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辅导教师心理学高校学生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四川眉山 620860)

在新时期的教育管理中,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心,将教育管理心理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教育管理心理学与传统的管理工作不同,具有良好的人性化特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想法和内心动态。从而加强高校对学生管理的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以高校的学生为对象,学生的心理想法和日常行为作为基础,在管理工作中融合西方教育管理学与心理学,形成一个知识体系[1]。教育管理心理学是根据我国教育管理实践进行整合,循序渐进成为适合我国高校管理的一门新型学科,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管理工作的缺陷与不足,推动了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且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新时期教育心理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顺应了我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2 影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2.1 环境因素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全新的人事制度和市场竞争都对高校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经常与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相悖,造成了学习和实践的冲突。同时大学生是一群比较具有激情和活力的青年群体,对社会和人生都有比较高的期盼,对国家问题、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比较敏感,容易对现实中出现的不理想现象产生不满,对自我产生抱负,以及对自身能力存在困惑和不肯定,从而出现焦虑、消沉等不良现象和心理[2]。并且长期以来,高校教育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和就业率,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教育,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较强,但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较差,身体素质下降,不适合学生进行激烈的学习和工作竞争,甚至出现学校的教育理论与学生的工作实践相脱离。而且学生的家庭教育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和性格的关键。现阶段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人生价值观和教育方法不当,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使学生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2 学生因素

目前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首先大学的教学方式与高中不同,开始提倡自主的开放式学习,竞争压力大,使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并且高校的学生开始步入青春期,出现恋爱的现象,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极大的影响,产生矛盾时也无法理性的解决,思想比较偏激,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自杀的案例在提醒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其次由于学生在生活上得到家长的细致照顾,在校园的集体生活中,会出现生活和饮食的不适应,无所适从,导致有的学生埋头读书,有的沉浸在网络中,不能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不能良好的释放学习的压力。而且长时间的上网或打游戏,会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影响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对社会产生悲观、沮丧等心理障碍。从而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性格孤僻高冷,不愿意与同学接触,逐渐脱离大学校园生活的群体,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就会使学生与社会出现矛盾,无法胜任工作需求。

3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3.1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新时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中,学生的高校教育的主体,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首先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人性化,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3]。学生的所有行为都是由动机所支配的,高校要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激发学生的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产生愉快且自豪的心理。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要充分了解学生在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并要及时的满足学生,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问题,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高校管理者要帮助学生走出成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要主动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掌握,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3.2 强化心理辅导

高校的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高校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正确三观的场所。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树立平等自信、互相互爱的原则,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4]。首先高校管理者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展开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尝试走入社会。其次高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心理自卑、有障碍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注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式,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拥有更加成熟的心理。同时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承受心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加强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心理学都是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是高校心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首先高校要加强对心理辅导师专业素养的培训,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素养[5]。并且高校心理辅导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明确自身的职责,帮助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为学生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心理学方案。心理辅导教师要在不同的阶段建立不同的期望目标,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完善学习目标和工作意识,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其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高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灵活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脱离心理阴影等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 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关键步骤

4.1 理论调查和分析

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一定的调查数据为理论基础。首先高校管理者要深入到学生的内部,对学生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来了解高校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心理诉求,获得真实的学生心理成长信息[6]。调查数据是高校管理工作应用教育管理心理学是主要资料,要重视对调查数据的综合分析,来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方案,实现对学生的科学管理。其次高校管理者要以公平的姿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信任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对其敞开心扉,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心理学深入人心,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4.2 反馈效果和实践

高校要建立管理工作效果反馈机制,可以多角度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变化。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反馈效果的分析,来把握学生的内心变化,建立相对应的反馈机制,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大化地为学生创造健康成长[7]。并且要针对在思想和行为上需要改正的学生,要做好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校园的发展方向,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实现教育管理心理学民主化,来适应学生的心理,弥补个体中存在的差异。而且高校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品格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管理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通过高校管理者与心理辅导教师丰富多样的手段,对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利用相关的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心理和行为,摆脱心理阴影和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高校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辅导教师心理学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七 彩 画 廊
How to get relaxed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More developed,more near-sighted
Freedom belongs to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