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

2020-01-14刘志强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维修保养水利机械设备

刘志强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0 前言

自20 世纪以来,水利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护保养逐步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用阶段拓展到全过程,实现了从分散、定性管理,向系统、定量的转变,大大提升了管理水平和维护维修保养的及时性。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大,用到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任何一个设备发生问题,都会对造成严重的后果,为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高效、稳定运行,就必须立足机械设备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基于此,开展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中,虽然一些单位在机械设备管理中都会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如:《机械设备管理办法》《机械设备操作规程》等,但如果应用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发现这些管理制度过于文本化,很难及时处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问题。此外,这些管理制度中还存在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的问题,很多内容无法有效落实到实处。一旦发生管理问题,就容易发生各部门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不利于提升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从而降低了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致使水利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1.2 管理方式比较滞后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用到机械设备比较多,技术和结构比较复杂,比如:地质勘探、基坑开挖、混凝土浇筑、机电安装工程等需要用到多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需要管理人员全面掌握每种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技术参数、操作规程等各项指标。综合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来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完好率,避免造成无故浪费。但很多施工单位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并不是很了解各种机械设备的性能,也没有按照工程特性及施工进度,制定采购租赁计划,经常发生机械设备闲置问题,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也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3 维修保养不到位

水利工程普遍具有工期紧、范围大、施工条件恶劣的特点,很多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为完成任务忽视了维修和保养,致使很多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大幅度降低,经常发生严重的非正常磨损现象,大大缩短了机械设备使用寿命。此外,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发生为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便捷性,而违规操作问题,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维修条件落后,多采用传统粗放式的维修保养技方法,致使存在问题的机械设备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只能返厂维修或者邀请专业人员维修,增加了机械设备维修周期和维修成本。

2 提升水利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对策

2.1 构建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

为提升水利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保证利用率,避免资源无故浪费,必须构建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质量标准、现场工况等指标,制定水利机械设备管理管理目标,进行统一化、规划化、标准化管理。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水利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合理划分管理职责,降低人为因素对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坏。比如:在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组建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机械设备的采购、租赁、使用、维修、保养等工作,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高的人员出任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并详细划分每位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及职责范围,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要求,调整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提升利用率。

第二,通过绩效考核方法,落实奖惩制度,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机械设备检查评比后动,通过随机抽检的方法,对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情况、磨损度、保养达标率等进行分析评价,选择优秀的个人或者班组进行资金及物质上的奖励,针对表现较差的个人及班组进行适当惩罚,如果在检查评价中分析问题,及时整台,以提升每位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2.2 积极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为最大限度上降低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在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中,要按照工程需求,选择与之相适的机械设备,并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管理。比如:可采用价值工程法对机械设备进行系统化管理,价值工程法指的是按照机械设备的具体功能,立足水利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性能最优的机械设备,以满足工程施工需求。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在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价值工程法,可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及功能进行系统化评价,为维修和保养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在采购机械设备时,利用价值工程法还能对机械设备全寿命使用周期的成本进行科学评估,从而选择更加经济合理、适用性强、性能更好的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更新时,通过价值工程法可全面衡量机械设备目前的价值及机会成本,从而更加合理的确定更新时机,制定科学有效的更新方案。

2.3 加强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实现水利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由于水利工程施工中,需要应用到多种类型和结构的机械设备,因此,需要管理机构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信息,大大增加了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机械设备的各项信息进行信息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工作量,避免发生人为操作失误。如施工单位可以按照水利工程实际需求,引进一些高新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化通讯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办公室自动化技术等,建立水利机械设备管理综合系统,将各类机械设备的型号、性能、使用状态、维修情况、保养时间、零配件更换等全部录入此系统中,然后进行合理配置及调整,提升各种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3 水利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

3.1 常用的维修方式

科学合理的选择维修方式,既能提升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也可以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目前在水利机械设备维修中,常用的维修方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计划维修。此种检修方式是一种相对被动的,具有一定计划性的检修方式,也被称之为周期性检修。此种检修方式具有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已经发生故障或者异常的机械设备。引发水利机械设备的故障及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机械设备自身质量、结构、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再加上操作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也各不相同,就会导致一些机械设备还未到维修期就发生故障,如果仍然坚持周期维修显然是不合理的,此时已经无法满足正常施工的需求,需要立即维修。

第二种,事后维修。等机械设备发生故障之后,或者运行性能及精度无法满足实际施工需求时,需要进行非计划维修,也被称之为抢修,此种维修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机械设备停机时间,提升利用率。多应用在机械设备常见故障或者关键部位维修中,并非对整个检修设备进行大规模维修。

第三种,预防性维修。和上述两种维修方式相比,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维修方式。主要机理是:通过利用一些先进检测设备、仪器或者感官能力,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检测,发现异响、异动、运行参数不正常等问题,及时开展维修,将故障控制在萌芽状态,保证机械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种维修方式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也是目前水利机械设备维修中最常用的方式。

3.2 水利机械设备的保养措施

全面、科学、合理、系统的保养措施是提升机械设备运行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就水利机械设备而言,常用的保养措施有以下几种:

第一,清洁。定期清洁水利机械设备每个部位的油泥、污垢、灰尘,保证机械设备处于相对清洁的环境中,降低有机物和无机物对机械设备造成的腐蚀。

第二,紧固。对机械设备的连接件不定期检查,发现松动及时紧固。机械设备在运行中会产生振动,容易导致连接件松动,如果紧固不够及时,可能发生漏水、漏油、漏电等故障,尤其关键部位的螺栓发生松动,还能会改变原设计部件的受力分布情况,致使零部件发生变形,容易发生操作失灵等安全故障。

第三,调整。对机械设备零部件的相对关系及工作参数,如:间隙、行程、压力、角度、流量、速度等进行及时检查调整,确保机械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4 结 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理论实践,分析了水利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分析结果表明,机械设备是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主要工具,其性能和运行情况,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及标准加强管理,并按照机械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开展维修保养,才能保证机械设备时刻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猜你喜欢

维修保养水利机械设备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对农业机械维修保养问题的思考
清洁工程——汽车维修保养新理念(下)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