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市水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0-01-14马俊民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调蓄许昌市干渠

马俊民

(许昌市河湖水系水源调度中心)

1 引言

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是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4 月,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以92.50的高分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二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在全国“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同时,许昌曹魏故都水利风景区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水系蓄水使浅层地下水位回升2.60 m,地下水漏斗区逐步修复。市区空气湿度明显增加,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河道生态功能逐渐恢复,清潩河高村桥断面水质达标率连续两年100%。水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日益凸显,社会影响逐步扩大。

2 水系巩固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源保障脆弱

水系供水水源主要有北汝河地表水源、引黄水源、再生水源。北汝河地表水源来水量年际年内不均衡,随着上游前坪水库修建蓄水,虽然增加了北汝河调蓄能力,但调水的自主性也因此受到限制,调水协调工作和调水成本增大;再生水由于缺乏工程支撑,每天约20 万t 直接排入水系下游,配套的人工湿地冬季处理效果不稳定;引黄入长济许调蓄工程尚未成立管理机构,受调水指标的限制和跨区域长距离调水的影响,调水利用效率低、成本高。2014年南水北调通水后,虽然年均增加供水2.26亿m3,但市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仍为210 m3,整体缺水状况并未彻底改变。且随着许昌市中轴水系、高铁组团水系等相继建设以及石梁河、小洪河等即将治理,景观需水量日益增多,现有水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开发利用再生水源将是今后许昌市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

2.2 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一方面水体流动性差。市区河湖水系蓄水量为1 200万m3,日平均供水流量3.98 m3/s,日供水量34万m3,不足总蓄水量的3%,水体流动性差;加之许昌市河湖水系建有拦河闸坝70 余座,为形成梯级拦蓄景观,拦蓄水深大多在3 m 以上,致使现有供水量仅仅维持水系表层流动,中低层水域和湖泊存在死水区。另一方面水生态修复不充分。市区河湖水系水生物多样性较差,良性生态系统尚未完全构建,水体自净能力亟待提升,春季多处河段出现区域性“藻类”现象。

2.3 管理体制机制亟待理顺

管理机构不规范,部分县(区)仍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管护经费不能足额到位,特别是维修养护费用不到位,影响设施使用安全和景观效果;水系自动化监控设施不健全,市区河湖水系水量核算仍是通过人工测流的方式,耗时长、频次少、精度低,这是精准调度工作中的短板和水系调度管护水平提升的瓶颈。

2.4 基础设施不完善

水系周边涉及的13 个自然村无排污设施,污水存在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城市排水管网历史欠账多,存在着雨污分流不彻底;初期雨水收集处理不到位,对水系水质影响较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合理,排污管线过长导致降雨时排水不畅,向道路漫溢。

3 水系巩固提升的对策

3.1 以推进重大专项为重点,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2018 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许昌市水生态建设,精心谋划中心城区河湖水系水源开发工程、南水北调调蓄工程、颍汝干渠综合整治工程3 个重大专项。2019 年颍汝干渠综合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他两项前期工作正在推进,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力度,尽早发挥工程效益。

3.1.1 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

针对已建设的人工湿地,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出水稳定达标。湿地配套的水生植物要结合不同种类、不同季节实施收割,充分发挥植物的净化作用。尽快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泵站将瑞贝卡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抽提到颍汝干渠下游渠段,作为市区生态补水循环利用。

3.1.2 统筹颍汝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

在2019 年实施北汝河大陈闸拆除重建的基础上,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尽早发挥工程效益。要借助颍河化行闸拆除重建统筹规划扩大化行闸调蓄能力,实施北汝河、颍河联合调度。结合2019 年颍汝干渠综合整治,充分利用颍汝干渠的输水能力,在颍汝干渠沿线低洼地段规划建设调蓄工程。在颍汝干渠和石梁河交汇处修建石梁河橡胶坝,增大颍汝干渠调蓄量500~600万m3,解决季节河流水源不足的问题。

