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特点及对策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宿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高校中学生数量较多,且具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做事易冲动,所以在高校中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高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尚不完善,导致工作的有效性不能得到良好发挥。由此,我们需要对高效安全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保障高效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得到切实落实。

1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高校来说,对学生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学校的稳定性进行维护,促使学校的声誉得到提高,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特别是高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在高校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2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特点

2.1 管理人员不稳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2.1.1 辅导员

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的管理人员,也是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之一,所以辅导员队伍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重要问题。第一,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的因素可分为多个方面,例如,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这一职位仅是事业发展的跳板,所以未树立起牢固的职业思想,责任心不强。第二,辅导员缺乏专业知识。目前多数辅导员在上岗前并未经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不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学知识以及就业知识等具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就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并且在对事件进行处理时,不易找到正确有力的切入点。

2.1.2 宿舍管理人员

对于多数高校来说,宿舍方面的经费始终是相对较为紧张的,所以在宿舍管理人员方面,高校普遍选择采用较低的工资聘请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水平较为浅薄的人员作为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并且有部分管理人员通过多方面裙带关系上岗。总而言之,高校宿舍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层次低、形象欠佳、年龄偏大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难以起到管理人员所具有的震慑作用,并且宿舍管理人员自身对宿舍管理工作不具有深刻的意识,对自身的要求较为松懈,甚至仅能够起到宿舍楼门卫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宿舍管理人员不能够被学生认可,甚至被一小部分学生欺侮。

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高校中领导与各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将关系理顺,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如果学生活动的经费不足,那么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就难以得到顺利开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的教学楼卫生工作是完全由学生负责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负担加重,由此,学生安全管理部门所需承担的工作也就逐渐加重。多数学生能够为自身前途具有相应的规划,更愿意将时间和精力分散于学习和社会活动等能够促使自身得到提升的方面,便会逐渐对打扫卫生等活动产生抵触情绪,也就导致在打扫卫生方面,学生缺乏积极性,也就可能导致学校的卫生难以得到保障,从而引起教师学生投诉之后学校方面严格管理卫生的恶性循环,也就导致学生安全管理部门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压力。

2.3 宿舍管理方面存在多种问题

在高校中,宿舍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通常情况下,一名高校学生2/3的时间在宿舍中度过,宿舍管理不到位,极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并导致高校学生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配合程度降低。

2.3.1 未对学生宿舍进行良好规划

在学生入住宿舍之前,如果校方未能够对宿舍进行有效规划,可能导致学生多次搬迁宿舍,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也就增加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当代学生多数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能够意识到自身已经交费,即应享受相应的宿舍管理服务,所以在高校宿舍设施不符合相关规定且难以令学生满意时,学生对于学校方面的管理工作则必然存在抗拒心理,进而将出现不配合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

2.3.2 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高校中的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其中普遍缺乏不规范的地方;与此同时,宿舍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高、责任意识不强,不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宿舍管理思想,对自身的行为不能够进行良好的规范。

2.3.3 学生参与管理的范围较为狭窄

当前多数高校中多方面均由学生会进行管理和主持,但是从事实上来看,高校学生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心理素质仍然存在不稳定的情况,自律性相对较差,工作经验同样较为欠缺,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极可能不能够对局面进行有效地把控,特别是对于高校中现有的管理模式来说,学生会这一模式基本属于学校领导的“下属”,学生的自主性较低,难以对宿舍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参与,且对于宿舍中的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等,仍然需要宿舍管理人员以及辅导员进行解决,而未能够使学生会起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3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针对当前我国高效存在的安全管理工作问题,为了在新时代能够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应该对以下措施进行采用。

3.1 对高校办学体制及机制进行探索和完善

在部分高校中,存在着办学体制和机制不顺畅、管理不规范、办学特色不显著、办学思路不清晰以及办学质量不高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学校方面应该及时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职权进行明确的划分,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教学以及行政管理方面具有切实的自主权,同时能够对经济权进行相对独立的应用,以完善办学体制及机制,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强化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首先,学校方面应该对思想进行积极的转变,促使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提升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在高校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必然需要对高校的发展进行良好适应。根据对西方高校的调查研究,西方高校普遍对于学生管理队伍的要求较高,特别是高校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几乎全部为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和理性的问题解答。所以,我国高校同样有必要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以及学历层次提高要求,使学生管理队伍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其次,高校领导应给予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增加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队伍的关注和关心,帮助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队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来说,管理队伍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高校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普遍遵循“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所以学校方面着重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管理队伍的建设,导致高校中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的发展极不平衡,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队伍在高校中的地位和权威性。

3.3 学生安全管理的全校化

在高校日常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存在对于管理工作的误区,认为开展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几个部门进行执行,且如果不需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也就不需要对学生安全管理方法进行了解。在高校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消费者,不管管理人员是否需要与学生进行直接接触,都应该有效的承担自身所具有的职责,以避免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

3.4 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如果想要取得真正的成效,还需要将学生吸收到管理工作中,也就是说,缺乏学生参与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不够完善的。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工作之中,首先需要保障能够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并要求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能够与学生相适应。其次,还需要能够保障学生完全了解开展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计划,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并使学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

3.5 强化学生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需要学校方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制约。但是学校方面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时,极易从“官本位”的角度出发,从而忽视了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规章制度实施后“事与愿违”的情况出现。所以,学校方面应该注意,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与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需求以及生活需求相结合,以保障规章制度的人性化和社会化,使其中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关怀。

3.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二者均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怀,从而降低对学生进行安全管理的难度。

4 结语

根据上文可以了解到,新时代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关的对策,有利于对新时代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起到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宿舍高校学生管理人员
热得快炸了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学校到底是谁的
热得快炸了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