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路径探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广西民族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办公室,广西南宁 530022)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当地少数民族创造了多姿多彩、特色鲜明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进一步传承、发展、创新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广西是国家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广西职业教育承担着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任务,为社会培养具有深厚民族文化素养和扎实民族文化传统技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新时代要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广西职业教育需要充分认识时代特征和要求,根据具体需要,完成好传承发展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任务。

1 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新时代背景

1.1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其中将文化作为一个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阐释。文化力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强国,是一个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所展现出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文化格局。少数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活力,促进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和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将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汇集起来,充分体现各民族文化特色,让各民族文化大放光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光添彩。

1.2 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都离不开文化所激发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自己的文化,首先就要对文化的价值、文化的生命力、文化的创造力等持有高度的自信。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贯彻文化自信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保证。各民族只有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才可能增强民族责任感,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奋斗,为实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对各民族文化坚持扬弃继承的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应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以新的载体和形式促使各民族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

1.3 新时代文化繁荣的主线——文化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求“坚持用创新文化激发创新精神、推动创新实践、激励创新事业”。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各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任何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表现为对自身历史的延伸,其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几乎都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适应时代变化到获得新生的过程。一切的文化创造都来自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累,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站在各民族优秀文化之上,才能适应中国国情,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从而产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文化。

2 新时代传承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广西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2.1 新时代广西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

近年来广西职业教育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主要对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传统服务、传统技艺等方面的专业进行重点培养,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1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在职业学校重点建设40个民族文化传承基地。”支持职业学校在坭兴陶、铜鼓、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等民族工艺、民族艺术专业领域开展民族文化传承并取得显著成效。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及文化厅联合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广西计划建成40个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包括民族工艺、民族艺术、民族语言文字、民族餐饮、民族服饰等,为广西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可见,新时代广西职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建设,夯实专业建设,完善课程建设,继续加强培养对民族文化具有深厚感情、民族技艺基本功扎实的优质人才。

2.2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些关于文化创新的论断体现了新时代中华文化发展的新目标、新理念,是在当代文化产业与创意经济蓬勃兴起中形成的文化发展新理念的体现,意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响应国家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创新创造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坚持创新,不断创新。在新时代需要有世界性眼光,主动融入世界文化大格局,积极拓宽民族文化内涵。广西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是当地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是当地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日益深化使得“同质化”的风浪在不知不觉中席卷整个国家,由于现代工业发展、经济全球化造成的民间工艺和手工技术走向消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濒临消亡,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居住环境改变,少数民族歌舞难以传承。因而,在新时代树立民族文化创新理念,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相结合,创新民族文化工作方式,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切实做实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工作是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

2.3 新时代中外文化频繁交流与共同繁荣的要求

在国家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特别是“一带一路”政策实施以来,广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有效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其中,广西—东盟文化也进行了更深入和频繁的交流,如广西合浦县是我国汉代南海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主港,广西地区文化与一些东盟国家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广西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自信来源之一,通过进一步密切的经济交流,一方面推动人际沟通与文化的互相传播,另一方面推进文化产业的互通互荣。广西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相关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中外文化互通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对外来的优秀文化要秉持吸收有益成果的意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日益频繁的交流中不断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完善。

3 新时代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主要任务

3.1 更新和完善顶层设计与管理制度

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展现新的面貌,首先在于顶层设计理念的更新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发布《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决议,加快该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43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文化厅又联合颁布了《关于印发<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教职称〔2015〕13号)。文件颁布以来,对广西职业教育中与少数民族文化相关的专业进行重点保护与发展,通过设置职业教育基地、加大经费投入、项目研发、师资培养等方式取得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好成绩。

在新时代新背景下,为完成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重任,应继续更新理念,完善相关制度。例如在扩大广西职业教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范围方面。民族文化不仅要通过对当地典型的特色文化如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工艺、民族饮食相关专业的建设来传承和发展,不仅是部分专业人员的任务,更需要普遍提升职业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在学校形成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制度和行动支持,要明确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让教育工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章可循,凸显对教育工作者的激励、鞭策作用与对其工作的系统指导作用。另外,相关制度还须囊括广西职业教育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具体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办法、民族文化创新实施办法等重要内容,形成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好广西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

3.2 提升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的民族文化素养

广西职业院校在完成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任务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与教育者直接影响到相关工作成效,因而全面提升学校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的民族文化素养至关重要。一方面,将民族文化因素融入学校工作和学习环境中。在学校范围重视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让管理者、教育者、学习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良好氛围的营造在于用心设计和实施,除利用学校的报刊栏、宣传栏等传统的宣传形式意外,还需要在教室、食堂、宿舍等场地设置对民族文化素材的展示,可以通过常态化的艺术活动进行民族文化优秀技艺的传播,并且可以利用各种新媒体进行相关宣传和活动[3]。另外,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应切实提升广西职业教育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的民族文化素养。形成制度层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学校对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的民族文化素养提升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政策宣传、培养培训,对管理队伍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进行任务设定并进行效果监控与评价,对师资队伍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教学活动设计指导与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度调研等,将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施行、抓效果,才能将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做出成效。

3.3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为将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下去,广西职业教育必须将民族文化与新时代发展融合起来,运用新时代新观念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2017年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印发<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的通知》(桂文发〔2017〕34号),提出以先进引领、改革创新、融合发展、聚焦突破、开放合作、特色发展为原则,以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文化创意品牌为主要任务,对“十三五”期间的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具体规划,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提出文化的创新发展。广西作为少数民族地区适应国家政策全面对外开放,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这就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不断提高影响力。广西职业教育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下需要树立起文化创新的理念,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将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打造成新时代的新景观。广西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新时代下要树立民族文化创新理念,运用创新视角、科技视角、社会视角来观察民族文化发展的状况,以更广阔、更多围的视角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时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盲目地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辨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运用到对广西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上来,就是将少数民族文化从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创新,推动少数民族文化通俗化、大众化和时代化。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与高科技发展相结合,推动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大众生活,让更多的人认同和热爱少数民族文化。

新时代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新要求,广西职业教育作为传承和发展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需要充分认识新时代特点,担负起新的使命,积极更新理念,深入研究和全面规划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广西民族
广西贵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