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的实践途径探析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融通大学语文专业课程

(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在高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然要求。但是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对于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缺乏有效认识,导致各项教学改革措施难以全面实践。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要从专业化角度分析,对教材内容合理编排,挖掘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从多个角度对语文课程教学知识进行分析,对各类作品深入解读。在大学语文作品展示过程中要突出各类作品基本载体作用,提升教学审美特征与人文精神。基于专业课程教学视角挖掘教学内容,完善语文课程教学内涵。要对大学语文与专业教学理论基础进行融合,促进教学改革活动全面开展。

1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的背景

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开始,要求高等院校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各类教学条件,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全面开展教学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有重要位置,在教学中要全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在职业院校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中,未能录入大学语文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良好重视度,教学课时设定不合理,对教学成果具有较大负面影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课程开展中,课程教学边缘化问题较为突出,在课程教学课时分配中,主要是受到就业发展导向、技能培养目标影响,在教学中会对大学语文此类基础教学课程课时随意压缩。加上教材各类版本较多,内容复杂程度较高,有诸多内容存有重复性。有部分高职大学语文学科教学中选取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课堂教学氛围较差。在目前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中,要通过课程融通设定对应的教学项目促使教学活动能全面开展。通过多类教学方法应用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常识进行培育[1]。

2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的意义

2.1 理论层面

在个人专业能力发展中,为了在今后学习与发展中能有效适应各类岗位发展变化要求,要注重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与发展能力。其中主要有创新革新、自我学习、信息处理、问题阶段、团体合作等能力。在现代化高职教育发展中,对人才进行培育要注重提升其合作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其中语言文字表达、信息处理、自学能力培育与大学语文教学课程之间具有较大联系性。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与大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能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考察,从个体专业能力发展基础上实现语文课程全面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育[2]。

2.2 实践层面

首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能帮助学生明确在受教育阶段大学语文重要意义,从思想层面上全面转变大学语文边缘化问题。其次,能有效强化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的联系,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学习没有主次划分。在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发展中,不能片面追求大学语文要为专业课程教学所服务,二者之间应用处于相互补充地位,这样能有效拓宽学生综合学习思路。在大学语文专业化教学中,与各类岗位专业课程开展属于互补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将二者能相互衔接与融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不能偏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核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进行锻炼。在高职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教材挖掘,还要强化对各类作品深层次理解,提升审美度,对实现大学语文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3]。

3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融通的实践途径

3.1 思想心理的融通

大学语文在各类学科中属于基础学科,能对学生文化知识素质进行培育,全面拓宽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视野,帮助学生确定知识结构。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论参与到哪种专业课程学习中,都要对其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培育,奠定语文学习基础。所以目前在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融通之前在心理方面便要有效融通,能明确融通思想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依照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对教学方法合理取舍,突出专业教学特征[4]。例如,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可以从中英文联系出发,通过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在英语翻译中,借助中文进行推导,表达各类语言意象。将中国与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对比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教学内容的融通

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融通中,在专业化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延伸性训练。大学语文属于大学阶段重要基础课程,教学知识基本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学习与教学均是语言活动。在专业化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进行培育。首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要对专业课程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主要目标进行分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适度补充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文学类作品比重。其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说明与集中反馈,保障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能全面提升。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比如,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能完成某项项目训练任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要求各个学习小组在项目方案拟定与实施中能进行有效交流。对方案可行性与试试效果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对方案进行规范化写作,这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有效延伸。

3.3 教学方法的融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效与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大影响。目前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要对学生基本学习现状与专业课程学习特征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进程合理调控[5]。有部分学生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各类知识点学习中要在更为直观化的环境中进行。从教学实践中能得出,在教学中确定具体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能有效适应高职学生发展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取实践训练法、直观演示法、引导探究法等。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各类专业特点,对教学情境合理设计,比如,高职学前专业要求学生能掌握舞蹈技能、音乐知识、美术绘画能力等,还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例如,在诗歌部分学习中,可以借助弹、唱、跳等更为活泼的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后依照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改编。在课前组织几分钟交流时间,引导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收取,促进学生学习思考,对各类作品进行多层次解读。让学生能对自身理解表达能力进行锻炼,在学习中还能与专业课程学习相互融合。

3.4 课外拓展活动的融通

课堂教学仅仅是完整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转变学习态度,还要开展课外拓训练。比如,在全面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引导学生能阅读经典文学作,根据学生自身兴趣与所学专业,设定对应的阅读书单,建立文化墙,为学生推送更多富有正能量的作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是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实践方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除了各类实践活动开展,在校内要定期组织开展职业观、价值观主题辩论活动,开展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建立第二学习课堂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行重点培育,强化学生人文素质,促使常规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连接[6]。

3.5 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团队的融通

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相互融合渗透中,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队伍要全面协作,做好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突出重点,为专业课程有效服务[7]。在专业课程中保持大学语文原有活力,促使此类课程教学作用全面提升,培育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要顺应学科融合内容,基于科学发展观与就业发展导向对学生展开技能培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8]。

4 结语

综合上述,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能有效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对学生文化素养进行培育。在教学中,将大学语文与专业课程有效融通,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创新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发展要求,能推动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融通大学语文专业课程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什么是绥芬河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