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O技术在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护理

2020-01-08刘宏伟涂国红张曙红祁莉萍

关键词:定标换能器输液

孙 娜,刘宏伟,涂国红,张曙红,祁莉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853)

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仅用一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等变化,使危重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与处理得到进一步提高[1]。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往往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医护人员可根据PICCO监测技术提供的数值结合临床分析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入CCU病区的17名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全部接受PICCO技术监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80.32±8.19岁。

2 护 理

2.1 物品准备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一副,动脉导管一副,PICCO套件一套(一根温度传感器、一根带有动脉压力测量腔的热稀释导管),2副换能器以及相应的监护仪模块和PICCO导线,0.9%生理盐水100 mL一袋,肝素盐水2袋(均为%0.9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钠1250 u),中心静脉置管包,无菌手套2副,碘伏、透明敷料2片、可来福输液接头2个、三通1个,10 mL空针数个、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一支、肝素钠注射液一支、咪达唑仑注射液(患者躁动时可镇静),此外,备好必要的抢救物品与药品。

2.2 患者准备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说明操作的目的、意义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征得患者及(或)家属的同意与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宣教手术过程、术中及术后的配合以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惧、焦虑心理。

2.3 术中配合

患者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及股动脉置管术,静脉端接温度传感器测温和换能器测压;动脉端接双腔热稀释动脉导管,一腔连接到PICCO模块的监护仪测量动脉血温,另一腔连换能器测量动脉压。如需输液的患者可在中心静脉导管的另一腔进行正常输液,置管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约束肢体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4 导管的维护

2.4.1 预防导管感染

PiCCO置管为侵入性操作,且管道长期留置,易成为细菌感染的通道[2]。因此,应加强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患者动脉导管穿刺处每天更换敷贴,如有污染、渗血、敷料卷边应及时更换;三通及换能器接头8 h更换1次;肝素盐水每天更换一次并计量,便于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压力套组每周更换一次。

2.4.2 预防导管堵塞

深静脉与动脉导管端分别用加压输血袋,深静脉导管端加压袋打气至150 mmHg,动脉导管端加压袋打气至300 mmHg,生理盐水以每小时3 ml/h持续冲洗管道,动脉端还需每1~2小时冲管一次。

2.4.3 预防导管打折、移位、脱出

妥善固定导管,加强巡视,班班认真交接。术侧需肢体制动并保持伸直状态,患者翻身时切勿用力过猛过大以至拖拉牵拽管道,导致管道打折、移位或脱出;如患者躁动明显,必要时可约束四肢或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展;注意观察深静脉导管、股动脉导管及监测系统是否通畅.

2.4.4 拔管的护理

一般PICCO导管留置的最长时间达10 d,当患者病情平稳后可拔管。拔除动脉导管后应给予加压包扎并按压15~30 min,沙袋压迫6~8 h。注意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肿胀等情况。

2.5 PICCO定标

每次测量前均需进行定标。定标前中心静脉压停止输液30 s以上,经中心静脉管快速注射冰盐水10~15 mL(4 s内匀速注入),PICCO监测仪可自动计算出心排量,重复上述操作三次,取平均值。测量过程中勿触摸中心静脉的温度传感器和导管,避免手温影响定标结果[3]。

2.6 PICCO调零

监测过程中每8小时、每次测量前均需调零。中心静脉管正在输液的患者将液体关闭,使大气端与换能器端相同,然后,按监护仪调零键,直至数值显示为零,最后关闭大气端,使换能器与各管道(中心静脉管与静脉液体管道)相通,继续输液。

3 结 果

17例患者在PICCO监测治疗24h-72h后,病情有所好转,水肿减轻,双肺湿罗音明显减退或消失,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17例患者在应用PICCO技术期间均未出现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也无一例发生管道的感染、移位、滑脱、打折、堵塞等不良事件。通过对17例使用PICCO技术监测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我们总结出了PICCO技术的护理规范,并制作成PPT课件,在心内科多次进行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带教,达到全员学习、全员掌握、全员参与的效果。

4 讨 论

对于冠心病重症心衰患者,液体复苏是一把双刃剑,既需兼顾容量状态,又需兼顾心脏负荷。PICCO监测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以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数据,有效的指导医生治疗。PICCO技术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更应具有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保证PICCO技术监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客观依据,从而有效地治疗疾病、减轻病痛。

猜你喜欢

定标换能器输液
近红外定标法分析黏/锦/氨三组分纤维含量
我国为世界大豆精准选种“定标”
基于恒星的电离层成像仪在轨几何定标
基于子空间正交的阵列干涉SAR系统相位中心位置定标方法
鼓形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两种低频换能器结构性能有限元研究∗
两种多谐振宽带纵振换能器设计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超磁致伸缩复合棒换能器研究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