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源与文明资源的概念与关联性研究

2020-01-02张普然张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遗址文明资源

张普然,张晶

(1.西北大学历史文化产业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127;2.西安复兴文明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127)

在人口爆炸以及二百年间全球工业化浪潮积累的尖锐矛盾和弊端的今天,世界经济与地球资源都已不堪重负,迫使各国有识之士认真思考人类文明的前行出路。也就是说,人类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重新考虑发展与资源的适配问题,一场新的人文革命正在酝酿中。未来的文明必须是更为和谐的,而中华民族传统的文明内核如世人所知是讲求“天人合一”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有条件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文化智慧。

1 文化资源

“资源”是支撑个体及社会存在、运行与发展的客观要素,囊括了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信息、资本和社会关系。

而文化不仅是一种宝贵又极富弹力的资源,还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人文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量,同样属于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文化资源数量众多,范围很广,内容丰富,良莠不齐(文化是不论好坏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化资源才是值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去选择和开发的呢?

“文化资源”是依托文化因素为生产系统的输入项之一,我们可以在产出端创造出形形色色的商品及服务等价值来。比如,建成一个遗址景区,制作一部历史题材电影,传统金融信用文化漂移嫁接到电商领域催生支付宝,或者是诞生了一部提高社会某领域秩序与安全的法律。

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时代主要依赖自然资源消耗、规模化生产各种工业制成品、大肆推进交通运输设施体系的经济扩张模式不同,当今信息时代的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与文化的力量来占领全球产业链分工及商业市场的高端,形成了一流国家输出文化、价值观与高科技商品,二流国家生产常规工业品,末流国家贩卖自然资源为生的明显格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人围绕其文化资源的开发与经营做了一篇好文章,我们国家的深厚文化资源同样具有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不俗潜质。

然而,资源本身并不能实现超额的市场价值。森林中的树木不如货场里的圆木值钱,而后者的身价与宜家出品的家具又有天壤之别!

文化资源同样如此,甚至有时候并不天然具备市场价值,必须通过精心的梳理、开发、加工与包装等一道道工序,才可能转化为吸引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这些年来,我们一直专注于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及转化工作,仅就这一领域而言,必须在产品化与产业化上狠下功夫,毕竟原材料、半成品与精品的市场价值差异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成为文化资源?在实践中,分辨、提炼文化资源是需要相当的智慧与技巧的。通过我的研究发现,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应具备以下特点。

(1)形态复杂性。

首先,文化资源的形态相对复杂,既可能以相对纯粹的信息态存在,如羌族口耳相传的史诗,又可能是一种横跨物质与精神领域的复合形态。

(2)价值多元性。

文化资源的价值可能是多元的,或者说是分层次的。比如,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它,并完成了相关考古报告,这里可能实现了考古价值、学术价值乃至文化价值;进一步,当这处遗址最终被有效保护并成功建设为一个开放景区时,它的价值实现了飞跃,遗址被更多的人认识了,开发保护者得到了更多的保护与再开发资金,消费者满足了自己的观光欲望,也就是说这个遗址被“复活”了。更进一步,这处遗址通过更深层次的产业化开发,做成更多类型的文化产品时,再通过线上线下的海量传播和延伸开发的话,这种文化资源的价值将更加意义非凡。

(3)社会属性。

文化资源天然具有社会性,有些还属于经济学上所谓的公共资源,这种社会性及公共性还可以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所以,就开发或应用来说,谁都可以掌握并利用其来创造价值和财富,尤其是针对非物质型的精神文化资源而言。

(4)非消耗性。

有形的物质资源会随着使用而消耗,整个世界的存量在理论上是一定的,而文化资源在这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文化本身可能因为落后或过时随着社会进步而被淘汰,但人们围绕某种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可能是超越时空且经久不息的。比如,现如今很少还有人相信魔法仙术这些东西的存在,可是依托这类文化创造的现代文化作品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国外有《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和电影,国内近些年各种仙侠玄幻风格的小说与影视作品也一直很热门。事实上,文化资源能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永无休止的积累、扩充、繁衍和增殖。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特点尤其醒目。

(5)智慧主导性。

开发文化资源是一种严重依赖人类大脑思维的实践活动,由智慧去主导,也能诞生出更多的智慧——这种资源是人类智慧与才识的表征与体现,充分彰显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特征。

那么一项潜质不错的文化资源,怎么才能顺畅而有力地予以开发转化?如何才能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回报的双重回归?在文化资源能够合理产生时,文明与文化之间有着何种关系?

