈密名片哈密瓜,设置休闲平台、座椅、景观矮墙、特色园路等形成半围合空间,建水果雕塑,让美味与颜值并存在植物景观空间中,让人们体验抬手摘瓜忙、开口香满圃的田园生态采摘乐趣。

5 效益

哈密市是典型的由山区降雨和冰雪融水补给的戈壁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哈密河是哈密人民的“母亲河”,孕育了哈密绿洲,是哈密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哈密绿洲人类生存的足迹可以追溯到距今7 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哈密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古丝绸之路更是促进了哈密的繁荣。基于哈密河存在的泉眼枯竭、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草场退化等突出问题。工程实施后,可涵养水源、增加河道的生态流量,逐步恢复河道两岸的生态平衡,同时结合河道两岸村庄段生态水系节点的打造,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哈密河新面貌,并以此带动沿河地区主要农产品、瓜果种植业、民俗风情旅游业、特色经营等发展,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同时,还可以让群众在游赏之中从亲水、戏水享受生活,提升当地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哈密绿洲河道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绿洲里的老先生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京新高速全线通车哈密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
沙漠绿洲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河道里的垃圾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心中有块美丽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