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化”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成因

2020-01-07丁石林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合成词词缀词根

丁石林

“X化”词族探微——兼论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成因

丁石林

(忻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山西 忻州 034000)

“X化”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它的产生和发展内受汉语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外受社会发展和语言接触的影响。当代汉语中还有很多词像“化”一样由词根语素向词缀化方向发展,成为汉语新增词汇的中坚力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频使用、词义虚化、词的位置固定;二是语言接触和人们的语用心理。

X化;产生;发展;词根;词缀化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现代汉语中“X化”结构的词使用频率很高,几乎每天都在增加,经常会看到“数字化”“边缘化”“城市化”“可视化”“泡沫化”等一系列“化”缀词。可见,“X化”结构的词能产性很强,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词族,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处在不断变化中的语言现象,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很多。

“X化”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由两个词根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如消化、文化、教化、融化,这里的“化”和之前的词都具有实际意义,均是词根;第二种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如丑化、西化、老化、网络化、信息化、多元化,“化”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已虚化为词缀。此外,近年来在报刊、网络媒体中频频出现“X化”的一种紧凑形式,在主谓短语结构中使用,如以下两则例句:

(1) 大学十化:管理监狱化;素质流氓化;kiss公开化;消费白领化;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女生恐龙化;男生痴呆化;恋爱闪电化;补考专业化。(北大语料库,网络语料《看完没笑?!你绝对够狠!》)

(2)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网络语料2018.01.28《为什么我们相信国外大学能带来好的教育,而中国大学却不行?》)

这种表达方式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幽默诙谐,很受网络媒体和青少年的欢迎。

以上两种形式的“X化”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其在性质特征、语义表达上都存在差异。本文所探讨的“X化”结构是指第二种类型,即“X化”结构中“化”为词缀的词。

语言学界的前辈对“X化”词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词性的界定上,如对“X化”语法功能的总结,对“X化”语法特点的总结,以及对“X化”结构构成限制条件的研究等。本文打算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从“X化”词族的产生和发展、性质特征、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成因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和理解。

二、“X化”词族的产生和发展

“化”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一个词,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它是怎样由一个词根语素演变为新兴词缀的呢?现代汉语中“X化”派生词构词能力又很强,那么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笔者以北大中文系语料库的语料为基础,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对其展开论述。

(一)内部原因

同其他语言一样,汉语自身具有自我调节机制[1]。

汉语词根和词缀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词缀或类词缀最初都是由词根演化而来的。“X化”派生词中的“化”在古代汉语中就已存在,且“化”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根语素。“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可见,“化”最初是动词,本义为“教化”。后“化”字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语义范围的扩大,在“教化”义的基础上开始兼表“变化”义,如从《战国策》中“大德敦化”“凡生,非一气之化也”“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知万物所造化”四则例句可看出,在古代汉语里,动词“化”的位置不固定,具有“教化、变化”的实际意义,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根语素。

朱庆祥、方梅在《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及其结构来源》一文中曾指出:双音节的大量出现是“X化”结构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2]。唐宋时期(中古以后),一方面由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变化,汉语中的词汇由以单音节为主向以双音节为主转变,如唐代诗人寒山在诗中提到的“为官治化超先辈”,《晋书》中提到的“且以训化天下”;另一方面,随着佛教的传入、兴盛,汉语中出现了很多带“化”的双音节佛缘词,如佛化、度化(众生)、虚化、显化、坐化、仙化、神化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这一时期出现较多双音节复合式“X化”结构。这时“X化”结构中“化”和之前的“X”都有实在意义,是双音节复合式合成词,“X化”结构的词数量不多,“化”还没有虚化为词尾。

到了元明清时期,笔者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CCL)发现,“X化”双音节复合式合成词的数量仍然有限,没有大幅增加,“化”的语义大多为变化、融化、消化、转化、火化、化缘等。“X化”结构不具有能产性、类推性,较为封闭,并没有广泛、大规模地流行开来。

(二)外部原因

社会的发展变迁和语言接触是“X化”结构的词演变为派生式合成词的重要推动因素。

语言产生于社会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也随之发生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外民族间的交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频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产生了一系列新事物、新思想。为了简洁准确地表达这些新事物,语言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汉语“X化”中的词尾“化”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最初是日语对英语中的词尾“-ize”“-ise”的译法,后汉语又从日语中借入[3]。此后,汉语通过词汇的聚合关系又类推创造出一系列“X化”结构的词。

