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民办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2020-01-07降雪辉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工科民办高校应用型

降雪辉

应用型民办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探析

降雪辉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在工科教育方面,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开设工科专业的积极性不强,已有工科专业的办学条件差,人才培养质量不佳。应用型民办高校要紧紧抓住新工科建设的机遇,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创新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发挥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应用型民办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

新工科是相对传统工科而言的,新工科建设是在创新型人才储备缺乏的背景下对“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自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以来,“新工科”成为当前高校热议的话题之一。应用型民办高校为把握新工科建设的发展机遇,必须弄清和解决何为新工科、为何要发展新工科、怎样发展新工科、发展什么样的新工科、传统工科专业如何更新升级等问题。

一、新工科的内涵

新工科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新工科’是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未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1]。高等院校在新工科建设中一方面要设置和发展新兴工科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

新工科建设的“新”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新理念,即工程教育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专业认证理念。二是新结构,即要布局新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推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构建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新结构。三是新模式,即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人才能力体系、遵循工程逻辑及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构建产学研、校政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新质量,即构建国家、行业、学校三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以评促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是新体系,即促进高校分类发展[2]。

当今世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发展中也涌现了大量新兴产业和新职业。2019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3]。这些工作岗位大都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例如,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约在100万以上[4]。可见,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各高校必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工作。

二、应用型民办高校工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加强工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民办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工科教育总体上看比较落后,具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不高。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结合产业和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且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随意扩大招生规模,从而造成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第二,开设工科专业的积极性不强。工科专业办学成本高,生源情况不佳。民办高校出于办学短期效益与扩大规模的考虑,大多不愿开设工科专业,如在申报专业时,往往首选投资小、成本低的专业,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则犹豫不决。

第三,已有工科专业的办学条件差,整体水平不高。近年来,很多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从而造成了专业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一些工科专业甚至连实验设备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一些民办高校不注重内涵建设,尚未形成学科专业群,高级别的科研成果不多,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第四,人才培养质量不佳。一些民办高校的教师缺乏归属感,责任心不强,从而不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不少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再加上实验设备的落后和不足,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现代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一些民办高校即使有实习实践基地,也常因企业担心安全和技术保密等问题,造成实习实践工作走过场。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紧张,生源质量和学风不佳,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民办高校工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低下。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办好新工科专业的思路

(一)勇于担当,将新工科教育纳入地方发展大格局

应用型高校要立足区域发展,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关注人才需求动向,把握市场方向,科学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学科专业特色,使专业设置、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及规格等具有显著的地域性;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不断促进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双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在新工科理念指导下做好转型升级

新工科建设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即转到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上来,转到产、学、研、用一体化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来。民办高校要定其型、安其位、循其道、谋其事,在遵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脚踏实地地为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四、民办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路径

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和传统工科专业的转型升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应用型民办高校要遵循教育规律,以产业需求为依托,理清办学优势,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主流学科和旗舰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对生源不足、就业前景不好、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应及时通过撤、合、并、转进行调整;要建立专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评价体系,减少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用型高校的宗旨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在设置新专业时不但要注重人才需求状况和专业的前瞻性,而且要注重其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例如,位于郑州的民办高校,设置新专业时应立足郑州,面向河南,结合郑州的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航空港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建设工作,优先考虑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等类别的专业。

(二)创新应用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1. 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应用型高校培养的是市场和生产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应用型民办高校要立足国际前沿,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明确新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要树立创新型、综合化的工程教育理念,强化跨学科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系统观;要有国际化视野,树立工程专业认证理念;要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凝练应用型办学特色,提炼工程教学亮点,创新工程教育方法,强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协同育人。在人才培养上要明确培养目标、理清人才的核心能力。要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观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要注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与高校相比,处于市场竞争一线的企业更清楚产业和科技发展方向。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强化工学结合,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可以把企业引进学校,建设校中厂,开设企业班,以车间为课堂,让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聘请企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基础。第二,要组建老中青结合的教师科研团队,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锻炼学习,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应用型新工科建设联系紧密的科学研究。第三,在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企业工程实践的同时,要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并设立由学校提供或社会捐赠的产品孵化基金,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中必须把握好“三教”,即教师、教材和教法,其中教师是核心,教材是基础,教法是活力[5]。

1. 更新教学观念,让教师“改”起来

在新工科建设中,应用型民办高校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理清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而制定学校标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从思想上对教师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新工科教育理念的培训,使其充满危机感和责任感,主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再次,要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战略,即聘请有企业和工程背景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让专职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

2. 更新教学内容、让教材“动”起来

工程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技术的蓬勃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产业需求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要及时淘汰内容陈旧的课程,增设与新技术相关的专业课,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课程,如计算机与工程结合、大数据与经管交叉、人工智能与医学渗透等课程,以此培养提高学生跨学科思维、多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新工科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3. 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让教法“活”起来

目前,在很多应用型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课堂抬头率、听课率不高,教学效果差。互联网的普及使在线学习成为新常态,知识获取的途径得到进一步扩展,这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教师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志趣来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应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利用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自主创新,并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竞赛,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4. 改革课程评价体系,让考核多样化

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改革了,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考核过程也要随之变革。要注重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多样性,强调考核内容的综合化、应用性,坚持考核过程的透明化、公平性。要侧重考核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可将职业资格证书、科技竞赛等纳入课程考核中来。课程评价要具有导向性,重在鼓励学生多读书思考,多动手实践,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1] 钟登华.立足新时代培养一流“新工科”卓越人才[J].中国科技奖励,2017(12):6–7.

[2] 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3] 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新职业[EB/OL].(2019-04-03)[2019-07-15].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 nwen/buneiyaowen/201904/t20190403_313788.html.

[4] 腾讯发布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EB/OL].(2017-12-07)[2019-07-15].http:// ai.zol.com.cn/669/6694419.html.

[5] 张大良.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要在课程、教材、师资建设上下功夫[J].中国大学教学,2018(5):13–18.

2019-08-25

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8B425)

降雪辉(1979―),女,河南汝州人,副教授,博士。

G642.0

A

1006–5261(2020)01–0150–04

〔责任编辑 张继金〕

猜你喜欢

工科民办高校应用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