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1-07张利芳韩丽红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思政政治

张利芳 韩丽红

(包头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头 014040)

什么是课程思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是什么关系,如何在专业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专业课如何与思政课相向同行,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等问题,值得每一位高校教师深思。笔者通过学习借鉴与多年的教学积累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1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

思想政治教育是要解决问题的,在高校实践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思想困局,比如学生们对选择的专业学科设置不明确、对职业未来没有规划、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专业领域的热点问题缺乏理性思维与探讨、敬业责任心淡薄等等,如何激发与引导,单靠说服教育讲大道理好像效果甚微。“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这句话提示我们培育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切入口要小,要从细小处入手,以小见大。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通过老师介绍遗体捐献背后的故事、带领学生参与红十字会的活动、采访遗体遗体捐献者引入“人们为什么要捐献遗体”的思考等等,让学生深挖课程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大大提升了学生内在的行动力与价值认同感;“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设置专题、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及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和政治立场等等,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爱国情怀,实现“语言能力、医学人文、国际视野”三丰收。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可以结合当代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阐明现象的本质与道理,从而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理性思维维度,如以上“大学英语”课程;也可以从容易被学生忽略轻视的问题入手,通过专业解析揭示其背后隐藏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如“人体解剖学”;还可以根据岗位职业需求等等,总之是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在这其中一定要注重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系数和针对效力,以满足学生实际成长的和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以小见大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

2 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元素”是指专业知识中可用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相关内容,要求通过讲授专业知识来说明做人做事的道理。用这种方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比空洞的说教和摆大道理好得多,学生更易接受与感动。如何挖掘专业体系本身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呢。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中挖掘出来的“大体老师”(捐献者的尊称)的奉献精神;“大学英语”中的当代医学伦理问题;“土木工程概论”中土木工程的发展前景和职业责任;体育“龙舟课”中的团结拼搏精神等等,都很好地融入到了课堂实际教学环节,明显提升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的爱国情怀、未来职业发展的专业素养和担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与拼搏意识等,学生们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更是深刻地领悟到了一些道理,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每门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相同,承载的思想教育功能不相同,我们要认真梳理与挖掘,前面所举的几个案例,其思政元素全部来自本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之中,与专业知识无关的内容尽可能不出现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中,切忌“贴标签”搞形式主义,产生不必要的“两张皮”。

3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潜移默化,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高校专业教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并不是要求专业课教师从理论上去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定义和原理,而是希望专业教师将相关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让学生在专业教学中感性接受“做人做事的大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和责任”。达到同向同行首先需要专业教师认真研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大致范围,然后运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循环模式,构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体系,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渐入式方法融入德育教育。“好的思想工作应该像煮饭放盐,最好是将盐慢慢溶解在食物中,让它自然而然的吸收”,就是坚持一个融入性原则,即以情入手,晓之以理,让学生从情感和理性出发,去感悟和动情,达到情理通达,身心内化。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并不改变专业教学的性质,依然是专业课程,而是在专业教学中注意挖掘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度、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4 建立类型丰富的课程体系、注重成效评价

若在专业教学中发现了学生的相关问题要进行认真思考与剖析,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下一步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改进思路,其中关键是发掘专业课程知识中的“思政教育营养元素”,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形成初步的教学策略,先从个别章节入手,将思政元素与教学策略应用,落实于教学过程,过程中和结束后要进行教学成效评价,以便于改进和总结,这也是课程思政方案的基本设计思路,这其中要把握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定是服从和服务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原则和规律,要处理好立德树人共性要求与专业行业人才培养个性要求的关系,把教书育人的宏观要求与本校、本学科、本专业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探讨好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内在逻辑关系与方法论。如上述上海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学”“大学英语”“土木工程概论”等课程,就是很好地处理好各门学科培养目标和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达到专业教学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真正地实现了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改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升,并形成了一套很好的课程思政评价方案,以便于其它高校借鉴。课程思政的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态度、主动性评价、以及成绩分析等,目前课程思政评价仍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方案设计时就应该予以考虑。

课程思政的载体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师成为实施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们下功夫提升自身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推进课程思政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宜急功近利,需要扎扎实实去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新时代,新要求,新高度,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中是当前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也是必然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