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征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2020-01-08房庆华杨丽华梁竞文于金玲吕晓红

房庆华,杨丽华,梁竞文,于金玲,吕晓红,李 杰

(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为老年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相关并发症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在2018年为部分老年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模式,现将护理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计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60~79岁,平均(68.9±4.1)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4)与参照组(n=44),对比二组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予以循证护理模式,如下:

提出问题与循证支持:翻阅以往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的病例资料,找出其特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等,并做好记录。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以“脑梗死、吞咽困难、并发症、护理、吸入性肺炎”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他人的科研成果,选取科学、有据的护理方式,并结合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实施:①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脑梗死病因、临床表现、危害性等疾病知识,讲解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为患者强调吞咽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增强其健康意识[1]。②吞咽功能训练。每日指导患者做咀嚼动作,促使咀嚼肌功能恢复,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吹气、吸吮、微笑等动作,以促进颞肌、喉部内收肌功能恢复。可取一勺子置于患者口唇的上下、左右位置,让患者做伸舌舔勺动作,以促使舌肌功能恢复。可使用冰冻的湿棉棒,对患者的咽部软腭、舌根、咽喉壁进行刺激,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每日进行3~4次,每次时间以15~20 min。③防误吸训练。患者要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监护下进食,要选择软、易吞咽、易消化的食物,温度要适中,不可进辛辣、易过敏、过冷过热的食物。进食时要帮助患者取端坐位,并引导其将颈部前伸,利用小勺子将食物从患者的健侧口腔置入,叮嘱其缓慢咽下。对于无法坐起的患者,可让患者保持仰卧位,然后将床头适度抬高。每次进食后,要做好口腔清洁护理;对于痰液较多者,要予以吸痰处理,以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

1.3 评价指标

①吸入性肺炎发生率。②护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时为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由患者对在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的验证标准。

2 结 果

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2.17%(1/44);参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8.18%(8/44),统计学验证结果为x2=6.0647,P=0.01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7.10±1.15)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6.63±4.20)分,统计学验证结果为t=15.9487,P=0.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梗死也称之为缺血性卒中,患者以老年人居多,是一种由局部脑组织与其血液供应障碍所导致的脑血管疾病;所发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会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等造成损害,而引发多种并发症[2],吞咽困难便是其中一种,患者以呛咳、误吸等为主要表现,极易引发吸入性肺炎,使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更具难度。为优化护理措施,提升护理质量,我科在近年来主张为老年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措施,这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患者需求以及护理临床经验相结合,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我科主要针对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良情况等,从健康教育、吞咽功能训练、防误吸训练几个方面着手,实施具有针对性、预防性的护理措施。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循证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