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刍议

2020-01-07许夙慧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师生校园

许夙慧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郑州 450002)

1 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1.1 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

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内广大师生及工作人员在共同生活、学习、娱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彰显学校风采、凸显学校个性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底蕴及人文精神。具体而言,一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规模等基础条件;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花草绿地、亭台水景等生活设施都是校园环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文化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校园环境文化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先进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能潜移默化地教育、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且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特点

1.2.1 直观性

感知一所大学的最初印象就是该大学的环境文化,高品位、高层次的环境文化首先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其次会对生活于其中的师生们产生良好印象,从而无形中提高学校的地位和声誉。校园的环境风貌,环境品质直接与广大师生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教学实验、课堂学习、到课间休息、交往聚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无不涵盖着广大师生们的参与。

1.2.2 易塑性

校园环境文化是由广大师生共同创建的,环境文化的优劣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宗旨。一方面,学校上层机构英明优质的决策导向引领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向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其决策引导下广大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维护也有利于校园环境文化的改进和完善;因而校园环境文化的可塑性和再造性很强。

1.2.3 广泛性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建筑工程师的唯一创造,还包括校园内所有师生、工作人员的共同劳动。大学校园汇聚了一批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青年人,青年学生对文化的渴求与参与是十分强烈而广泛的,他们是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大学校园内的物质实体例如教室、实验室、演讲厅、健身场、娱乐中心等有了他们的广泛参与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青年学生思维敏捷,富于创见性,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的同时也改变着身边的环境。因而,这种广泛的合作共同构建着大学校园的环境文化。

2 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四大功能

2.1 教育功能

校园环境文化以文化为载体,直接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全面发展。每所高校都有形成该校独特环境文化的土壤。蕴含着人文、艺术、科学精神的校园建筑群无声息中传播文明、培养道德;浓缩着历史的校园雕塑、人文景点延续着学校传统和精神;别致优美的亭台园林、花园湖泊,陶冶着师生的情操;通过这一切,环境育人的功能得以实现。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充满着感召力,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为一体,是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现实、联想未来的理想场所;是学生感知多种思想文化、开启科学研究心智的感性源泉。例如,在军校校园里,个性鲜明的建筑群、指向明确的标语条幅、富有感召力的艺术雕塑等等,让广大学员们从走进军校的那天起,就置身于部队文化和军校光荣传统的熏陶之中,引领学员积极培塑健康人格,树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强军意识。因而,校园环境文化潜在的教育功能意义重大。

2.2 导向功能

《墨子 所染》中曾记载:“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己则为五色矣。”《荀子 劝学》中说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两种箴言虽然过于强调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但是环境的导向功能还是很值得重视的。先进优良的校园环境文化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奋发向上、敢为社会栋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水滴石穿的巨大力量。例如在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且不说学校建筑群的恢宏气度,单是彰显着学校辉煌与实力的校史馆就足以使步入其中的师生们不觉间产生自豪感和优越感,从而使学生深受感染和熏陶,加强学生成功成才的愿望。

2.3 调节功能

整个校园是广大师生学习、休闲的双面场所,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主要在校园中度过。布局合理、设置规范、整洁美观的生活环境是沁人心脾的港湾;碧草幽幽、树林阴庇的绿色植被是清新的天然氧吧;置身于其中的人们不仅可以调节学习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且可以感受到和谐、惬意和优美从而调节身体,净化心灵。试想一下,劳累之余,若能河畔信步、隔岸观花、该是怎样的惬意舒畅与悠然自得。正如著名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名作《再别康桥》所表达的那份对剑桥大学的怀念与热爱一般:“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那软泥上的青荇,柔柔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如此静谧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不仅诗人的才情得到激发,身心也受到了浸染和调节。

2.4 辐射功能

一个环境文化优良的校园其自身良好的声誉能赢得社会众多的关注与效仿。例如北大、清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等知名学府,他们已经以浓重独特的文化享誉国内。无论是恢宏博大、器宇轩昂的北京大学,园景如画、雅致宜人的清华园;还是四季如春、樱花烂漫的武汉大学,海滨安落、一隅独尊的厦门大学;它们所具有的不仅仅是校园环境的优美,而是代表了不同理念、不同气息的文化圈。这种文化圈的热浪感染着他们周边地区的文化。例如在北京大学周围书店云集,顾客爆满;各种学习班、培训班铺天盖地;各类专家讲座、百家讲坛炙手可热;吸引了海内各方人士前来观瞻学习。这些现象的出现离不开北大极强的文化效应,它早已形成了一种文化口碑,赢得了众多大学的推崇与效仿。

