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网络流行词“小奶狗”——基于话语与性别权利的视角

2020-01-07韩露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气质话语

韩露

浅议网络流行词“小奶狗”——基于话语与性别权利的视角

韩露

(黄淮学院 文化传媒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变异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2009年,互联网相继涌现出如“屌丝”“神马”“吃鸡”等新流行词汇,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小奶狗”一词的出现既是这场网络狂欢的典型代表,也隐含了社会文化的多层变迁,体现了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和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塑。

权利;男性气质;网络新修辞

一、网络热词“小奶狗”产生的社会背景

威廉•米切尔在《比特之城》中曾经断言:“如果你根本不联网——即带宽为零,你就成了数字化隐士,一个电脑化空间的自我放逐者。网络创造了新的机会,但游离于网络之外正成为边缘化的一种新形式。”[1]互联网的渗透使我们成了社会学意义上的“网络公民”,为人类打造出一个有别于现实的另类虚拟生存空间。从本质上看,虚拟空间是“技术结构”和“人机结构”并联互转而生发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空间。曾令辉认为,要形成这一特殊的社会形态需要三个阶段:即“类社会式”原始社会阶段,如最初级的BBS,基于互联网络的虚拟空间人群开始出现居式的生活方式;古代“城邦式”或“广场式”社会,如聊天室的出现,产生了虚拟实践和虚拟交往,推动了网络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式”社会,这种新型的社会形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以及完善的社会结构和功能,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和延伸[2]10。这一发展历程证明了特殊社会形态的生成条件是网络空间中大量存在的个人及其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连接或关系网络,即社会资本的总和。而发展中的新媒体为社会形态的转型提供了无限可能,它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开辟了新型的舆论场,使公民得到了自我表达的赋权。这些改变潜移默化地渗入人类的语言工具层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相互沟通信息和感情,并依靠它的帮助组成复杂的社会网络的交际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使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重要手段”[3]。

语言作为网络社会中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连接,是网络言语共同体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所谓言语共同体是指“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员的集合体”[4]。而网络社会的言语共同体则是通过社交平台频繁交往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社会成员共同体。网络新流行词汇作为社会转型中虚拟与现实的表征,体现了语言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的变异。所以,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每一阶段的独特变异都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必须以社会为背景来做研究和解释。

微博等新媒体兴起以来,互联网相继涌现出如屌丝、神马、吃鸡等流行语,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热词,个别词汇甚至被收入新版《新华字典》。“小奶狗”这一形容词就是这场网络狂欢的典型代表,一经产生随即引发爆炸性的效应。基于此,本文拟以“小奶狗”为例,阐述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创造、变异及语义流变过程,并在权利视角下,分析这一词汇所体现出的女性话语权的提升和社会性别秩序的重塑。

二、“小奶狗”的生成和语义流变分析

用“狗”来形容人由来已久。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表动物、植物的义位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古希腊时期,被称为屌丝鼻祖的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就高呼要像狗一样活着,并模仿狗的生活习性在街上乞讨,最终开创了犬儒学派。在中国文化习惯中,“狗”历来可用于各种姓名及情绪化表达之中,社会内涵复杂而多义。游牧民族时代,习惯以牛为贬,狗为褒。蒙古族就将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四大猛将速不台、者勒蔑、哲别、忽必来称为“四獒”,证明四人作战时的状态如獒犬一般勇猛且凶残。进入农耕时代,狗作为看门的工具,因其对主人摇头摆尾的形象以及富家之狗撕咬落魄乞丐等习性,人们逐渐把它与阿谀谄媚的无耻之行联系起来。因此,狗被附带上了讽刺的社会文化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倾向于用具体的有关联的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的方式,是一种固有的思维定式,即运用转喻的认知模式,使“狗”字带上了贬义色彩。除此之外,“狗”作为易被驯服的物种,被古人列入十二生肖,传统文化赋予了其忠诚、善良等象征意义。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义犬》篇,记载了狗为保人的救命钱而毙命,故而覆土掩埋,谓之“义犬冢”。

网络信息化后,狗作为宠物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狗在人类面前开始有了另一种形象:依赖主人、怕孤独、呆萌且忠诚。类似“单身狗”等形容词在网络用语环境中被创造出来,赋予其语义上的交叉色彩:可爱和鄙贱交织出的诙谐。“互联网+”时代甚至衍生出新的休闲方式:云养狗,网民以围观网络图片的方式获得精神愉悦。

