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7冷帆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跨文化

冷帆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研究

冷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带一路”建设,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的关注明显不足。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我国高校一方面要优化外语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小语种专业和小语种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要科学调整英语等外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即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且其社会制度、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给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造成了困难,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因此,仅从跨文化交流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任重而道远。消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障碍,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构想的前提。“要架好‘一带一路’这座桥梁,沟通、了解、理解特别重要,而沟通最重要的纽带就是语言。”[1]“语言的传播意味着文化的传播,语言的交流意味着文化的交流,语言的趋同意味着文化的趋同。”[2]可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问题,是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所覆盖的地区,除亚洲国家外,还有部分中欧、东欧、北非国家。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外国语言文化,无论是我国大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还是高校的外语教学,都是仅重视英美语言文化,而忽视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化。

我国与一些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比较相近,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相差甚远。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化差异和跨文化交流研究方面,我国学者比较重视英美及少数欧洲国家的文化,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研究严重不足,众多研究论文、专著很少涉及欧洲及阿拉伯文化和语言。在欧洲文化研究上,尚有王佐良教授在1992年主持编写的《欧洲文化入门》,且其在全国各高校外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然而,国内关于阿拉伯语言文化以及中东地区国家外交、重大事件等问题的研究极少,可用于外语教学的教材则更少。

中国附近的国家和地区是全世界语言使用最丰富、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多种多样,有50多种差异非常明显的语言。“在这些国家,虽然可以用英语等通用语言进行一般沟通,但是要真正走到当地民众中,真正了解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与思维模式,大大拉近与当地人的感情,就要用当地习惯和喜欢的语言来沟通。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正需要大批既懂得通用语言也精通当地民族语言的专业人才。”[4]文化需要通过语言进行传递,而只有熟练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然而,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不论是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是非外语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都较少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例如,对河南部分高校外语教学的调查表明,大部分外语院系所开设专业的语种较少,第二外语主要集中于法语和日语,而英语则几乎是所有非外语专业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外语课程;非外语专业的外语课程和外语专业的第二外语课程,学时都普遍不足。

高校外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的优劣,与学生的实践密不可分。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经常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外语应用能力较弱,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从未有过跨文化交际经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外语交际应用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不畅,听力理解能力不强,这表明他们还处于只能读写而不善于听说的哑巴英语阶段。大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薄弱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淡薄,反映了高校外语教学的严重缺失。

二、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策略

(一)优化外语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加强小语种专业和小语种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了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语言文化和社会制度的人员较多,而了解中小发展中国家相关情况的人员较少”,“涉外人才储备冷热不均、地域失衡的情况非常突出”[5]。因此,我国各高等院校应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为指导,优化外语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增强外语语种的多样性。高等院校一方面应创造条件尽早设置小语种专业,另一方面要在英语专业第二外语中增设小语种语言课程,这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也有利于高校增强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科学调整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的跨文化交际教学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教学必须改变以英美语言文化为重点的做法,适当增加有关亚、非、欧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所覆盖的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跨文化学习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历史、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跨文化交际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他外语课程的教学也应如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文化、宗教、政治和经济体制各有特点,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具体讲授哪些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都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如下的教学策略:

首先,结合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的教学案例开展教学。例如,在讲解不同文化下见面礼仪的差异时,不仅要介绍英美国家的握手、拥抱、亲吻等礼仪,还要介绍中东地区的贴面礼仪、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合掌礼仪(又称合十礼仪)等,从而使学生激起对不同文化的兴趣,并通过对复杂文化现象的思考、讨论和研究,深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的认知,进而从多样化的文化现象中归纳总结出跨文化交际的一般性原则。

其次,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例如,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背景,指导学生举办翻译比赛、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根据地理分布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为若干版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与相关地区文化有关的各类资料,并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邀请专家教授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教与留学生给学生做语言文化方面的主题报告;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

最后,注意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可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网络影视作品,阅读特色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推送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政治经济现状,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跨文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培养大批跨文化交际性人才,这对高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师资建设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具备深厚跨文化知识底蕴、有高尚情操的教师才能感染并培养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6]目前,我国高校外语类专业在扩充师资队伍时,应优先考虑掌握亚非欧小语种语言文化且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员,如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从这些国家学成归来的优秀留学生等;同时,应通过委派教师到相关国家进修或访学、鼓励一线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举办假期外语教学培训班等措施,逐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

(四)在提高语言技能的基础上,着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目前,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展开,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相应地,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以单词和语法为重点,主要学习目的则是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教与学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增强跨文化意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积极、有意识地了解掌握语言的文化背景,并通过和自己母语文化的比较,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要在讲解语言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概括、比较和描述相关文化的异同,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不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借鉴国外经验,提高我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的标准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教学标准、教学方法和经验,完善我国的外语跨文化教学。例如,由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发布的《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主要指标包括Communications(交际能力)、Cultures(文化交流能力)、Connections(联系的能力)、Comparisons(对比的能力)和Communities(社区活动能力),其中Cultures、Comparisons和Communities三项直接与文化有关,另外两项也与文化因素有一定联系。跨文化交际在美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其“5C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为了更好地适应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我国应在外语教学标准中更加强化文化要素尤其是跨文化交际方面的要求。

[1] 蔡永良.关于我国语言战略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11(2):8–15.

[2] 张清俐.语言研究:一带一路沟通纽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07(1).

[3] 胡文仲.一本不可多得的教科书:评《欧洲文化入门》[J].外语界,1993(1):58–59.

[4] 中国实施语言战略保障“一带一路”建设[EB/OL].(2015-08-03)[2019-04-15].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8/03/c_128084329.htm.

[5] 周虹.“一带一路”需要跨文化人才支撑[N].人民日报,2016-02-01(5).

[6]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京举办[EB/OL].(2019-03-29)[2019-‌04-15].http://www.xinhuanet.com/book/2019-‌03/29/c_1210094939.htm.

H319.1

A

1006–5261(2020)01–0154–03

2019-06-24

2018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82400410562)

冷帆(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