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发展视域下我国民族地区医疗资源配置问题研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城乡

(包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30)

医疗卫生资源指的是在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生产要素(含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以及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等)的总称。基于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我国医疗事业迅猛发展,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卫生资源对于民众而言在需求层次与质量、数量等众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对于患者的医疗保健需求以及治病需求无法满足。西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公平现象,无论是结构配置或是数量配置都难以满足基本需求。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根据医患关系以及看病难、看病贵等各项问题能够看出,必须要加强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配置。

1 当前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现状

1.1 居民消费对医疗保健投入比例不均衡

根据《201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投入比例不均衡。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我国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 063元,比2017年同等增长8.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 770元,增长为7.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 142元,增长8.80%。虽然近几年我国民族地区居民人均年收入明显提高,但是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相比较城市居民而言,仍然是远远落后,其中医疗保健支出占据消费支出的比例存在不均衡现象。

1.2 人力资源配置数量有差异

当前我国构建了较为科学完善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相比较,医疗资源配置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据《关于促进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数据显示,当前在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卫生医疗专业人才占59.68%,民族地区乡镇卫生医疗专业人才占40.32%。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卫生技术人员与注册护士人数不断增加,增长幅度较大,但是民族地区农村技术人员的数目却并没有较大的变化。例如,2018年内蒙古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8.0万人,但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仅1.8万人。虽然城乡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成均等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均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发展。

1.3 城乡医疗卫生机构配置效率有差异

我国近几年卫生总费用呈逐年增高发展趋势,政府对于城市的卫生投入力度明显高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有部属、省属、地级市属、县级市属、县属这5级。其中部属与省属、地级市属的配置水平相对较高。民族地区城乡卫生机构配置有所不均,例如,2018年内蒙古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 217个,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4万个,卫生院1 314个,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1.4 城乡医疗资源地理可及性存在差异

应当将卫生资源转换为卫生服务,才能够使人民群众有利应用。由于不同人群对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医疗卫生资源距离人群的远近,是衡量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重点因素。《中国医疗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民众距离就医地点为1 km左右的城市居民占94.00%,而农村的居民只占59.00%,能够看出城市居民的就医可及性较好。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城乡医疗资源地理可及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2 分析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原因

2.1 农民医疗卫生保健意识薄弱

例如:西部地区部分民族地区农民全年全身体检意识较差,小病很少看医生,所以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医疗现状就是小病不去医院,大病医院治不了。由于没钱导致农民产生“只要不是癌症不治之症,不需要去医院”这种错误思想。在农民的潜意识中,去一次医院,一年的血汗钱便会挥霍掉。所以农民看病通常是根据经济承受能力,由于思想上看病意愿低,所以民族地区卫生所只能主要是卖药维持生计,由于我国限制药品价格,村卫生所经营困难。

2.2 城乡医疗卫生支出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医疗卫生资源属于公共产品,政府与市场必须共同承担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当前卫生资源投入存在缺位现象,严重影响着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并未科学合理的配置民族地区医疗资源,市场配置存在一定的缺口,导致民族地区农村医疗资源仍然匮乏,无法满足农民的最基础需求。

3 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缓解我国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对策

3.1 加强公共卫生投入,重视基层社区医疗建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将民族地区人民及其随迁家属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妇幼保健与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与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控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应当建立城乡人才合作机制,构建科学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助于实现优质卫生资源的城乡共享。政府加强对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可靠性与可及性,有助于保障全民健康。同时应当结合相关政策充分重视农村公共卫生医疗资源投入,同时应当将政府在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医疗服务中的责任书面化、具体化。能够明确对基层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的调整投入比例,适当减轻民族地区农民医疗卫生费用负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我们能够看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要整体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行战略部署,福建科学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政府应当将资金投入集中到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上,能够注重医疗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确保初级医疗服务的可靠性与全面性,能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3.2 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吸引优秀人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必须要打下夯实的经济基础,才能够进一步保障上层建筑的牢固性。根据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能够看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城乡经济差距仍然明显拉大,要想有效扭转民族地区医疗困境,必须要协调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力资源是重要资源也是决定性资源,根据我国的政策导向以及经济状况,能够看出卫生技术人员涌向了大城市,所以导致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人力资源匮乏情况,难以科学合理的配置医疗公共卫生资源。根据这一情况,必须要制定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建立在职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同时应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资金补贴,采用8 h 工作制模式,能够确保患者在上班时间内及时找到医生。同时也应当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为医生提供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有助于医生提高个人专业素养与综合水平。

3.3 采用分级诊疗计划,缓解大医院医疗压力

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能够看出由于我国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情况,导致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以及医护人员综合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大部分患者并不愿意到乡镇卫生机构去看病,涌向大城市,造成大城市医院看病拥堵现象。

在此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遭到冷落,所以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明显下降,也进一步阻碍了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根据这一情况,必须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根据城乡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科学的改革政策,使农村居民从思想上进行认识转变,使农民由传统思想转向为现代思想。

采用分级诊疗计划,对于多发病与常见病,当鼓励少数地区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同时应当对疑难杂症以及大性病,对于医疗机构难以解决的,可以转移至大医院进行就诊,能够避免患者在大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也能够缓解患者的就医经济负担与压力。

3.4 健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大病保险政策

通过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能够加强政府主导以及监督和协调,促进社会组织高效运作,从根本上提高大病保险的运行率。同时应当根据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制度与政策,更好的推进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

4 结语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城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得到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情况,必须要贯彻落实好李克强总理“健康是群众基本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的讲话精神。同时应当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办医,构建科学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分级转诊制,并且实行药价改革。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医疗卫生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医疗卫生装备》杂志稿约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