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运会举办权遴选面临的困境与应对
——对比世界杯足球赛推广经验

2020-01-10曹大伟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场馆世界杯赛事

曹大伟

现代奥运会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由仅有14个国家241名运动员参加的第一届近代奥运会,不断壮大发展到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有205个国家和地区总计10 600名运动员参加的超级赛事,并成功地把冬季项目引入了奥运会大家庭,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杰作。奥运会在给全球优秀运动员提供展示运动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同时,也给主办国带来无限的荣耀和商业机会,提升了国际地位和声誉,极大地提高了国家形象。但是近几年来,奥运精神及奥运会在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如何正确认识,做出调整和改变,是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1 问题背景

1.1 奥运会申办遇冷

在2015年7月31日的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上,北京击败竞争对手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在申办过程中,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乌克兰的利沃夫、挪威的奥斯陆以及波兰的克拉科夫均由于申办国自身面临的困境而先后选择退出,使得缺少充沛天然冰雪条件和没有普遍群众基础的北京轻松得胜,结果不免让人欷歔。这其中既有北京冬奥申委出色的组织、协调和申办工作,也有北京举办2008年夏奥会积累的办赛经验的经历,更包含着国际奥委会对中国举办大赛事的信任,但更多的则显现了冬奥会在全球推广过程中遭遇的冷落。两年后的2017年9月13日,在国际奥委会第131次全会上,同时确定了法国巴黎和美国洛杉矶分别为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首创了国际奥委会发布奥运会举办地之先河。国际奥委会真可谓是有苦难言,曾几何时办奥运是各国千载难逢的殊荣,到如今很多城市不愿意接受,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德国汉堡和美国波士顿四座城市相继退出,使得奥运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奥运品牌已今非昔比,面临诸多运营的危机。这次将两届奥运会举办权打包分配是不破不立的改革,也是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未雨绸缪,更是无奈的权宜之计,也可谓是危机公关的最现实的解决方案。

1.2 世界杯足球赛火热竞标

反观另一项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之一的男子足球世界杯的热度却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韩日联合举办的世界杯,使得该项赛事走出欧美地区;2010年,南非成为了首个举办世界杯的非洲国家;2018年世界杯则是来到了高纬度、高寒地区的俄罗斯;2022年的卡塔尔,更是将开创世界杯在冬季举办的先河,着实体现了国际足联在不断开拓足球疆域,并且有越来越受欢迎的趋势。另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个国家将要共同申办2026年世界杯,该届世界杯参赛队伍将首次扩充到48支;南美洲的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国也表示要联合申办2030年的百年世界杯。由此可见在世界杯举办这个话题上,不管哪个大洲,热度都是比较高。

同样是体坛顶级赛事,为何众多国家想要承办世界杯,但是对申办奥运会却提不起兴趣,敬而远之?相较于世界杯足球赛的影响日益扩大,近代奥运会的推广遇到的问题值得深究。

2 奥运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阻碍

2.1 赛事承办压力和风险巨大

现代奥运会赛事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近几届均有超过两万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来到主办国家的一个城市,同时还有来自全球各地不计其数的观众,给赛事承办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于单一的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和赛事本身的宣传、组织和运作,同样来源于愈来愈复杂的安防保卫压力,以及对主办城市生态的破坏。这种破坏即包括对市民短期日常生活习惯的打乱,更体现在过多和过度场馆建设对城市生态产生的久远影响。同一时间在一个城市集中修建大量体育设施,很显然是突发性的行为,势必需要多年才能消化。如若城市发展不能及时跟进,这种物质资源的浪费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现代奥林匹克的发展理念转变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组织快速成长,国际奥委会的发展理念已经转变。从顾拜旦以人治理念为精髓所倡导的纯公益性非盈利组织向管理着数十亿美元的庞大的公共服务和商业组织转变。这些都对赛事规模扩大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 赛事主体资源精彩程度不足

奥运会之所以成为体坛最大的盛会,就是吸引了全世界几乎所有项目最优秀的运动员参加,聚集了体坛各路运动明星,奥运比赛的含金量之高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导致赛事体量持续增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参与到各个项目的比赛中进行角逐。由于要照顾所有会员国或地区,给予他们更多的参赛机会,使得很多比赛因运动员的水平差距过大导致缺乏悬念,致使奥运赛事精彩度大打折扣。例如在奥运的第一大项田径,参赛人数是奥运会中最多的。该项目规定一国或地区在某单项上最多可以派出三名达到A标或者包括最多一名达到B标的运动员参加,使得很多田径强国众多优秀运动员由于名额的限制得不到参赛机会。而奥运A标和B标差距是非常明显的,直接影响到了比赛的竞争性,特别是在非决赛阶段。又如在我国的“国球”乒乓球项目长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垄断态势,极大地削弱了其他国家的竞争力和积极性,国际乒联虽然多次修改比赛规则防止一国独大,甚至我国自己提出了旨在提高乒乓球在全球对抗性和观赏性的“养狼计划”,但是结果仍然不明显。此外,奥运会很多项目的竞技性较差,难以调动观众的观赏兴趣。