3.1.3 推进南水北调调蓄工程建设

许昌市除白沙水库外,无大型水库,遇到干旱季节,水源难以保障,白沙水库属省直管水库,库区大部分在登封境内,2013年至今,水库蓄水均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无法向许昌市补水,颍河白沙水库至禹州市区段处于干枯状态。为此,在禹州市西北南水北调总干渠附近修建一座4 500万m3的调蓄湖,以解决禹州市、许昌市水源不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建成后通过颍河和白沙东干渠两条途径向许昌市补水。

3.1.4 完善引黄工程管理体制机制

引黄入长济许调蓄工程已建成投入运行,为最大发挥工程效益,需加快组建工程管理运行机构和完善运行制度,落实管理运行经费,力争引黄用水指标。

3.2 以消除黑臭水体为重点,拓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巩固提升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县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禹州颍河林水生态长廊、清潩河长葛段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工建设东城区小洪河生态修复工程等。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向乡村拓展。全面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以乡镇和村庄为重点,以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为主攻方向,以达标村、示范村和宜居宜业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沟渠、坑塘等小微水体清淤、蓄水、自净工程建设。

3.3 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着力补齐工程建设短板

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中心城区及城乡结合部早日规划建设雨污分流设施,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实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的提质达标,处理标准要达到Ⅳ类地表水排放标准,配套完善市政杂用水工程设施。新建建安区三达、屯南、宏源再生水供应设施,新增再生水供应能力3万m3/d,使市政杂用水形成市区联片、布局合理、全覆盖供应模式,满足市政杂用水就近供应。

3.4 以实施“一河一策”为重点,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统领作用

在开展实施的“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工作的基础上,谋划实施一批河湖治理工程,实施水系从城市向县、村的大连通、大循环、互通互联的新格局,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城镇生活污水专项整治、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河湖库非法采砂、非法养殖、非法捕捞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

3.5 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重点,持续提升水系管护水平

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充分利用《许昌市中心城区河湖水系保护条例》完善法治体系,加大法治力度。修订完善《许昌市市区河湖水系管理奖惩办法》,制定符合许昌河湖水系实际的管护标准。健全全市水源统一调度机制。着眼长远,立足全域实行多水源的统一调度、统一分配,真正实现许昌市水系的循环联通、高效益高水平运行。明确各县(区)工程管理责任主体单位,将水系管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足额落实。建立自动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人工向智能管理的转变。结合市区河湖水系现有视频监控、水位传输、语音对讲系统,做好市区主要河流测流断面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3.6 以开源节流为重点,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

3.6.1 持续做好节水工作

县(区)要积极谋划建设再生水利用工程,供给城市绿化灌溉和市政杂用,供给热电厂、造纸厂、化工等用水量大的重点工业企业。抓住农业节水灌溉这个重点,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约一半,节水潜力最大,大力发展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抓好生活节水,居民家庭、学校、宾馆、医院等公共服务行业和办公场所,大力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3.6.2 严格控制水系建设

针对许昌市水资源仍然短缺的实际,在通过开源节流措施保障好现有水系水源的前提下,结合当前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对现有百城提质工程中涉及的河湖建设,要充分考虑保持河湖生态属性;严禁大挖、大建,要以小河、小河“盆景”建设为主,坚决不能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实现水系从城市向乡村大连通循环的目的。

3.7 以提高水体安全为重点,开展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开展水生态修复研究试点,通过选取试点河段、湖泊,积极开展生态治理、生态修复、生态调度方面的监测和研究,探索符合许昌市实际的先进理念、生态多样的修复应用技术,避免生态事件的发生。加强人工湿地建设,在有条件的支流入河(湖)口、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和河道,规划、建设人工湿地,逐步恢复水生态功能。在市区河湖水系主要河流设置标准测流断面,安装自动测流系统和生物污染观测设备,实现市区水系流速、流量自动监测和水系生态状况的初级检测,为许昌市水生态研究、调度、市区河道防汛排涝及生态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猜你喜欢

调蓄许昌市干渠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初雨调蓄池的方案研究
调蓄设施布局设计模型研究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许昌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河南省产业成长的模式研究——以许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