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认同视域下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职责定位的战略思考

2020-01-07冉继龙李伟琼

科教导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引路人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

冉继龙 李伟琼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科研处 广东·茂名 525000;[2]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商学研究生院 马来西亚雪兰莪八打灵再也 47810)

0 引言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职责定位作为教育理论的重要构成,被广大青年教师们所接受的程度也取决于广大青年教师的相关需要所得到满足的程度。广大青年教师对职责定位的真正践行程度,取决于这一职业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诉求被满足的程度。因此,对职责定位的思考只有以利益认同为基本起点,其真正价值才能逐步实现,崇高目的与科学手段才能达到完美统一。因为“利益认同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本质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作为人的发展的应有之义,与利益需求密切相关。正如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只有以广大青年教师的利益认同为基本前提,以“利益认同”的基本视角为切入点,尊重和关心广大青年教师当前和未来的利益诉求,对广大青年教师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给予满足,并从根本上引导和帮助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广大青年教师才能明确角色定位、理清为师责任、践行从教使命,切实坚持“四有教师”标准,争做“四个引路人”。

1 坚定理想信念,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也强调指出,“传道,是教师第一位的责任和使命。一个老师,如果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3]这是因为,“怎样传道,传什么样的道”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意识形态斗争复杂、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加之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促使部分青年学生受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具有资本主义社会性质的意识形态之影响,逐渐扭曲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渐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病态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书”和“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学校承担着为广大青年学生传播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神圣使命,传播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是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学校还是为学生们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也是荡涤社会思潮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青年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传道,传正确的道”的神圣使命,关乎着为青年学生锤炼良好品格、塑造完美人生的历史责任。

这就更加要求教师务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莘莘学子们传播正道、正确传道,培养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莘莘学子。试想,作为老师们,如果没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信仰共产主义、不信仰中国共产党,那么,他们如何能够锤炼学生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如何能够引导学生们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又如何能够给学生们“传正确的道”。因此,这就更加要求教师们必须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深入批判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不断巩固共产主义共同理想、壮大社会主义主流舆论、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荡涤资本主义精神污浊,从而为广大青年学生们锤炼良好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生做合格的引路人。

2 构筑道德情操,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4]“立德树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所谓“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所谓“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只有立德方可树人,也即只有构筑高尚道德情操,才能为青年学生传播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知识素养,传播正能量,传播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因此,作为传播意识形态与知识素养的师资队伍,一旦不能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不能构筑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味地追求利益至上,就会容易形成各种具有异化性质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倘若以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去传播知识,势必会将被异化现象所侵蚀的、经过杂糅的具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播给广大青年学生,这样,不仅为青年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造成疑惑,也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当今社会,如果教师不能正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问题,正如将《政治经济学》脱离了马克思主义,主要照搬西方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西方经济学知识的传播,从而与《西方经济学》混为一谈,如此这般,一方面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则为其它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做了忠实的代言人,长此以往,“马克思主义不见了,毛泽东思想不见了,共产党也不见了”。[5]由此可见,作为师资队伍如果不能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不能更好的“立德”,也就不可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树人”,同时也就更不可能成为青年学生学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引路人。

3 扎实学识基础,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创新不是凭空产生的,是继承性与超越性的辩证统一。因此,不管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学识基础,作为创新的基本条件。

教师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理所当然应具备扎实的学识基础作为创新根基,否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空中楼阁,根本无从谈起。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要认识到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必须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6]由此可见,一个教师倘若没有扎实的学识基础,也即,没有可以为创新思维所继承的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也就不可能形成具有发展性的创新思维;同时,倘若一个教师自己不具备创新思维,何谈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7]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思想滋生的沃土,也就是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不是既成的,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作为教师们更应该清楚,“学海无涯”,因此,广大青年教师们务必要养成长期学习的好习惯,不管是理论知识,亦或是实践素养。只有自己具有相对渊博的知识,才有底蕴去培养学生突破当前知识所限,形成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要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就必须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素养,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然而当今社会,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长流水’”。[8]

4 胸怀仁爱之心,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体现为自然属性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的实现,“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这种价值的实现,这种社会关系的体现,旨在“为他人而奉献”,也即“为他人谋求最大的福利”。

教师作为传播意识形态与知识素养的重要实践者,如要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初衷,就势必具备一颗“为他人而奉献”的“仁爱之心”,这种“仁爱之心”,是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是对青年学生的仁爱,这种对事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仁爱,直接体现为教育事业中对青年学生在教育教学事业上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也就成为学生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引路人,也正是如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亲身实践者,被比作无私奉献的“蜡烛”,辛勤工作的“园丁”等,这种对教师的美好赞誉,直接体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根本属性与价值取向,这是教师这个职业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教育事业这份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诚然,教师要成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就首先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具有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当前的这种无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无私,并不是一味地无私,而是建立在人民教育事业上的无私,这种无私,是“爱岗、敬业”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广大青年教师要树立为他人奉献的崇高理想,这是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就实现了自己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真正实现,才能更加深刻地体现自己的自然属性,也就是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如此,教师才有资格成为学生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作为“为他人而奉献的职业”,为“谋求人类教育事业最大福利”的职业,应该常怀对学生的仁爱之心、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才能培养学生们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报国之心,才能成为学生奉献祖国,服务社会的引路人。正如马克思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0]

5 结语

众所周知,“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11]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伟大征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直接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与良好运行。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务必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教育事业、师资队伍建设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而也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征程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就更加要求广大青年教师务必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务必始终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务必始终扎实学识基础,做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务必始终胸怀仁爱之心,做好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引路人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学党史 强信念 做好学生“引路人”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
带头人·引路人·贴心人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