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寓思政教育于开放式实验教学之中

2020-01-07陈恬祎陈全发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开放式理想信念红色

陈恬祎 陈全发*

([1]湘南学院临床学院 湖南·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科研处 湖南·郴州 423000)

1 依托地方特色,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我校地处的湘南边陲地区(郴州),曾爆发过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运动,涌现出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人民军队的创建地之一。[1]因此,为加强地方本科院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必须充分挖掘和弘扬当地的标志性红色文化资源,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湘南地区历来就是革命的圣地,英雄的摇篮。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湘南大地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多有发生,期间也孕育了一大批爱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作为中国革命史的特定坐标,在郴州爆发的湘南起义,她不仅开创了武装起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崭新局面,也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诞生地,她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发祥地,也是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的地方;“半条被子”的故事更是我们党同人民群众血脉相通、鱼水情深的真实写照。湘南地区还涌现过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拥有一大批丰富的革命遗存:多位党和红军优秀将领在湘南地区工作和战斗过,邓中夏、黄克诚等先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诞生地,湘南起义纪念塔、“半条被子”纪念馆等国家级、省级教育基地。所有这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重要见证,更是传承红色文化,诠释郴州红色革命文化的核心载体。

2 红色文化教育对高校立德树人的特殊意义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时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2]是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根”与“魂”。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肩负着国家使命、民族希望的重任。我校是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强化政治意识,立足本地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实际,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彰显革命老区高校育人特色和成效,树立起地方院校立德树人的标杆。

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是高校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其关键是要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与高校自身教育功能协同化的问题。[3]创新高校红色教育模式,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融入红色文化教育,注重与立德树人理念相结合,注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辅佐,注重与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相融合,注重与高校红色文化教师培养相成长。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红色文化贯穿开放式实验教学全过程,重视红色文化对师生的情感和心灵触动;依托郴州红色文化资源,合理的将郴州所拥有的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的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认同,从而内化到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追求。

3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征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创新性能力、具有多维性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宏观指导下,向不同专业、年级与知识水平的学生全面开放。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束缚,学生自主参与,可以从自己的专业、兴趣及未来就业技能等多方面出发,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4]整个开放式实验过程由学生把握,能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实验质量。实验小组由人数相对较少的3~5人组成,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开放式实验重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为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4 寓思政教育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范式探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大爱大德大情怀。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德”的教育。我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设有广泛的开放式实验项目,我们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特征,利用开放式实验项目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将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融入到教与学的工作中,释放出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和育人力量。经过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了寓思政教育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六步法”教学范式。

一是思政内容与教师“精挑”:依托学校思政教研室,结合当地实际编写红色文化教育读物,为课程思政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在相关专业中高标准遴选出一批以积极向上的党员为主力军的实验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一定学时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培训,强化本地经典红色文化知识,提升寓思政教育于实验教学中的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成为学校宣讲青年理想信念和红色文化的主力军。

二是课前五分钟“铸魂”:实验指导老师利用开放式实验的特殊性,在对学生实验课题、实验内容进行审定的同时,利用课前五分钟,将“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和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释放出专业课的思政内涵和育人力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三是课间五分钟“传道”:开放式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与参加实验的学生是一个“实验共同体”,交流密切。实验指导老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充分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功能,关心学生的成长,在解惑答疑中言传身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先“传道”再“授业”,以教师的正能量影响学生,用朋友间谈心的方式宣传习近平新时代青年理想信息教育思想,做优秀的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领路人。

四是课后五分钟“交心”:实验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完成后,对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实验报告的写作等作认真细致指导的同时,将理想信念教育贯彻始终,以无形的力量感化、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既做良师,亦成益友。对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思想上的问题,耐心细致指导,帮助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五是理想与信念“存档”:由于开放实验项目的特殊性,学生在实验的任何环节都可以相互讨论或请教,纪律要求相对松散,自觉性靠自己约束,行为靠自己规范。实验指导老师在宏观指导实验的同时,对每一次参加实验的学生作实验操作成绩、品德操行的等级予以备注留档,建立教师与学生的课程思政档案。这样既可促使学生在日常的教与学中完善心智,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实验指导老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真实评判,也可为日后更好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是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实验课程结束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并对实验教学效果和课程思政成绩同时评价。对已开展过开放式实验的学生以及实施实验教学的老师,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一看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二看指导老师将“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和红色文化融入到教学全过程的思政教学效果。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给寓理想信念思想教育于实验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作出明确的评定,并形成综合报告,为日后的继续探索与实践作参考与指导。

红色文化承载着过去、启迪着现实、昭示着未来,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鲜明的现实性。[6]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在全国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我校的教学中处处都有课程思政的影子,但比较起来,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融入本地红色文化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更有优势,效果更明显,对培养勇于奋斗、爱国爱家、敢于担当的青年学生更具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开放式理想信念红色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追忆红色浪漫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小学作文课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