2.3 场馆赛后利用率难以得到保证

历届奥运会的场馆建设都耗资巨大,而又不得不投入。“后奥运时期”体育场馆资源究竟怎样运营和服务社会,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倘若赛后利用得好,奥运场馆可以成为宝贵的文化和物质遗产,为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体育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反之如果奥会场馆未能合理充分利用,极易导致主办国家和城市背负沉重的财政压力。现代奥运会发展至今,规模越来越大,参赛人数越来越多,所投入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大。有报道称,奥运会每增加一名运动员,其建筑设计成本就会多支出约3万美元;每增添一名记者,组委会就需多支出约1.5万美元[1]。由此导致政府的财政赤字增加,主办方不堪重负。

比如2004年在雅典举办的奥运会为希腊赢得了不少赞誉,然而仅仅几年后,曾经光彩夺目的现代体育设施已经处于废弃或半废弃状态。当年使用的22个奥运场馆中,已经有21个场馆遭到废弃,其中就包括耗资2 200万欧元修建的垒球馆,十几年来都是空空荡荡,杂草丛生;在它附近斥资3 500万欧元修建的皮划艇馆,也未能按原计划在奥运会后成为水上公园。为了举办2004年雅典奥运会,希腊政府耗资大约90亿欧元,大部分用于奥运场馆的兴建。目前希腊政府每年还要支付1亿欧元左右,才能勉强维护这些场馆[1]。

2.4 申办国家经济压力剧增

举办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奥运会申办中最重要的因素,换言之,经济因素直接决定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归属。首先,超庞大的赛事规模需要大量的比赛场馆,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很难完成;其次,举办一届奥运会还必须面临着各国参赛人员以及全球游客所带来的诸如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问题,同时也需要获得举办城市本地居民的支持等难题。只有具备提供巨额资金的国家和城市,才有可能保证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与此同时,在市场开发方面,只有投入大量资金,才会给举办地带来更大的商机,才能安抚举办地民众的情绪,使得奥运会得以顺利举办[1]。当下,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导致各国在决定是否申办奥运时愈发谨慎。

比如,共有7个城市递交了2016年的奥运会申办书,依照国际奥委会规定,有6个以上国家的城市参与申办奥运会时,就要先确定候选城市。最终美国的芝加哥、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西班牙的马德里和日本的东京被确定为候选城市,而卡塔尔的多哈、阿塞拜疆的巴库以及捷克的布拉格则无缘进入候选阶段,很显然落选城市及所在国家经济基础和全球影响力方面还稍显薄弱。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需要38个比赛场馆,其中在北京市的31个比赛场馆中,12个为新建、11个为改扩建、8个为临时场馆;北京以外赛区的7个场馆中,4个新建、3个改扩建。数量众多的比赛场馆和训练场馆,科技含量极高,质量要求也极为苛刻,造价昂贵,如作为赛事的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造价约为3亿美元;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造价约1亿美元。由此可见,经济基础是决定性因素。

3 世界杯足球赛的优势

3.1 足球自然属性的完美呈现,民族精神内涵更加丰满

路云亭将世界足球史定义为冲决时空的纷繁镜像,认为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运动,就是因其具有强劲的社会冲击力、文化贯穿力和精神影响力,均源于本性的原始形态[2]。因此,不同国家的足球技战术风格都深深烙下了本民族文化的印记,于是足球运动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永远存在着割舍不断的联系;不同足球风格的背后蕴涵着不同的民族精神的强烈支撑。以民族精神作为一个国家足球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足球运动能够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3]。

尽管现代足球是从英国发源和成长起来的,并同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然而足球运动在被世界各国所接纳的同时,其内部深层所蕴含的体育人文精神却经过了世界各个民族自己原有的传统文化精神的整合与改造,现代足球文化才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风格区分。譬如展示矫捷灵巧的巴西桑巴足球、力求众志成城的德意志战车足球、讲究细腻配合的西班牙斗牛士足球、崇尚链式防守的亚平宁绅士足球、无不与该国民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出与地区文化相得益彰的特征。与此同时,足球运动也是各国优质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使得传统的民族精神文化能在足球范畴内得到最有力的彰显与宏扬;也正是由于在国际体育大舞台上表达了太多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足球运动才能备受世人瞩目而风靡全球[4]。因此,世界杯能够不受政治因素影响,纯粹成为全世界足球拥趸的狂欢和娱乐的盛宴,成为展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文化面貌的绝佳舞台。于是,有学者认为,从远景影响力上来看,世界杯可能会远远超越奥运会[5]。