3 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当前,大学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众多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搞环境创建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弊病。总的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形式主义过多,文化内涵不足。如果仅仅意识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本物质保障,而忽略其文化素质教育价值,就会产生这一问题。环境是一种显效的特殊课堂,是影响人塑造人的无声教室,是大学有效的教育资源;以文化内涵为导向的环境文化建设会强化这一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二,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虽然校园绿化工作必不可少,但是并非多扩充些草坪花坛、树林绿地就完善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单一地搞绿化、建新楼而忽略其实在的价值意义,就会陷入盲目建设的误区。与此同时,一味低水平重复建设,粗放型改造而创新点不足则不仅浪费资源更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第三,攀比现象存在,照搬主义盛行。当前,一些高校在扩建、重建的过程中,存在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盲目攀比的现象。看到别家学校大门建成天安门般宏伟,自家马上就仿造美国白宫;或只在人工湖的面积大小,绿地覆盖程度上大做文章。再则一味跟风,盲目照搬,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只有在埃及那块有着适于这些建筑存在的浓厚的文化根基一样,一旦被原样复制建于他国,就失去了文化启示意义从而不具任何观瞻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第一,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内涵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发展水平是整个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因而加强校园环境文化的内涵建设,就是要求校园环境在设计建造中,充分赋予其全面的、特色的或者具体的当代大学精神,把学校的办学宗旨、历史传统、培养目标等相结合,强化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内在底蕴。校园环境文化是一种无声语言,表现和诠释高校精神,因而构建校园环境文化首先应从内容上、形式上、空间上对校园环境进行全方位设计。例如,在硬件环境方面,应以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生态良好为基本宗旨,为构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软环境方面,要以健康向上、指向明确、培塑引领为着力点,使校园内每一栋建筑、每一道景观即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又是一本本教科书,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发挥其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确保校园环境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及教育功能和谐统一。

第二,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时代在进步,一切不合时宜的事物必将遭到遗弃,见证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因而,在新旧事物更替日新月异的今天,环境文化建设的观念也应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所谓用“更新观念”来指导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并不是说一味推陈出新,把校园内的老建筑都改头换面,而是一种“扬弃”,在保留有特色有文化价值建筑的基础上,对校园内不适于或有阻碍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建筑群或硬件设施以更替。例如北大校园在改建过程中,虽力图与国际接轨,但也保留了相当一部分彰显北大特色的古建筑,像北大镜春园建筑、博雅塔、校景亭、百周年纪念讲堂等等。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时刻保持及时接受新时代文化的讯息,对一切适用学校发展的好思路、好方法毫无保留地用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例如,可对校内教学设施进行推陈出新。在国外很多大学采用环形教室来代替传统的方形教室,这种环形教室把老师至于学生中间,离每位学生距离大致相等,加强了师生的融洽气氛。而学生之间可以直视彼此,又能增进相互监督促学习。克服了传统方形教室前排学生离黑版太近,后排学生离得太远看不清听不见,角落学生易做小动作等等弊端。

第三,特色建设,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学科特点、校风和学风。在校园环境美化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挖掘、保护和光大。在校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置放校史著名人物雕像、名言以及象征学科特点的雕塑,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改善校园景观效果,更可以增加校园学术氛围,使校园环境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爱校教育、专业教育的理想场所。在特色环境建设方面,应综合运用现代媒体艺术宣传手段,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底蕴,构建具有鲜明导向的文化氛围,能体现崇高且震撼的科学美、和谐的艺术美。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或者陈规守旧,应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出和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氛围,这点在军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尤为明显。因为时代发展及军改需要,军校培养的目标和办学宗旨会有所调整,这就使环境文化建设应积极响应并适时调整。因而,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既要把握鲜明的特色和文化个性,又要具有系统性和长远性,以实现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当中。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师生校园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麻辣师生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