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记忆铺满时间,便是生死两相安

2020-01-08李金江

中国医学人文 2020年10期
关键词:来访者客体痛苦

文/李金江

“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选自《你一生的故事》

文章开始的这段话来自特德·姜的著名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故事的女主角思考着这个问题,决定与丈夫生下女儿,即便她知道女儿会在二十五岁时死去。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降临》。保罗·林克有一出话剧说的是主人公的妻子与乳腺癌搏斗的故事,作者受到启发,觉得也许能用物理学的变分原理写个故事,来描写一个人面对无法改变的结果时的态度。

故事之初,地球上突然出现了几个巨形飞行器,几个主要国家的研究团队都开始对他们进行探究。当发现飞行器里存在智慧生命时,他们尝试与其沟通,查明来意。然而,七肢桶的语言却是像东方水墨画一样的抽象,一筹莫展的研究团队便找到了作为语言学家的女主角。女主经过了多番努力之后终于找到了沟通的方法,明白了七肢桶们的来意。原来,七肢桶所在的外星文明与地球有很大的区别,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他们的时间维度是平面的,区别于我们的线性维度。他们的所有时间点平铺在一个平面上,可以同时知道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情。相对于他们,我们人类仿佛只存在于此时此刻这一个时间点上,过去的和未来的都无法触及。正是由于他们的时间特点,3000年后的事情也就是了然于胸的,当他们得知3000年后自己的文明将会遭遇灾难,而地球人类会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于是就来到灾难发生前3000年的现在,与人类建立联系,表明来意,希望3000年后得到地球人类的帮助。

在掌握了外星语言的同时,女主也学会了“穿越”时间的能力,或者说是“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跳跃”。这种能力不仅帮助她成功地阻止了人类对七肢桶的攻击,也让她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恋爱、结婚、生下女儿、女儿早逝、与丈夫离婚……巨大的痛苦侵袭着女主,但她还是让这一切发生着,因为这些已经存在着,并将继续存在。

这个电影我在很久之前就看过,但其中深意是最近才从来访者身上学到的。在她领养的小猫病逝之后,我们一起回忆养猫的过程。她说“我觉得它还没离开,在我的记忆里,我随时可以回到记忆里看到它,就像《你一生的故事》里面那样,记忆是平面的,不会消失。”当我听到这番话的时候,内心被深深震撼了。确实如此呀,只要记忆不消失,我们可以随时回到过去,这样也就不算是彻底的分离。现实之中,离别之苦可能困扰了很多人,尤其是面对生离死别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会遇到一些丧亲的人,其中有一些会发展成延长哀伤障碍(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PGD),可能会同时或先后出现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许多人会说“时间再长一点就好了”,但每一个延长哀伤障碍的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理由”来延长哀伤反应,陷入自责的逻辑里无法释怀。除了他们自己揪着不放的“事故原因”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常常是无法处理的“分离”痛苦。而分离是全人类乃至高等生物们都要面临的问题。

我似乎从出生之日,从离开母亲那一刻开始,就踏上了这个漫长的“分离”之旅。成长之路上的每一步,我们都在不停地说着再见,经历着别离。最开始是母亲的怀抱、乳汁,后来可能是一件玩具或者伙伴,再后来可能告别美好的期待和幻想,最后离开我们的可能是亲人甚至自己的健康或生命。每当生命里的事物离开我们之时,我们都会饱受痛苦。事物与我们的关系越亲近,对我们越重要,与之分离带给我们的痛苦程度也就越高。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会陷入离别的痛苦无法自拔,这就与人处理离别的方法有关。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哀伤与抑郁》中提到,哀伤发生在重要客体的丧失之后,客体不只包括人和事物,也包括其他让人们有情感投入的客体,如自由、理想。客体丧失之后之所以会有哀伤反应,源于客体的丧失导致个体倾注其中的力比多(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本能,是一种力量,是人的心理现象发生的驱动力)失去了流动对象而积聚体内,哀伤过程便是个体释放力比多能量的过程。因此,正常的哀伤过一段时间就会自愈,因为个体通过哀伤反应发泄了那部分力比多能量。在中国,这段时间常常是“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是每年固定的几次祭拜。在其他文化下,也会有不同的仪式来释放存世者的力比多能量,帮助生者处理分离的痛苦。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哀伤无法表达或者无法宣泄,力比多能量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表现出来,比如抑郁(弗洛伊德所说的抑郁不等同于现在的抑郁症,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所说的抑郁代表的是哀伤相关障碍)、强迫症状等。这提示我们,许多分离后出现延长哀伤障碍或者抑郁的原因可能是未能充分表达和宣泄分离时产生的能量蓄积(兴趣投入、情感依恋等)。处理这种症状,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打开通道,让哀伤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在信任的关系里发泄和表达分离带来的痛苦体验和情绪创伤,让能量正常流动,避免带来自体的严重损伤。也许有人会疑惑,认为回忆创伤经历会让哀伤者“更加痛苦”,但我们需要认识到,“痛苦”可能就是能量释放的一个重要形式,而压抑、回避、否认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更持久、更隐蔽。

在安宁疗护的工作中,尤其是提供临终关怀服务时,有一个重要内容叫“四道人生”。“四道”分别是道谢、道爱、道歉、道别。道谢要发自内心、要真诚;道爱要说出深藏着的、不轻易表露的爱;道歉要承认自己的有限和过失,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道别要放下对方,放好自己,安置好这份爱的联结,而不是忘记。当然,除了这四个“道”,我们在面对哀伤的患者时,有可能还要去处理他没有表达出来的“怨与恨”,那也是积压在内心深处的、早已“忘却”的东西,有时是迟迟没有得到的认可。包括“四道人生”在内的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的过程,似乎可以在家属和临终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不知所措”的家属珍惜最后的机会,真诚沟通,不留遗憾,在临别之际留下温情的瞬间。逝者安心离去,生者把瞬间刻进时间,随时读取,永远铭记。

特德·姜有感于乳腺癌患者的故事创作了《你一生的故事》,来访者从《你一生的故事》中获得了启发来应对宠物的离开,我从来访者那里学到了记忆的时间是二维的平面,我们能以光速回到过去。也许用这种态度去面对离别,可以帮助一些人做到生死两相安。

猜你喜欢

来访者客体痛苦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谁痛苦,谁改变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分担痛苦
浅议犯罪客体
痛苦力
概述奥地利普通术语学中的对象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