费维宝进一步证实了汉语词尾“X化”相对应的英语动词前缀是“en-”“in-”,动词后缀是“-ate”“-en”“-ize”“-ise”“-fy”[4]。这些英语动词词缀都具有“变成”“使变成”的意思。这也同时印证了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是“X化”派生式合成词产生的重要原因。语言接触进一步加速了“X化”结构的词演变为派生式合成词。派生构词是屈折语重要的构词方式,派生构词法具有开放性强、能产性高、类推性强的特点,所以“X化”派生式合成词产生后以爆发式的方式产生了一系列“化”缀词。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X化”词族中的“化”是汉语中本身就有实际意义的一个词根语素,由于汉语词汇系统自身的发展演变,词汇由以单音节为主向双音节为主转变,再加上20世纪初整个世界大环境的影响,尤其是西方语言对汉语的影响,“X化”逐渐由复合式合成词向派生词转变。“X化”中“化”变为词尾后,由于汉语词汇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又加上汉语自身强大的类推作用和同化能力,“X化”词族数目日益增多,构词能力增强。

三、“X化”词族中“X”的性质特征

“X化”词族中“X”的性质特征主要包括音节特征、词性特征和语义特征。

(一)“X化”词族中“X”的音节特征

“X化”结构中“X”音节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如绿化、美化、老化、催化、氧化、沙化、矮化、正常化、边缘化、规范化、法制化、城镇化、泡沫化、全球化、美国化、空壳化、流程化、家族化、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工人阶级化、资本主义化等。其中“X”为单音节的“X化”结构数量较少,这类词大多是“化”刚刚虚化为词尾时产生的一些“化”缀词。“X”为双音节的“化”缀词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产量大、能产性特别强。“X”为多音节的“化”缀词数量最少,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CCL),只收集了很有限的一些,无论是从语义上看还是从结构上看,这类词都带有明显的语言接触的痕迹。如:

(3) 推进军国主义化,是日本右翼乐此不疲的狂热举动。(腾讯网《揭开日本新右翼的真实面目:为军国主义化开道》2015.09.23)

从词源上说,中文的“军国主义”一词来自日本汉字,是二战之前日本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军国主义化”是“军国主义”思想发展的趋势。可见,“军国主义”是在语言接触中产生的词,“军国主义化”是汉语根据语言类推作用构造的一个词,是汉语自己创造的“X化”词。

“X化”结构中,双音节“X”占绝对优势,这也符合现代汉语词汇结构中双音节复合式合成词占绝对优势这一规律。

(二)“X化”词族中“X”的词性特征

从“X”的词性上看,“X化”结构中绝大多数“X”是名词性的,形容词性占一部分,动词性所占比例最小,只有极少部分。“X”为双音节的“X化”结构的词大多数是名词性的,如城市化、市民化、民族化、大众化、生活化、合理化等。“X”为单音节的形容词有简化、弱化、软化、绿化、美化、丑化、优化、恶化等;“X”为双音节的形容词有正规化、合理化、精细化等。“X”为动词的有进化、退化、扩大化、缩小化等。总体而言,名词性的“X”都是开放性的,而形容词性和动词性“X”大都是封闭性的。

(三)“X化”词族中“X”的语义特征

“X化”结构的词能产性超强,但并非所有的词都可进入“X化”结构,能进入“X化”结构的词具有哪些语义特性呢?秦华镇在《“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一文中提到,能进入“X化”结构的词语,其意义应具有“可延展性”,可以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延展,如“理化、大众化等,也可朝着我们憎恶的方向延展,如妖魔化、痴呆化”[5]。当然“可延展性”应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

此外,能进入“X化”词族中的词还具有“性质特点义”这一特征,即“X化”词族中“X”总是具有一定的性质特点,“X化”入句后使前者具有“X”所具备的这一性质特点。如:

(4) 中国城市发展存在不均衡,城市等级化、开放度较小等问题。(新华社,2004.08.新闻报道)

(5) 当前,全国对外开放已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1994年报刊精选)

从例(4)中可看出,当前中国城市具有不同“等级”这一性质特点;例(5)中全国对外开放具有“纵深”这一性质特点。“X化”词族核心语义是“变成或使成为X所指的事物”,当然“X”应具备一定的性质特点,其他如等级化、堡垒化、纵深化、分散化、精细化、空壳化、纤维化、严格化等也是如此。无论是“可延展性”还是“性质特点义”,它们都不是绝对割裂的,而是交织在一起,因为任何词义都具有模糊性,“X化”入句后“X”的语义特征并不是非此即彼、清楚明了,而是具有多样性、抽象性。“X化”词族中“X”从具有“可延展性”到具有某种“性质特点”,“X化”词族的语义范围扩大了,它所承载的外延也越来越大。

四、从“X化”词族看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的成因

从“X化”词族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化”原本是中国本土固有的一个词根语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化”也在不断变化。外受印欧语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内受汉语自身语言系统的调整,“化”由词根语素向词缀化发展。近40年来,汉语词根语素向词缀化方向发展的词还有很多,前缀如“半~”“反~”“前~”“后~”“亚~”“超~”“多~”“零~”“软~”“硬~”“准~”“非~”“泛~”“次~”,后缀如“–族”“–门”“–客”“–性”“–家”等。促使当代汉语词根语素词缀化的成因有词汇系统内部原因和语言外部原因。