2016年,随着日剧《贤者之爱》的热播,男主角龙星凉以美好的肉体、傲娇的性格、进攻性的示爱,用年轻人特有的青涩感对女主角宣示主权,且专情女主角一百年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众多单身女性的理想择偶标准,“小狼狗”一词也开始在互联网传播。尔后,一款专为女性用户打造的恋爱手游《恋与制作人》爆红网络。此手游设计了霸道总裁、温柔小哥哥、小狼狗、小奶狗四款类型的男友任玩家挑选,再次把“小狼狗”和“小奶狗”的男友形象推向大众。百度数据显示,此款游戏的受众82%为女性,且贡献了近亿的月充值流水。2017年4月,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拿下韩国收视第一的成绩,剧中男女主人公姐弟恋的CP瞬间引起众人的情感认同。男主角的特点是年纪小,比较粘人,以女友为中心,很单纯,好调教,对女友忠诚,被网友调侃为“小奶狗”男友。显然,“小狼狗”“小奶狗”这种称谓并不是矮化,它其实是一种心理类型和人格类型,是对男性价值的另一种解读。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把人格中的自然元素称为“原魔”,即原始生命力。这种力量不属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实体,而是“人类经验中基本的原型功能”,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控制着人类自身,既可以“指引人走向有意的机遇,也可以使人走向毁灭”[5]。当这种原始力量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会涌现出一种创造力。“小奶狗”的男性形象,似乎就是一群“正视原始生命力,并通过意识的整合,纳入个人体系中的理想人格的代言人,是适合女性消费的”[6]。

三、女性话语权的提升与男性气质的重塑

(一)女性话语权的崛起

法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典型代表伊丽佳蕾指出:“女性自传统以降便代表男人的使用价值,也就是男人之间的交换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商品。为此,她仍停留在物质实体的监管者角色,而其价格只能依据‘各类主体’的工作及需求/欲望的标准而定:工人、商人、消费者。”[7]女性主义者普遍认为,在传统的男权制社会,男性是女性身体的主宰者,女性的身体作为一种可被交易的符号和性客体受到男性的控制,也因其可用性和可看性等特殊属性受到国内外女性主义者的长期关注。鲍德里亚把女性身体看作是最美的消费品,他认为正是女性身体的商品化和符号化将以视觉文化为主导的消费社会推向了顶峰。男权社会中,女性必须接受男权逻辑体系所赋予的一种特殊的“使命”感,成为“富有女性气质的、依附于男性的、被动的、服从的、客体存在的‘他者’形象”[8]。即使到更远的时代,女性作为性客体,依然被动地满足其男性伴侣对于性的各种冲动和欲望,并为其承担繁衍的重任。

话语与权力理论作为福柯思想核心的“话语”概念,是一种通过规训重塑个体的特殊权利表达。众多女性主义者认为,该理论重新审视了父权制思想支配下女性话语的压制、边缘化与地位的从属性,并为“被压抑的知识”提供了反思,使话语和权利之间的逻辑关系前所未有的清晰。福柯探讨了“服从于某些规律的实践的话语”,认为权利唯有通过话语的建构过程才得以实现,话语与权利互相缠绕、密不可分。在不断地研究中,福柯提出利用“反话语”和“倒置话语”两种形式对权利提出抗争,前者产生新的知识和真理,然后产生新的权利;后者用更具策略性的方式对主导话语进行颠覆。在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中,女性主义激进者吸收了倒置话语的策略,通过移用因情感化、非理性化等而被贬低的传统主体位置,进一步反转了处于主导地位的权力价值观,并以此作为女性价值的基础,试图颠覆主导话语权利。随后,受法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开始审视语言及真理的意义,不断批判传统的父权意识,最终形成了颇具颠覆性的文化思潮,完成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在逻各斯中心主义中,男性如神一样的存在并享有统治地位,实质上是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霸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两性之间在经济地位、政治参与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逐渐缩小,男性也面临着以身体为消费品的相同处境。“男色”消费时代的到来,说明网络社会对男性话语霸权的消解和性别平等的进步。“小奶狗”一词的创造即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代表了女性命名权的提升和建构。在这种权利的转移过程中,女性的话语权得到了反转,传统性别秩序遭到了瓦解。

