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探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中医药共同体

(广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重要的特征,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对于促进当前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关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的统计,每年有大量的东盟国家学生在我国接受中医药教育。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从属于教育国际合作的组成部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在教育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变革,这是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的时代担当。

1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东盟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东盟留学生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人类共处于一个地球家园,共同面临着各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其中,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是当代世界的非传统安全威胁,需要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构建一个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的医药文明是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有力手段。东盟留学生来我国学习中医药,回国后可以服务本国民众,提高东盟国家国民健康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为提高世界民众的健康水平贡献力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不仅要传授东盟学生中医药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培养学生树立为人类共同利益谋福利的观念,并用其所学的专业技能攻克各类疾病,为促进传统医药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为促进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贡献智慧和力量。

1.2 有利于人类医药文明的交流互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上要求“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并不是把所有民族国家的本土知识和文化置于一个统一的世界标准之下,它所倡导的是一个差异互补的、多元化的、不腐蚀本土或地域性文化的自我认同的国际合作[2]。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领下,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应该是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传统医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虽然东盟留学生来我国主要目的是学习中医药文化,但是我国不能以中医药文明唯我独尊,贬低他国的医药文明。因为每个东盟国家都有其独特医药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文明没有优劣之分,世界是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状态。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医药文明应该相互交流互鉴,共同为解决人类疾病而努力。

2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东盟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建议

2.1 培养东盟留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

2.1.1 增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课程

高校不仅要为东盟学生提供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还应该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设置相关的课程,让留学生认识中国为解决世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已经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对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使东盟留学生与我国人民在价值理念上找到最大公约数,认同和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从行动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2.1.2 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对东盟学生进行中医药专业课程授课时,要在教学设计中渗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第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上提倡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国与国的交往新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东盟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知识,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民心相通,进而为促进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奠定民心基础。教师要鼓励东盟学生学好中医药知识回国服务本国民众,激励他们担当国与国和平交往使者的职责。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上提倡共同应对世界的安全威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东盟学生认识到:学好医学专业技能能够应对疾病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就是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贡献。第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上提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共赢的方向发展。据统计,“东盟学生在学成回国后不少人在当地开设诊所、药店、保健康复中心、中医培训学校等,组织了中医药学会、中医师同业公会等民间机构,促进了当地中医药的发展。”[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本领,为促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做贡献。第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文化上提倡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使东盟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医药文化以及中医的各个学派都没有高低贵贱和优劣之分,医药文化只有相互交流借鉴才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上提倡保护共有的地球家园。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告诉东盟学生中医药所具有的绿色环保性,在开采中药资源和进行中药生产时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2.1.3 在服务管理中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东盟国家包括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柬埔寨、菲律宾、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10国。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绝大多数不如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倡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霸权主义。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我们也要带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富裕起来,为共同繁荣的世界做贡献。我国高校对待东盟留学生要增加人文关怀,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比如,可以增设东盟学生奖学金,帮助其减轻经济压力。有学者对来广西进行医学专业学习的东盟留学生进行调研,学生对“奖学金设置”的满意度只有33.2%,学生反映“奖学金种类太少”“奖学金金额低”[4]。我国要根据东盟学生的需求,适当设置种类多样的奖学金并提高奖学金的金额,吸引和帮助更多的东盟学子来华学习。再比如,高校应加强制定和完善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为留学生配套现代化的教学、生活设施,专门派留学生管理人员进驻公寓为留学生排忧解难等。

2.2 增强东盟留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业能力

2.2.1 构建具有东盟医药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东盟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的首要目的是学得一技之长,回国后以此谋生就业,发展传播中医药事业。因此,面向东盟学生的中医药教育改革要以坚持以东盟学生为本。首先,要构建符合东盟国家医疗卫生实际情况的中医药课程和教材体系。我国高校要充分研究东盟国家的疾病谱、发病原因、病源及当地卫生需求状况,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国界的传染病和流行病的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其次,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医药课程和教材体系。面向东盟学生的中医药教育要与学生今后回国参加执业考试相衔接,为东盟国家培养适用的高素质国际医学人才。再次,增设《中国东盟医药卫生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国东盟卫生与政策》等课程,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日益密切的形势下,有利于东盟学生未来的就业。

2.2.2 提高面向东盟留学生的中医药教育的师资水平

担任东盟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教师必须既具备扎实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并且还要有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但目前这类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力量还非常缺乏。许多教师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但口语表达困难,难以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导致留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水平不高,对留学的满意度不高。针对这种状况,必须要提高东盟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师资水平,可以通过聘请外教培训或者将教师送出国外进修,加强学科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和临床带教能力,还可以“打破校级之间的壁垒,联合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师资库,争取实现中医药国际教育教师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发展。”[5]

2.2.3 创新东盟留学生中医药教育的教学方法

东盟留学生在我国学有所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学质量的高保障。因此,增强东盟留学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业能力,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要联系东盟学生的实际,实施针对性教学,才能提升东盟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东盟学生在中国的学习时间有限,中医药教育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可以采用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SDL(自导性学习)、整合性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许多东盟留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不能在中国完成全部学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远程授课、学生和教师的网络互动,让留学生在本国完成学位论文,以减轻留学生的经济负担。高校还可以“建立留学生业余学习帮扶团队。帮扶团队由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组成。教师团队以退休教师或校外名医为主,学生团队以外语基础较好的研究生为主。”[6]帮扶团队充分整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同辈群体和专业权威两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帮助留学生解决专业、生活、文化交流、就业等多方面问题。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中医药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爱的共同体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