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宁洞经古乐文化研究

2020-01-10禹燕杰黄秀兰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古乐文化

禹燕杰 黄秀兰

(保山学院 图书馆,云南 保山 678000)

一、昌宁境内现存洞经会的基本状况及发展衍变

昌宁洞经历史悠久,是昌宁县民族民间文化的一宗瑰宝。经调查,新中国成立前昌宁曾有多个洞经坛。如大田坝“宝华寺”、漭水明华和老厂一带的“宏仁坛”、漭水河尾“独立坛”、漭水坝边“礼乐坛”、明德“大梨树”和翠华“观音阁”等;又如县城周边的南门街、石砖、关庙、九甲、德绿寨、达丙等洞经会。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洞经曾被迫停止,谈演活动沉寂, 经书和庙坛被毁, 曲谱失传,洞经艺人相继离散……传承下来的洞经会并不多,主要有漭水洞经(下设河尾、明德、明华、老厂分会)、大田坝、龙泉(石砖)和新城(绍林洞经)几个洞经会,其在尊儒、礼佛、重道的浓厚氛围中得以广泛传播。

二、对祭祀、做会和娱乐的谈演纪实与研究

昌宁境内的洞经谈演主要用于祭祀、做会和娱乐,如2018 年农历月六月十六漭水洞经会老厂分会在田园镇四角田村李子树社举行了一场祭祀谈演(修诵《报恩经》),2018 年农历月六月十九大田坝洞经会在宝华寺举行了一场做会谈演(修诵《三官经》),2018 年7月26日老年大学洞经班在联谊活动中谈演《天女散花》和《万年欢》。祭祀由去世者的家人超度亡灵而邀请洞经会谈演,主要谈演《报恩经》,谈演时间一般会持续2~3天。在谈演的整个过程中,孝子都一直跪于灵柩前,每一小节结束都行三跪九叩之礼,并为亡灵上香。做会习称“宫观会”,在主要的宗教民俗节日谈演洞经古乐,地点通常选择在寺庙,各个洞经会受习俗、经费等诸多影响而各有不同,每个洞经会选择几个会期进行谈演,如上九会、文昌会、观音会等。做会谈演一般举行“十供养”仪式,即以10 种供品敬献神真,每一个供献要唱五言律一首或七言律一首,间奏细乐曲牌,奏细乐时行供献礼仪。上述谈演《三官经》,不仅以资祈福消灾,而且用于教人立身行道,从而实现洞经古乐的宣教功能。在娱乐场合的谈演也称为“乐会”,乐会没有仪式,不谈经籍、不降香,只演奏洞经音乐曲谱,重在自娱、娱人。除上述形式之外,还有小部分的谈演为私人家庭祈福消灾、祈寿祈嗣,俗称“家庭会”;也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进行谈演,称之为“月会”。在20 世纪60 年代之前,节庆、寿辰、婚嫁、祭祀等都缺不了洞经乐[1]。

三、洞经古乐的文化阐释

(一)洞经古乐的儒道释文化融合

洞经古乐起源于道教,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演变成兼容儒、道、释,且集地方、民间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音乐。洞经文化集合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2],反映儒家礼教观念和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也包含道家推崇的清静养生和佛家推崇的教化慈悲,三者是互融互通的。第一,从洞经古乐的宗旨来考究:一是辅佐圣道,教人立身之本;二是祈福消灾,清吉平安;三是颐养身心,熏陶儒雅[3];四是娱神、娱人、娱己。第二,从洞经古乐谈演的会期来考究:“上九会”(正月初九庆祝玉皇圣诞)、“文昌会”(二月初三庆祝文昌圣诞)属于道教会期,“观音会”(观音诞辰、成道和涅槃)属于佛教会期,“孔圣会”(孔子圣诞)属于儒教会期。第三,从洞经谈演的经籍来考究:《大洞仙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谈经》(又称《三官经》)属于道教经籍,《太上慈悲救苦冥府十王除罪度幽妙经》属于佛教经籍,《孔子觉世真经》属于儒教经籍;也有根据儒道释三教同理而撰写改编的经籍,如在祭祀场合经常谈演的《报恩经》原为佛教经籍,改编以道圣为神,佛义为论,忠孝为先,实为儒道释三教合一。第四,从洞经谈演时供奉的圣人来考究:有道教之圣人玉皇大帝、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等,有儒家圣人孔子、孟子等,也有释教诸佛、菩萨等。此外,有的地方民族还会特别供奉自己民族的保护神灵,如丽江纳西族一代的洞经坛供奉“三多”,楚雄一代的洞经坛供奉“西灵圣母”。因此,洞经古乐虽起源于道,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融会了大量的儒释文化甚至是民间音乐文化,并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谈演洞经古乐的功能