(二)“男色”消费时代的男性气质重塑

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中,“小奶狗”的人设逐渐取代了大叔、霸道总裁的硬汉男性形象,成为女性的新宠。如今女性对肌肉、力量的崇拜及讨论大多已被犬系男友所取代。其背后的逻辑是对男性的物化及对其身体的消费。在两极对立论中,男性气质是一种单一维度人格特质,与社会文化并无关联,主要由遗传基因支配。并且,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完全对立或平行的,共同位于此单一维度的两端。事实上,最理想的积极的、理智的、强壮的、以群体为导向的男性气质仅仅只是幻想,并非所有男女性气质都符合所谓的标准,由此出现了特征互相渗透的非典型性别,即女性气质的男人和男性气质的女人。但怀特海德认为,男性气质是具备一定的建构性的,它广泛存在于文化组织场所、语言和社会实践当中,与社会关系及社会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并具有想象和假设的色彩[9]。这和康奈尔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康奈尔并不赞同两极对立论的部分观点,他认为,所谓男性气质不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属于先天特征,而是在后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建构出来的,建构的机制包括三个分析单位:第一,通过对生命史和身体实践的研究考察个人生活经历;第二,话语和意识形态、文化等符号实践;第三,国家、单位和学校等性别构建的场所。通过这三大维度的分析,康奈尔把实践中建构起来的男性气质分为四种类型:支配型、从属型、共谋型、边缘型。这些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化,代表着男性气质的不同表达方式,且有着等级之分[10]51–56。这四种类型共同建构着现代西方性别秩序中的主流男性气概模式的种种实践和关系。吉登斯把这四种分类称为“一个组织清晰的性别等级制”[11]153。但随后他在研究的过程中意识到,康奈尔并不认为性别关系是稳固的或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相反,性别关系是极易受到挑战的,进而被改变秩序,即“人们在不断地调整性别认同和性别观”[11]153。在传统父权制下,支配型男性气质是最受推崇的,而当新的社会生产关系不断冲击性别关系和原有的男性气质观念,支配型的男性气质也衍生出一系列从属型和边缘型的男性气质。康奈尔把这种变迁的原因归结为:“女性对性别秩序的挑战,工业资本主义中性别分化的积聚过程,以及帝国的权力关系。”[12]268

随着全球经济的转型,教育机会逐渐平均,男权制度逐渐被瓦解,男性对女性的支配程度被削减,男性气质的结构被重塑,由此而来的焦虑感已经成为社会性议题。但这种男性气质的危机被认为可以用来消除性别秩序的不平等。所以康奈尔说:“全球性的性别关系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实践中的极其复杂的变化,男人和女人都必须奋力把握住这种变化,没有一个人可以在这场变化中充当一个纯粹的旁观者。”[12]118媒介盛行的男色审美,即代表了在复杂变化中,女性对仿真的媒介和符号价值的满足。“小奶狗”作为消费逻辑下的网络流行语,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由资源型经济向消费型经济转型时的产物,也是男性气质多元化的表征。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宽松自由的社会文化氛围逐渐造就了思想的解放和修辞的多元化。当“小鲜肉”“小狼狗”“小奶狗”等受到全民的关注,当不论男女,其样貌、人物设定、身体等都成为可消费的符号,新媒体的匿名性和开放性为这场颠覆性的话语提供了狂欢的场域。这场狂欢来自中国社会环境的变迁,来自消费主义的盛行和女性地位的崛起及其对传统男性气质的重塑,并最终在网络中获得释放。网络为社会发展衍生的新性别秩序提供了话语空间,并且通过女性群体特殊的表述,为某种类型的男性创造了能够识别群体身份的新修辞,在网络修辞狂欢的想象中击碎了男性气质危机并赢得阶层抗争的想象空间。自此,突破常规用语禁忌的修辞经多种变异,不断演变成特殊的语义内涵与外延。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修辞文本,勾勒出“小奶狗”一词从最初带有辱骂或赞扬意味的情绪性话语到指示性话语的语义流变过程。这场话语及其流变过程反映的是对某类群体的标签化过程,身体不再是禁忌的话题,而是可供消费的符号,它也反映出消费时代对男性群体的身体规训。所以,结合宏观的社会背景揭示这场话语背后的权利体系及群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1] 米切尔.比特之城[M].范海燕,胡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9.

[2] 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9(10):38–41.

[3]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3.

[4] 祝畹谨.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32.

[5] 梅.爱与意志[M].冯川,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87:148.

[6] “小奶狗”现象说明了什么?[EB/OL].(2018-‌04-16)[2019-05-21].http://ent.ifeng.com/idolnews/‌yuledaoxiang/special/xiaonaigou/.

[7] 伊瑞葛来.此性非一[M].李金梅,译.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2005:37.

[8] 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24.

[9] WHITEHEAD S M,BARRETT F J.The Mas- culinities Reader[M].Wiley-Blackwell,2001:14.

[10] 方刚.男性气概实践的多样性分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51–56.

[11] 吉登斯.社会学[M].赵旭东,齐心,王兵,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2] 康奈尔.男性气质[M].柳莉,张文霞,张美川,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019-06-2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ZZJH-329);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CXW015)

韩露(1986―),女,河南驻马店人,讲师,硕士。

H109.4

A

1006–5261(2020)01–0114–04

〔责任编辑 杨宁〕

猜你喜欢

气质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让鹰城的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又到了拼气质的季节,你穿对了吗?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