2 文明资源

文明这个概念最初就正式诞生于历史研究领域。当年的西方学者为了辨识考古发现的先民社会的发展水平,划定了Culture与Civilization两种层次。

相对于普通的考古文化,构成文明必须具备4项基本要素:拥有城市;出现了文字系统;掌握了冶金技术;形成了礼仪文化。也就是说,文明是高于考古文化的一种发展状态。

就更为宽泛的社会文化领域而言,文明也属于一个比较概念。同一个时代,同一个世界,会同时存在因技术水平不同和风俗习惯有异而生活方式差异明显的族群或社会。当进行横向对比时,就出现了发展快慢的区别,而文明则代表着进步。

所以,理解文明的要点很简单,核心就在于文明标志着进步或者优越性!

一般而言,可以如此看待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是一个人类族群演化、发展的“基因”,是记录了一个人类族群内在发展脉络的“密码”,而文明则是这种“基因”外化的表现,是具体化、规范化、逻辑化了的“基因”呈现形式。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可以被一代代传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渐进的发展过程,从未间断;而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它萃取了文化中的精华,摒弃了糟粕,实现了升华。

文明四要素中,最基础且关键的是城市,城市往往会作为巨大的文明实体留存下来。今天,考古学上称之为“文明遗址”。这类遗址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物,就像自然资源中的生物能资源一样,曾经枝繁叶茂,长久深埋地下,最终重见天日为人所用。通过这些保留下来的遗址、遗迹、遗物,今天的人类可以清晰地考察文明发展的脉络和轨迹,梳理人类走过的漫漫长路,并从中提炼出文明发展的精髓要素。

相较于文化资源来说,文明资源更具物质形态,甚至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实体,世界闻名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就是这种文明资源的典型代表。兵马俑作为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雕塑工艺的集大成产品,实际上就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物,今天的人们在参观兵马俑的时候,可以直接从这种文明遗迹中感受到古代文明曾经达到的高度。这样的文明遗迹构成了文明资源的主体,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文明资源不仅限于遗址。古代文明中曾经使用的器物、曾经秉持的精神以及曾经的行为都可以构成文明资源的一部分,而这些元素又都可以依托于文明遗址来进行开发和展示。古今中外的文明遗址很多,从古代墓葬到古代建筑,再到古代城市,文明资源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更加具象地将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重现出来,因而是一种更加适于进行大规模开发的资源。文明资源中包含了文化资源的很多要素,在施行开发的过程中,这两种资源往往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文化精神和气质是以不可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当中的,而这种精神性的资源必然会有一个物质型的载体。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明资源又可以被赋予一层新的内涵:它是文化资源“表演”的舞台。当相对较虚的文化资源与相对较实的文明资源相互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人文资源,两者相互助力,就在文创领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 文化资源与文明资源的关系

回到我们开始时的问题,如何在庞杂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来选择合适的开发对象?我们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在进行目标筛选时,优先选择那些已经进入文明范畴的文化要素,因为这样的元素意味着优质、进步,或者是文明资源中最具进步意义或优越性的。这就是“从文化中萃取文明”的理念,选出来的目标明显具有闪光的传世价值,运作起来自然也就事半功倍。这就如开发矿藏一样,项目单位可能面临着本地丰富的各种矿产资源,然而当下的精力和财力有限,如何取舍?当然是优先开发品位高的富矿,优先开发财富价值最醒目的金矿、银矿而暂时搁置普通矿藏。

事实上,每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脉络,都一定有其高点,而这个高点,就是文明。纵览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在选择发展方向和内容的时候,也都是选择当地文化的文明高峰,从文化元素中萃取出文明的精髓来进行加工。

在北欧,五百年前盛极一时的北欧海盗文化就是那里的文明特色;在美洲,古老的印第安文明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内容资源;在日本,丰富多彩的战国文化是它的古代文明高峰,由此衍生的影视、动漫、游戏产业风生水起;在西欧,精彩纷呈的中世纪文化萃取出了令人津津乐道的欧洲中古文明;在希腊,古典神话体系构成了希腊人特有的上古文明标志;在北非,古老的埃及文明屹立数千年,滋养了无数影视、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从文化中萃取文明的重大意义。仅仅在文化层面进行创造,始终是分散的,只有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文化资源中文明级别的资源才能代表一种文化的全部内涵。

猜你喜欢

遗址文明资源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辽上京遗址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