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宁茶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020-01-09丁坤明汤涤洛

湖北植保 2020年3期
关键词:尺蠖化学农药病虫

丁坤明 汤涤洛 刘 伟 唐 诗 彭 晶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目前,不少茶农防治茶树病虫害采用单一的化学农药,方法简单、见效神速,但杀死了部分益虫,破坏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污染了周边生态环境;同时,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再猖獗;更为重要的是,化学农药会直接给茶叶带来“农残”超标问题[1]。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形成一套适合咸宁茶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能在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了茶叶产量和质量安全。

1 农业防治技术

1.1 冬夏季茶园管理

剪除病虫枝,清除枯枝、落叶、杂草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源和来年病害初侵染源。夏季合理修剪,对低改茶园采用人工剥除方法控制蚧壳虫蔓延,除去病虫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虫能力[2]。

1.2 采摘与修剪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与修剪,对趋绿性强的害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有虫芽叶注意重采、强采,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跗线螨等害虫的为害。

1.3 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促进茶树健壮生长,干扰茶园害虫的生长环境。结合夏季浅锄,将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集中销毁,以减少病虫基数。

1.4 平衡施肥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冬季开沟施足基肥,夏季合理追肥,增强树势,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1.5 茶园间作绿肥

提倡茶树行间种植三叶草等绿肥作物,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三叶草在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5℃(4月中旬)时播种为宜。

2 生态调控技术

在茶园周边或不同茶地间种植一定数量的乔、灌木和浅生草类,对茶园起到隔离保护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茶园生态系统,给有益生物足够的生活空间和越冬场所。同时改变茶园光照条件,调节茶园温湿度,营造良好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提高茶叶品质。茶园植树以茶园遮荫度20%为宜,各地因地制宜选用不同模式、不同树种。主要有四种复合型生态系:茶—果复合型生态系,在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的无主要共患病虫的果树(如梨、桃、李、枇杷等),不建议种植柑橘类果树;茶—药复合型生态系,在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中药材,如杜仲、黄柏、银杏等;茶—林复合型生态系,在茶园内及周围合理种植一定数量紫荆、桂花、银杏等无主要共患病虫的树木,禁止种植柜桉、杉树、香樟类树木;茶—草复合型生态系,在茶蓬行间种植一定数量的一年或多年生绿肥,如紫云英、三叶草等[3]。

3 物理防治技术

3.1 杀虫灯诱杀技术

利用茶园内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的趋光性,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或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每1.5hm2设置1台,根据防控对象在每代成虫羽化期开灯,每天开灯时间6h~8h。光源距茶蓬40cm,灯离地面1.5m~2m。

3.2 色板诱杀技术

利用茶园内害虫的趋色性,使用全降解色板进行诱杀。使用复合信息素色板(黄、蓝、绿板)诱杀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蚜虫、蓟马及其它趋色性害虫,并兼防病毒病,每667m2均匀插挂25张~30张,插挂色板时以色板底线高出茶蓬面5cm~10cm为宜。色板粘满虫后应及时更换。

3.3 性引诱剂诱杀技术

采用性诱剂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等,以减少田间虫口基数,达到生态治理目的。对于茶尺蠖,5月~10月每667m2田间放置茶尺蠖性诱剂3~5套,诱捕器悬挂高度距茶蓬5cm~10cm;对于茶毛虫,6~10月田间每667m2放置茶毛虫性诱剂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距茶蓬5cm~10cm。诱捕器可重复使用,30d左右更换1次诱芯;茶小绿叶蝉性诱诱芯可配合色板使用。安装诱芯时洗净双手或佩带一次性手套操作,避免污染。

4 生物防治技术

4.1 害虫天敌的充分利用

茶树害虫天敌包括捕食性昆虫、蜘蛛类、寄生性昆虫、病原性天敌、鸟类等,种群丰富,数量大,能较好地控制害虫的危害。还可通过生物多样性有目的地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捕食螨、食螨瓢虫、鸟类的数量,控制茶园害虫的危害[4]。

4.2“生物导弹”应用技术

以茶尺蠖、茶毛虫等茶园害虫预测预报为依据,适时将带毒赤眼蜂卵的杀虫卡挂放在茶园中,挂放数量视害虫发生数量确定。赤眼蜂羽化后,会从杀虫卡预留的孔口内飞出,寻找茶尺蠖、茶毛虫等茶园害虫的卵块,然后将卵产在害虫的卵内,一方面通过寄生减少害虫卵块孵化数量,增加自身种群数量;另一方面通过携带的病毒使害虫感染并失去活力,逐渐死亡。此方法简便易行,不伤益虫,绿色环保,对茶尺蠖、茶毛虫等危害严重的茶园,可起到明显的控制效果。

4.3 以螨治螨技术

害螨初发时,在茶园每12m2放2~5袋(1000只∕袋),在含捕食螨的纸袋上方斜剪3cm~4cm,然后用图钉或塑料细绳固定在茶丛靠叶的枝丫上。如在茶行间种植紫云英、三叶草等植物将有利于捕食螨迁徙、栖息等[5]。

4.4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每667m2用2.5%鱼藤酮乳油150mL~250mL,加水稀释成300~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蛾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每667m2用0.2%苦参碱水剂50mL~75mL,加水稀释成1000~1500倍液喷雾,可有效防治茶黑毒蛾、茶尺蠖、茶毛虫;每667m2用0.3%印楝素乳油120mL~150mL,兑水50kg喷雾,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尺蠖、小绿叶蝉等;在害虫卵孵高峰期使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或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300~400倍液,或100亿活芽孢∕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均匀喷雾,或每667m2用含50~70亿个孢子∕g白僵菌菌粉500g,用水溶解稀释配成100倍菌液喷雾,或每667m2用19~20亿个茶尺蠖(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剂50mL,稀释1000倍喷雾,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使用10%浏阳霉素乳油稀释1000倍~1500倍液,对茶园螨类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在黑刺粉虱、蚧类低龄幼虫期使用粉虱真菌制剂,加水稀释成每mL含0.1亿个孢子的溶液喷施中、下部叶片(蚧类尚需喷湿枝条),可有效防治黑刺粉虱、蚧类害虫[6]。

5 化学防治技术

当出现间歇性、爆发性发生的病虫害,如茶尺蠖、茶毛虫、茶小绿叶蝉、茶炭疽病时,虫口密度或发病率大大高于防治指标,有成灾趋势,则应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应急防控。当茶小绿叶蝉爆发时,每667m2喷施茚虫威22mL或唑虫酰胺25mL或联苯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当茶尺蠖或茶毛虫爆发时,每667m2喷施茚虫威30mL喷雾防治。当炭疽病爆发时,每667m2使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1000倍液喷雾防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必须达到防治标准对症用药,并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同时,提倡轮换用药,以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尺蠖化学农药病虫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两个EoNPV毒株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毒力差异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