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文化传承力的路径探究

2020-01-02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糟粕成果总书记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1 文化传承力的提出和意义

习近平同志说:“不要把中国5000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面对全球经济、文化等交流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趋势,我们提出文化传承力这一重要概念。文化传承力是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能够继承和吸纳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并防御文化糟粕的能力和强度。它是文化国力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文化传承力的价值和意义、提升文化传承力,在当前就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传承力,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而全面的认识。

提升文化传承力是摆脱落后、被动局面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近代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苦难历史告诉我们,不能闭关锁国。因此,必须搞两个开放:一个是对国外开放,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技、资金;另一个是对国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改革,全方位立体式的改革。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时说:“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只有搞好两个开放,传承国内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才会繁荣昌盛。

提升文化传承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提升文化传承力,坚持继承创新,才能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提升文化传承力是防止和消除西方“文化病毒”的传播、防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图谋的客观需要。文化传承力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防御文化垃圾、文化糟粕这些“文化病毒”的侵蚀。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面对西方国家通过信息网络、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渗透,我们要善于分析、鉴别和批判传承的文化,去其糟粕,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而增强和提高文化传承力中防御文化垃圾、文化糟粕侵蚀的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

2 文化传承力的基本要素

文化传承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文化包容与吸纳能力,二是文化防御能力。两种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文化传承力的运行。贯穿于文化传承力基本要素的方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其标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有利于”:“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按照这一方针和标准,我们才能正确判断出哪些文化成果可以引进和吸纳,哪些文化成果不可引进,相反要坚持“底线思维”进行抵制。

“传”——横向的文化包容与吸纳功能。“传”即文化的传递与交流。横向文化吸纳的对象是国内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包括国外先进的经验、科技、教育模式等。当代西方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性文明成果和经验。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要赢得比较优势,必须在借鉴和吸收全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创造,为我所用。201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四项原则:一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

“承”——纵向的文化包容与吸纳功能。“承”即对积累、遗传的文化的继承。纵向文化吸纳的对象是中外历史上积累和遗传下来的主要是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就是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的灿烂而强大的传统文化。在纵向文化吸纳的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化防御功能是文化传承力基本要素中的“免疫系统”。要传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文化防御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与文化包容与吸纳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对待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态度问题:要传承,但要有鉴别,有扬弃。文化防御的对象即“文化病毒”包括3方面:一是,本国固有的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包括封建性糟粕、封建主义残余;二是,殖民统治结束后遗留下来的仍有影响力的殖民主义文化,包括殖民主义思想,以及不顾本国国情和历史传统而一窝蜂地盲目推崇,仿效西方文化等崇洋媚外心态和社会心理;三是,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技术优势和在文化方面形成的某种强势企图强加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包括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外来腐朽思想。

3 提升文化传承力的路径

提升文化传承力,通过什么路径来实现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给我们提升文化传承力的路径提供了重要指导。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五个思维”武装头脑。这“五个思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反映。只有以“五个思维”武装头脑,使文化防御的“免疫系统”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吸纳与防御的关系。坚持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既要看到人类文化成果有益的一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二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创新的条件,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在文化领域的一系列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都体现出鲜明地立足于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4年10月文艺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6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2016年4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提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6年5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2018年4月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第三,立足于“承”,坚持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回顾历史和现实,“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所以,我们必须在提升文化传承力中立足于“承”,因为我们要继“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立足于“承”,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抵御“文化病毒”,使文化防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放眼于“传”,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创新和发展为提升文化传承力注入生机和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方法论、处理两个关系、重点等方面的论述十分深刻。“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文化创新和发展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要沿着“掌握新情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经验—形成新理论”的路径,才能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和发展,增强文化传承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增强“四个自信”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传承力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强健内功,创新发展,多渠道多路径提升文化传承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糟粕成果总书记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验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和原则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习总书记“下团组”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