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改探索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平时成绩电工电路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非电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电知识的重要课程,兼有基础性和工程性的特点。各非电类专业在培养方案中大都将该课程确定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过渡到了实践,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举足轻重。

独立学院,其办学理念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1],所以很多专业都开设了《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但由于三本院校的学生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在学习这样复杂而重要的课程时,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十分困难,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当前急需思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 独立学院基本情况

1.1 学生基本素质情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初期的独立学院为第三批次本科录取,后期高考改革,本科第二批录取和第三批录取合并。但即使如此,在本科录取过程中,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仍为最低,一般比一批本科分数线低100分以上。这么大的分数差异,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基础往往比较薄弱。

1.2 教学现状

很多独立学院是由一些知名大学筹办的,所以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之间关系非常紧密,往往最大化地进行资源共享[2]。无论是教学场地、师资力量,还是办学理念、专业课程设置,独立学院与母体大学往往差异不大。

这种做法在独立学院成立初期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并能依仗母体大学的声望提高生源质量。但随着办学的深入,其弊端也逐步体现。学生的基础薄弱,但仍按照母体大学的教学要求执行。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了解非常吃力,更谈不上深入掌握。这个矛盾在独立学院办学超过10年后日益凸显,急需解决。

2 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现状

2.1 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家是2014年度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各省经过筛选,有一批独立学院进行了相关的改革,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2 基础课程分级授课

独立学院的生源一般入学分数较低,且各省的生源差异巨大。因此,很多独立学院在新生入学后,会进行一些基础课程的分级考试,如数学、英语。根据考试分数,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重新分流,不同成绩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甚至不同的授课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种做法确实在大学一年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电工技术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3.1 教学内容调整

目前,该校开设《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专业包括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这些不同科类的非电专业,对电工学的知识有不同的要求。以往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模式强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视作为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的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和延伸,忽略该课程在各学科应用中的差异。为了使学生获得专业强化的电工理论体系,该课程在传统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专业特色教育,为学生今后学习和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传统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理论和电机学两大部分。电路理论介绍直流电路、线性一阶暂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电机学阐述变压器和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对各专业教学大纲及主要应用领域的调研,该校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调整:针对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设计的要求,重点介绍暂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和电机学知识,适当引入继电器接触器系统;针对化学环工专业掌握各类化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强化电工学中强电和设备使用的内容;针对建环专业供热和制冷工程学的要求,详细介绍三相交流电路和电机;针对热能专业关于掌握发电设备原理及应用的要求,对暂态电路、三相电路和电机进行重点分析讨论。

通过基于专业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教师根据专业特色选取一定的实例,通过对专业应用的介绍,引出该课程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课堂授课改革

电工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工学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抽象、公式复杂、推导繁琐,基于以上原因,各高校一般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板书教学有利于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但其授课方式枯燥、授课节奏缓慢。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通过演示课件,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而形象。

近年来,随着手机使用的普遍化,很多基于手机的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得以应用[3]。通过这些在线课堂管理平台,如“课堂派”,为该师及学生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提供便捷的课堂管理、课上在线抢答、课堂小测验、课件分享、分组在线讨论等服务,相当于每位学生手中多了一个显示屏,在有限的课堂硬件条件下,提供了更多的授课方式。

除了基于各种硬件的授课方式革新,授课理念的变革同样重要,如对分课堂[4]。对分课堂的本质就是加强课堂讨论,它把授课时间分为老师授课和学生讨论两部分,具体分为讲授、独学、讨论、对话4个环节。讲授,即教师先讲,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独学,即独立思考,各人理解,形成成果。讨论,即小组化,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对话,即教师答疑,解决高层次问题。

3.3 引入网课授课

近年来,高校的培养方案的总体调整方向是削减学分、缩短授课课时。有限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很难做到所有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在课堂授课的同时,开设网课平台,为学生课下的预习、复习创造条件,已成为授课方式的一个重要调整方向[5]。

根据调整后的授课内容,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录课室,聘请学校的名师进行视频课程的录制。在学校网页的平台上,搭建网课平台,让学生能通过校内网址观看视频课程,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对原有课堂的一次性授课进行补充,保证学生内容学习的完整性。网课平台除了提供视频课程之外,还可以制作课程的题库,让学生可以在网课平台上进行在线测试。另外,“在线提问”可以把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提问难”的问题。

3.4 考核方式探索

考核,不仅是为了标定学生的成绩,更是为了通过这个环节督促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才能更全面地考查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工学课程,在课堂授课的同时,还有一定课时的实验环节。所以,传统的考核分为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三部分[6]。

试卷考试,是课程结束最后的考核方式。通过试卷题型调整,增加综合分析试题的比重,督促学生更深入的学习,避免“死学死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汇程度。平时成绩的调整是革新的重点,通过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度,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根据每一次的平时成绩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速度和教学方式。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可以有多种,课堂抢答、分组辩论、章节知识点的小测,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小规模的答辩。由于一般院校的电工实验都是分小组进行,所以如何对各组内成员的实验成绩进行区分,是很值得探索的方向。

4 教学改革实践

近年来,我们已经将上述的一些改革思路在《电工技术基础》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板书授课的同时引入多媒体教学,通过一些动画的电路图形,让学生对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立体的电路图像,让学生对节点、支路、回路、树支、连支、割集等抽象知识更具象化。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课堂派”,进行课堂点名、课堂抢答、随堂小测试。引入对分课堂的理念,在一些重要且抽象的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采用对分的形式。通过课堂讨论,避免教师“吃力不讨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派”的课堂互动还是对分的分组讨论,这些环节都按比例纳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除了实验过程考核和实验报告打分之外,引入小组答辩环节,避免滥竽充数。

5 结语

《电工技术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改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作为一门工科的课程,枯燥、抽象、晦涩仍是课程的标签。如何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为后面的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仍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平时成绩电工电路
电路的保护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平时成绩对于学期总成绩的影响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