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棚草霉灰霉病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0-01-09杨恩到汪德志陈丛良洪海林

湖北植保 2020年3期
关键词:果柄花器灰霉病

杨恩到 汪德志 陈丛良 李 罡 洪海林

(1.湖北省崇阳县农业农村局 湖北崇阳 437500; 2.湖北省通山县农业农村局 湖北通山 437600;3.湖北百米生物实业有限公司 湖北 437100; 4.咸宁市农业农村局 湖北咸宁 437100)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生长发育中重要的病害,发生普遍,贯穿整个生育期,特别在采果期正值春雨时节,发病越来越严重。草莓灰霉病会直接危害花器和果实,常常造成果实病果率在30%左右,严重的可达6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产量和品质。现结合工作实践,总结其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为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1 发病症状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花器、果实,也可侵染叶柄、果柄。叶片受害大多从基部老叶的边缘侵染,形成“V”字形黄褐色病斑,湿度较高时,叶片背部会出现稀疏灰霉。花器侵染一般先从萼片基部开始,萼片及花托形成红色斑块,进而花瓣出现浅褐色病斑,花器无法正常发育,严重时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果实侵染一般从花器开始,先是柱头被侵染,进而影响果实生长发育;幼果主要是果柄、果面被侵染,严重时变褐干枯,形成僵果;成熟果实发病初期果实呈水渍状,后颜色加深,果实腐烂,表面产生浓密的灰色霉层。叶柄、果柄被侵染时,初期为暗黑色油渍状病斑,常环绕一周,严重时病斑颜色逐渐加深,直至萎蔫干枯,;而果柄病斑可通过萼片蔓延到果实,严重时果柄枯死。

2 发生规律

2.1 发病特点

草霉灰霉病是典型的低温高湿型病害,主要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Pers)引起发病,该病原菌适应性强,温度0℃~35℃,相对湿度80%以上均可侵染发病,主要以菌丝、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其耐低温能力强,翌年温度7℃~20℃时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易出现灰霉病发病高峰[1-3]。最适感病生育期为始花期至坐果期。高湿是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般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时易发病,且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另外,栽植密度过大或幼苗徒长,通风、透光条件差、植株长势弱也是引起灰霉病的重要原因;遇倒春寒、连阴雨或光照不足的天气,温室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处于90%以上时有利发病;田间积水,排水不良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田间氮肥施用量过高,土壤粘重,多年连作的地块也有利发病[4]。

2.2 传播途径

2.2.1 气流传播

田间湿度较大时,发病部位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脱落后随着风力传播到其它健康植株上。

2.2.2 雨水和灌溉水传播

地表残存的病残体和土壤中菌核或附着的菌丝体在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迸溅及灌溉水传播到其它健康植株进行侵染,传播和蔓延。

2.2.3 田间农事操作

田间种植密度较大时,整枝、打杈等田间农事操作容易对草霉植株造成损伤,增加病原菌侵染的机会。同时,操作人员的走动能促使带菌残花的脱落,加速病害的传播[4]。

2.3 侵染过程

草霉灰霉病菌源来源于草霉茎、叶等病残体上附着的病丝体或土壤中的菌核,春季条件适宜时,菌丝体或菌核萌发,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灰霉病原菌与草莓正常器官接触后,易从受伤部位侵入。按照侵染部位不同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从茎、叶器官侵入:病原菌主要是从基部叶柄农艺操作伤口、老黄叶边缘或肥害伤口侵入,从而引发病害发生。新芽也是灰霉病侵染的重要部位,一般新芽枯萎后,高湿环境下,易导致灰霉病发生。二是从花器侵入:主要是从残留的花瓣或未脱落的柱头侵入,进而影响果实的分化与生长。草莓花期缺钙能引发花蕾褐变,在高湿情况下是导致灰霉病的重要因素。三是从果面侵入:幼果期果柄发病,病菌向果实方向发展,进而侵染到果面,导致果实表面呈褐色,最终形成僵果。成熟果实侵染多从果实底部尖端开始,果实尖端呈水渍状,进而向上侵染,最终果实表面覆盖灰霉层[5-6]。

3 绿色防控技术

3.1 合理轮作

进行轮作可以减轻发病,草霉可以与十字花科蔬菜、豆科蔬菜轮作,尽量不与有共同病害的茄科作物(如番茄、茄子、辣椒)轮作[7]。

3.2 选用抗病品种

草霉品种间抗病和感病性差异较大,一般硬果型品种抗病性强,软果型品种抗病性稍差,易感病。通过栽培对比,红颜、章姬对灰霉病菌抗性较好,适宜在本地推广种植。

3.3 加强肥水管理

磷钾肥能促进草莓开花结实,同时能增强植株抗病性,因而应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一般每667m2浇水量应控制在1.5t~2t,浇水周期为5d~7d,周期时长可根据天气及栽培情况适时调整,以免植株生长过旺,影响通风透光性;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9:00~11:00,浇水后注意排湿,棚内湿度最好控制在30%~50%。

3.4 采用高畦、地膜覆盖栽培

实行高畦栽培,畦宽55cm、沟深35cm、沟宽25cm,每畦栽2行,保持株距15cm~20cm。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地温,减少棚内相对湿度,避免果实与土壤直接接触,降低灰霉病菌侵染机率。

3.5 植株管理

适当调整植株密度,及时摘除老、病、残叶至田外集中处理,确保植株间通风透光,以免产生郁闭。合理疏花,及时清除病残花及发育不良花序,减少养分竞争,改善生长环境,提高植株抗性[8]。

3.6 加强蜜蜂授粉

加强蜜蜂授粉能降低灰霉病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蜜蜂授粉的优势:一是增产增收。蜜蜂授粉可使草莓异花授粉均匀,坐果率高,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二是提高果实品质。蜜蜂授粉可降低畸形果率,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自然授粉相比,蜜蜂授粉能降低畸形果率33%。三是能节约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

3.7 药剂防治

3.7.1 生物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7.2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喷雾,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200-2000倍液,或25%嘧霉胺悬浮剂900-12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防治1次,整个生育期防治3次[9]。

猜你喜欢

果柄花器灰霉病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金刺梨果柄分离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樱桃上市季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散叶莴苣灰霉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