(一)词汇系统内部原因

语言之所以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在于它在人们运用过程中不断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新时期,促使词根语素词缀化的因素主要有高频使用,词义虚化,词的位置固定,语言的类推机制和经济机制,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统一等。

高频使用是促使词根词缀化的重要原因。笔者通过检索北大语料库发现,派生式“X化”结构的词使用频率很高,能产性也很强,使得“化”由词根向词缀方向发展。现代汉语词汇主要以复合式合成词为主,派生式合成词和重叠式合成词很有限,但到了当代,汉语的新增词语大多是派生式合成词。原因是当前社会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适合用这些类词缀来表达,汉语派生新词以其言简意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和其在各种传媒的高频使用,使得汉语中原有的一些词根语素快速向词缀化方向发展。

“X化”结构中“化”在同一位置的高频使用会促使其词义虚化,由最初的“教化、变化”义变为“向……的趋势发展变化”,当“化”的意义进一步虚化、泛化时,它已向词缀的方向发展。因此,“语素意义虚化可以引起词的组合功能改变,从而走上词缀化道路”[6]。

当“化”以词根语素出现时,词根和词根组成复合式合成词,它的位置不固定,如变化、教化、消化、文化、融化、化解、化繁为简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化”高频使用,语义逐渐虚化,位置开始趋于固定,进而演变为词缀。

类推,又叫“类比”,就是以语言中某些形式为标准,使另一些形式以它们为模板,从而构造出新形式的一种方法[7]。当代汉语中新产生的一些派生词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能产性,类推机制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事物、新现象,人们为了简便易行、易于理解,便仿造已有派生词结构,借用汉语中原有的词根、词缀,运用类推机制创造了一系列新兴词语。以“化”为例,现代化、市场化、经济化、信息化、工业化、全球化、电子化、多元化等一系列的“X化”结构的词语产生即是如此。

经济原则也叫省力原则。人们在运用语言时也遵循省时省力、言简意赅的原则,以较少的新词表达更丰富的新义。派生新词语之所以被高频使用,其中经济原则起了一定作用。如“信息化”就比“社会经济向以信息和知识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表意更为经济简洁。某种程度上,类推机制也是经济原则的体现。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基本关系。语言之所以能用有限的词表达无穷无尽的语义,就是因为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起作用。当代汉语中由词根词缀化产生新兴派生词的过程,也是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起作用的过程。派生新词语的生成通常是以原有的词语结构为基础,保留类词缀语素,替换另一语素,从而构成新词。被替换下来的词形成一种聚合关系,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从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时代化、合理化等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看,呈现为一种组合关系,而法制、规范、制度、专业、时代、合理等词又具有某些共同的语义特征,有共同的形式标志,在同一位置上可以替换表达不同的意义,构成聚合关系。

(二)外部原因

从“X化”派生式合成词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新事物、新观念的产生;语言接触;人们的语用心理。

当代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层出不穷,原有的词汇、词义不能很好地表达新事物,而运用复合式构词法创造新词,会增加人们的理解、记忆负担,不便于快速流通。派生构造新词易于理解、方便快捷,可大量类推、快速传播,很快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汉语派生式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加速了词根词缀化。

改革开放以来,英汉语言接触尤为频繁、广泛。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词语的借入,也表现在构词法方面。英语中派生构词法是一种主要的构词手段,就如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一样占主要地位。当代汉语派生新词语的大量出现与语言接触背景下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7]。

派生式构词法言简意赅、准确生动、易于理解、类推性强,人类又具有求新、求异、求简的天性,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加上网络传媒的推波助澜,使得派生式新词语快速传播,这也进一步促成了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现象。

笔者通过对“X化”词族的产生、发展、性质特征的探讨,认为当代汉语中有一系列的词根语素向词缀化方向发展。新增词语大多由派生式合成词构成,派生式合成词的构词能力显著增强,说明汉语的构词方式也在发展变化,在汉语合成词中派生构词的地位比以往更重要。派生新词语成为汉语新词的重要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不外两个方面:内受汉语自身发展的影响,外受社会生活发展的影响,再加上人们的语用心理,共同促成当代汉语词根词缀化现象。派生新词语既能生动形象地表达新事物,也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方式。

[1] 孙艳.现代汉语词缀问题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5–58.

[2] 朱庆祥,方梅.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及其结构来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52–155.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311.

[4] 费维宝.汉语词尾“–化”及其英语对应项之词源与研究现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5–28.

[5]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6–78.

[6] 张新红.汉语词根词缀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7] 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2019-06-11

丁石林(1979―),女,山西原平人,讲师,硕士。

H146

A

1006–5261(2020)01–0109–05

〔责任编辑 杨宁〕

猜你喜欢

合成词词缀词根
词根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Matching单词连一连
外国学生习得类词缀“感”的偏误分析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词语小超市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