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公平视角下的弱势群体读者服务保障研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平图书馆资源

(固始县图书馆,河南信阳 465200)

社会公平是创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基础之一。在如今的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公平是每位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有义务确保公民能够得到信息公平。

1 信息公平与弱势群体的界定

(1)信息公平的定义与现状。公平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目标之一。信息公平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分配时所呈现的平衡以及对等状态。信息公平主要表现为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基本信息能力的保障[1]。

就我国经济社会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的必需品,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已然成为习惯。然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在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和效益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信息获取的两极分化态势。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的信息不对等与不公平已经影响了公民实现信息公平的基本权利。

(2)弱势群体的概念和类型。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一般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长期患病等;而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下岗职工、贫困农民、农民工等。由于这些人群或是因为外部因素或是因为内部因素而造成相对弱势,所以在信息利用的公平方面也会相应成为弱势。

2 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服务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满足弱势群体本身的内在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弱势群体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竞争力较弱,但他们在精神上的需求是应该被满足的。如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他们自身的条件限制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可是他们一样有精神上、文化上的需求,他们一样有获取信息公平的权利;而对于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来说,想要改变自身命运,必须依靠知识的力量,那就更加需要文化教育方面的信息资源。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开展弱势群体读者服务对满足其内在需求是有重要意义的。

(2)有助于公共图书馆文化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2]。可见,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中就具有公益性和社会性,为每一个读者服务,履行信息公平,发挥文化教育职能,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公共图书馆的设置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能够享受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扶助弱势群体,为弱势群体的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

(3)有助于营造书香社会,助力文化强国。作为公共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公共图书馆在文明传承、文化惠民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不可或缺[3]。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弱势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群体一样,需要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更加需要公共图书馆多措并举加强对弱势群体读者服务保障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构建和谐社会。

3 保障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公共图书馆在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公共图书馆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和机构,因此,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尤其是在开展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的工作中,保障弱势群体的信息公平与其他权益是公共图书馆的应尽之责。

(2)系统性原则。图书馆应具备为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的能力,从制度保证上、日常工作中、监督评估方面都应有系统完善的工作体系,要从整体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进行关注和保障[4],将服务弱势群体读者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

(3)开放性原则。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有限是现实状况,但弱势群体的需求却是在不断提高的,要想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图书馆就要勇于创新,寻求突破,加强与各方的写作,以开放的心态和姿态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服务,并帮助他们解决在信息资源获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4)培养性原则。对于社会性弱势群体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来获取自身能力的提升,帮助自己改善现状。因此,图书馆应着力于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弱势群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创新能力,提升弱势群体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 信息公平视角下提升弱势群体读者服务保障能力的对策思考

(1)理念层面:坚持公平原则,树立服务意识。首先,应转变工作理念。弱势群体具有获取信息资源,寻求信息公平的权利。公共图书馆应树立服务意识,将工作重心放在读者服务上,将服务理念贯穿服务全过程,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在细节处为其着想,保护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如杭州图书馆[5],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全面开放,特别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尊重,这就是公共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最好体现。

其次,应优化服务品质。服务始于爱[6]。在为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的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将“爱”化为行动,传递到弱势群体读者中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权益。

(2)制度层面:建立长效机制,体现人文关怀。目前来看,我国已经颁布了《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来保障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开展。那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制定针对弱势群体读者服务的相关规定条例,建立科学合理的保障弱势群体信息公平与其他权益的长效机制,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构建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机制,从言行举止中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爱,进一步提升对弱势群体的服务保障能力。

(3)资源层面:丰富馆藏建设,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加强馆藏资源建设。为满足不同弱势群体的不同需求,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区域特点和读者群情况,采购所需要的阅读资源。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工作方法,创建为特殊群体定制的数字化资源与检索工具,如建立专门针对盲人的网页电子系统等[7]。

二是加强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进行改进和完善。如增设残疾人或老人方便使用的专用设施和无障碍通道,为儿童专门设置的阅览室等,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多元化的辅助设备,如盲文待机、有声字典等,帮助弱势群体更好地进行阅读体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保护他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权利。

三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首先应具备服务意识与关爱之心,对弱势群体不能产生歧视的心理,在为他们服务过程中更要拿出百分百的真心与耐心,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其次要定期进行人员培训,或引入一些懂盲文、会手语的人员,以便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4)技术层面: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服务方式。一是要构建大数据技术基础上的网络共享资源平台。在网络技术愈加成熟发达的今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被运用。公共图书馆拥有庞大的阅读数据资源,更具有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共享资源平台服务大众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在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服务保障的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并根据需求推送信息服务。此外,针对弱势群体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应加强线上与线下的双通道建设,方便弱势群体更加快速方便地查阅信息资源。

二是要加强共享合作,强化信息公平。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与社区、高校、企业开展合作,扩大信息资源的覆盖面,从网络技术上将区域内、行业内或有合作关系的单位的馆藏资源联合起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使其登录网络或到图书馆就能够查阅更多、更广范围内的数据资源。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图书馆还可以与社区合作提供上门服务,开展文化帮扶服务,切实为弱势群体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给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方式,保证弱势群体的信息公平,公共图书馆必须及时转变工作理念,创新服务思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各个单位组织的共享合作,才能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延伸,才能更好地为弱势群体服务,提高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数量,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公平图书馆资源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笨柴兄弟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公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