洞经古乐主要有祭祀、宣教和娱乐三大功能[4]。

1. 祭祀功能

洞经的祭祀有祭祀神灵和超度亡灵等作用。其一,通过对神灵的虔诚祭祀和对神诞的庆祝来寄托某种期盼。例如:古代读书之人通过“文昌会” 供奉文昌帝君谈演洞经祈求功名利禄,会期谈演《救劫经》来祈福消灾、清吉平安;天官会、地官会、水官会谈演《三官经》启请天地水三官以资祈福消灾,遇干旱谈演《请雨龙王经》祈求普降大雨,谈演《六斗经》盼延年益寿。其二,洞经会经常会被邀请到丧葬场合进行谈演以超度亡灵,这也是昌宁境内洞经会目前谈演最多的场合。据调研,有的洞经会最好的时候每年谈演高达上百场。

2. 宣教功能

由于洞经是儒道释三教合一,在谈演各种经籍时把各种思想贯穿其中,从而达到宣扬、教化的作用[5]19。例如:昌宁境内在祭祀场合经常谈演的《报恩经》,劝世人报父母之恩;《血湖经》讲目莲九转血湖救母,劝世人不忘养育之恩;《忠义经》教世人忠君报国;《孔子觉世经》劝导世人应遵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八德等。

3. 娱乐功能

谈演洞经可娱神、娱人、娱己。古语云:“半夜三更谈洞经,神仙过路也来听。” 可见,洞经之悦耳。在现实生活中,洞经古乐吸引了民间爱好者及文人雅士参与谈演,推动着民间文娱活动的开展。

四、昌宁洞经古乐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面临的问题

虽然昌宁洞经古乐的保护和传承陆续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洞经艺人的支持,能够确保洞经古乐的演出和创作持续进行,但在调研和实录过程中发现,由于传承人严重老龄化、年轻人才补给不足、洞经会资金来源单一等诸多原因,传承断层,谈演者渐渐丧失了洞经谈演的热情和信心,昌宁洞经古乐的传承依旧处于艰难的阶段。昌宁洞经古乐的保护与传承现存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昌宁境内的洞经坛中正式挂牌的仅有漭水洞经协会(下设明华、明德、老厂三个分会)和大田坝洞经协会,虽然政府拨款购置了大量的乐器和服装,但因很少有定期汇演,洞经会的收入来源单一;其二,更多的人只认识到洞经古乐是民间的祭祀礼仪乐种,还有人认为是封建迷信;其三,目前只有昌宁县老年大学在开设洞经班以及漭水洞经协会会长王文荣偶尔在漭水中学教授相关洞经知识,尚没有一个专业的研究机构培养洞经人才;其四,昌宁洞经的流变由原来的“无会不谈经,私人请不动”逐渐走向世俗化,由原来的节庆、寿辰、婚嫁、祭祀、求福都少不了洞经,逐渐只剩祭祀神灵、超度亡魂时谈经,这导致昌宁洞经古乐传承较为片面。

(二)解决方案

第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建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注重统筹规划。首先,政府应该设立洞经古乐保护的专项扶持基金,期间适当引入社会团体及企业打造洞经古乐文化品牌,定期在社区、公园等推广并演出,营造洞经文化氛围,增强民众的洞经文化认同[6]。其次,虽然挂牌的协会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章程,但是并没有切实落实到位。对此,政府应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加强洞经文化传承的制度建设。

第二,加大“非遗” 宣传力度,从“非遗” 的角度看待洞经古乐。2006 年5 月8 日,洞经音乐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基于此,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洞经古乐的“非遗”文化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洞经古乐不仅是民间的祭祀礼仪乐种,而且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殿堂,是传统民族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挖掘潜在的“非遗” 传承人,传承人要握好手中的接力棒,将洞经古乐留得住、传得广,让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地了解并加入保护洞经古乐的行列。

第三,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树立全民保护意识。政府应该成立培训机构,除家族承袭与师带徒之外,结合现代职业培养的传承人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开展洞经古乐传承人培训。联合高校,培养专家型洞经古乐科研人才,建设洞经古乐文化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洞经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智力支持[7]。积极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洞经会、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传承人、民众甚至是企业等共同助力的全民保护格局。

第四,发扬光大洞经古乐的宣教和娱乐功能。深入挖掘洞经特殊的教化功能,为社会治理提供新的德育途径,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节庆与业余时间组织更多的娱乐性乐会、文明乐会,抑或结合地方特色小调,使人们在享受这些美妙的管弦乐的同时陶情养性。

猜你喜欢

古乐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弦管古乐是泉腔戏曲的曲库——从梨园戏三元老论南音与梨园戏关系说起
谁远谁近?
踏浪
泉州北管:地域文化交融出的古乐
浏阳祭孔古乐活态保护内涵及措施研究
How to Use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