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格局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研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宿管大思大思政

(江南大学北美学院,江苏无锡 214000)

党的十九大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程有人,全方位育人,做到身心一致,良好的教育与健康的心理一起发展,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研究的深入,我国高校基本形成了“大思政”教育模式,成为了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事业的基石与指明灯。

1 “大思政”教育理念

“大思政”指高校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资源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前进的基础。其根本点是在通过将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本身的成长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基于反馈的情况,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改善与升级[2]。“大思政”教育理念有一个前提:需要全校教职工都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和宿管。大思政在借鉴传统的教育模式的优势基础上,对教育进行了创新。

2 “大思政”现实意义

(1)促进“立德”与“树人”的统一。如今的社会注重人才的培养,学校、家长与学生自己都注重成绩,注重学习十几年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树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中心位与主旨,学校安排的课程基本上也都与专业知识挂钩,就算有思想教育的课程,也在极大程度上变相成了专业课,这一现象说明“立德”逐渐被人们遗忘,即使国家一直在宣传思想教育的重要性。而“大思政”教育注重全校教职工,全体家长或者甚至全社会都需要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做到全方位开展工作,使“立德”与“树人”成为一个整体。

(2)寓教育于实践。现如今,我国的高校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在教室里听教师讲授书本上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日,依旧如此。最终,学生掌握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但也在极大程度上成了所谓的“书呆子”,因为他们脱离生活太久,“实践”对他们来说也变得毫无意义。“大思政”教育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了高校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必须与生活结合起来,推动实践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枯燥的想法,并且在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使学生充满正能量,面对每一个新的“明天”。

3 基于“大思政”而提出的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路径

3.1 思政主渠道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思政辅导员是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教师。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于人的工作、关于学生的工作,所以应该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政治品质、文化素养前提下,围绕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具有健康人格,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我们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辅导员可以算是与大学生最亲近的教学团队中的一批人,对每位大学生的日常习惯、兴趣等方面都比较了解。因此,作为思政主渠道的重要实施者,应该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增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衔接性。

(1)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首先,思政辅导员应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是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其次,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具有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时根据表现提出解决方案,并时刻关注该大学生改善心理健康问题的进度,及时调整方案。

(2)加强宣传教育。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大学生会因为学业、人际关系、寻找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而拥有较大的压力,会变得焦躁,从而影响他们的自我发展。所以高校首先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让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思政辅导员要使大学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事情,做到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其次,学习是大学生主要的眼前任务,所以思政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让大学生明白拥有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同时,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思政辅导员需要推进自己与大学生的关系,尽可能组织较多的课外活动,让学生们融于生活,乐于实践,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们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3)建立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由于思政辅导员日常工作比较繁重,没有办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所以可以在课余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做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试,要提前告诉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内心做出选择,对待这一份测试要严谨认真。然后思政辅导员要依据测试结果对每一位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整合并制作成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3],以便辅导员可以及早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让其心理健康问题尽早得到解决。因为心理测试与建立信息库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保密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学院要按心理测试的专业要求开展此项工作,保证学生有序地参加测评。在归档测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方面,学院要对数据严格保密,只有学校领导与思政辅导员有权利查看资料。

3.2 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大学任课教师不像高中时期的任课教师,学生可以在学校找到他们。大学中,任课教师一般上完课就离开学校,所以,与大学生的相处时间只有短短的上课时间,而且基本上与学生没有交流,基本上两者的角色就是传授知识者和接受知识者。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发起人,任课教师要了解并掌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从而增强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连接。

(1)将任课教师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根据“大思政”教育理念,高校应该把任课教师放入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中。高校需要为任课教师安排有关心理健康课程的基础培训,使每位任课教师都具有辅导与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能力。

(2)推进与学生的相处。任课教师需要尽可能地提前到达教室和推迟离开教室,使自己与学生们有更多的课余相处时间。同时忘记自己教师的身份,把自己当作是学生们的朋友与倾听树,使学生们可以放下心来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难处,并进行心理疏导。

(3)改变教学模式。基本上所有任课教师的上课模式都一样——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们感觉到枯燥,甚至是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任课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推动实践教学,例如,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时事新闻,让学生们进行讨论,从而达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也使学生们改变厌学的不健康心理。

3.3 宿舍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宿管负责对住校学生的宿舍作息时间,纪律和卫生进行监督,并维护住校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所以,作为宿舍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宿管要充分掌握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使大学生在生活中有强大而健康的心理。

(1)发展“以人为本”的宿管模式。如今,我国高校的宿管模式基本上为轻服务中发展,所以,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除了在学习方面,也要在生活方面关注大学生的心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将高校的宿管模式改为“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4]。这个服务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宿管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推进宿管和学生们的交流,使宿管能及时了解学生们的需求并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2)丰富宿舍文化。宿管作为大学生的生活教师,在关注学生们的生活情况之外,应当积极向学校推荐一些宿舍活动,作为社团活动的一部分,来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例如,宿舍绘画比赛,宿舍郊游活动。此外,每个宿舍园区里都会有自习室,活动室,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在活动室中放置乒乓球桌,舞蹈镜等,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组织在一起进行社团活动,促进友谊同时也丰富了宿舍文化。在活动期间,宿管也可以一起参与,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交流奠定基础。此外,丰富的宿舍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贴近生活,在实践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

(3)建立学生心理服务中心。分团委为了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间的良好关系,专门设立学生心理服务中心,负责大学生日常心理咨询工作及宿舍间矛盾调节问题。学院可以让各班先选出心理委员并申请报名成为学生心理服务中心中的宿舍管理员,由于心理委员已经具有一定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所以适应新岗位比较容易。当选上的心理委员需要负责相对应的宿舍的心理咨询与矛盾的调节。

4 结语

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新情况发生,极有可能不在大众的意料之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极有可能随之增多,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高校的重点关注方向。而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高校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大力推广下,高校要积极进行调整,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在未来不惧艰险,迎接挑战,收获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宿管大思大思政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智斗宿管阿姨
智斗宿管阿姨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宿管大媽畢業贈言 網友:“像親媽一樣”
查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