3.2 举办世界杯经济效益卓越

年收益达到数十亿美元的国际足联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足球协会,是集赞助商和巨额经济利益为一体的庞大组织,世界杯足球成为金字招牌。世界杯的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转播费、广告赞助和门票[6]。国际足联将转播权直接出售给若干转播巨头,再授权给其他媒体组织进行转播。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周期内(2011年~2014年),就获得了48亿美元的总收入,其中仅赛事电视转播权就卖出了超过24亿美元。当然,这仅仅是账面上可计算的数字,世界杯对整个国家经济的拉动远不止如此,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旅游业。根据巴西官方统计,仅在世界杯期间,该国获得的旅游收入就在110亿美元左右。体育产业更发达的德国,世界杯更是让当地人受益[7]。据报道,2006年世界杯让德国获得直接及间接收入多达200亿美元[8]。每届世界杯场均5~6万人的现场观赛人数也为主办方带来了不菲的门票收入。

3.3 多城市举行,降低赛事承办和组织压力

1978年以前的世界杯参赛球队一直都不超过16支;此后的二十年里逐渐扩大到24支;从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直至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都维持在32支队伍;在2026年会扩军到48支,将为历史之最。即便如此,赛事运动员总数也仅在千人上下,加上球队其他随行人员和新闻媒体报道工作者,数量与奥运会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由于世界杯采用的是全国总动员式举办模式,不像奥运会那样只由一座城市承担,因此每个城市的组织接待压力并不显著。德国世界杯就分散在12个城市举行;韩日世界杯由于两国联办,更是史无前例地将世界杯的举办范围扩大到两国20座城市。

此外,世界杯比赛的场地准备和赛后利用情况要稍微好些。2006年世界杯,德国虽然花费19亿美元新建了12座球场,但超过一半是由俱乐部和企业出资。世界杯过后,球场也由俱乐部继续使用,不存在荒废问题。巴西世界杯12座球场分别坐落在12座城市,其中包括6个新建球场、6个翻新球场。目前除了极个别球场存在赛后利用难的问题,大多数球场成为整个国家的遗产,继续发挥着作用。

4 奥运会举办国遴选机制的完善路径

4.1 重新审视和确定目标价值取向

奥运会从业余主义的坚守,到纠缠在体育和政治之间,直至现在商业的大量介入。在某种意义上,现如今的奥运会已经趋同了部分世界杯所追求的价值取向。世界杯纯商业化的娱乐狂欢,更像是大雅和大俗的关系,更为酣畅淋漓地展现了足球运动的魅力。由于奥林匹克精神与奥运匹克的国际化,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奥委会应该审时度势,调整固有的价值追求,以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4.2 改变单一城市举办传统

现代奥运会赛事体量巨大,对唯一的主办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更是带来了巨大的承办压力和一系列的社会生态问题。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就有这样一条“降低奥运会运营成本,增强运营的灵活性”。具体措施包括在未来奥运会中允许不同国家或地区联合申办,也允许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联合申办。多个城市联合举办奥运会将会大大缓解举办城市的资金压力,从而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有利于交通、食宿等压力的缓解,从而保持举办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同时便于赛事组织与管理,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对于提高赛后的利用率更是有着实际意义,把奥运场馆分散在不同城市显然比集中建设在同一城市利用率更高,也会加快主办城市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率,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度。这种有多城联办的规则出台,势必将为今后奥运会的申办和举办带来影响。

4.3 控制赛事规模,减少办赛压力

倡扬体育文化,提高比赛魅力降低办赛成本,提倡节俭办赛已然成为近几届奥运会的主要特点。比赛规模的控制与否,不但直接影响到奥运会的质量,并且还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为确保奥运会可持续发展,给承办国降低组织接待等各方面的压力,应有效控制奥运会比赛项目和合理调整参赛运动员人数,通过提高进入奥运会比赛的门槛,压缩参赛运动员人数使奥运会规模维持现有水平,甚至略有下降。由于奥运“瘦身计划”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特别是涉及瘦身项目的代表队,若要实现实质性进展必将遇到巨大的阻力和障碍。只有下定决心,充分调研,拿出一整套准入和退出方案,才能获得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只有通过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才有可能重新唤起更多国家申办的意愿。

4.4 倡扬体育文化,提高比赛魅力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异化现象。例如人们对奥运冠军的推崇、过分迷恋金牌的重要性,绑架了运动员参与奥林匹克的初衷,摧残着他们的身心健康,还扭曲了奥林匹克精神。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倡导体育文化的传播。同时,通过合理削减普及性、观赏性差,不易于在全球各地开展,群众基础薄弱的项目,压缩部分臃肿项目,为一些尚未进入奥运会的优秀项目留下准入的空间,确保奥林匹克精神的神圣性与唯一性。

猜你喜欢

场馆世界杯赛事
本月赛事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多彩世界杯
场馆风采
世界杯搞笑来袭
世界杯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