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康养对健康促进作用研究进展及实施路径

2020-01-02陈红霞曾少波

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康养森林研究

陈红霞,罗 杰,曾少波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1.中加国际健康管理中心;2. 院务办公室;3. 武当山分院院务办公室,湖北 十堰 442000)

森林对于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很早就被人类认识到。随着人类健康问题面临的挑战和人类对养生需求的加大,世界各地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森林养生研究和实践。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环境、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性、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森林康养属于自然疗法的一种,属于森林医学的范畴[1]。本文就森林康养对健康促进作用作一综述,探讨森林康养与健康产业结合的实施路径,促使“健康中国2030”战略顺利落地,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水平。

1 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的雏形期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2],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建了世界上首个森林浴场所。20世纪80年代森林康养被德国列为基本国策,花费纳入国家公费医疗范围,强制公务员实行森林康养。项目推行之后,德国的国家健康指数总体上升30%,但国家医疗费用总支出却减少了30%。美国国家林务局通过投入资金、制定严格标准、组建森林保健技术队伍来实施森林康养,居民收入用于森林康养约占12%,森林场所全年接待游客达20亿人次。1982年日本、韩国引进德国森林疗法标志着森林康养进入了发展期。日本成为世界上森林康养效果测定方面最先进、最科学的国家,建立了世界首个森林养生基地认证体系[1]。韩国1995年将森林解说引进到自然养生林,2008年将森林休养列为全民福祉,2010年国民会议修正了《森林文化及休闲活动法》,对养生保健森林做出全新定义,明确了其改善人类免疫系统、人类健康的作用[3]。如今,森林康养已进入全世界的蓬勃发展期,至今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在日本, “森林浴”是一种重要的健康生活方式,森林浴或森林活动对健康促进的研究开展得比较早。从2005年开始,研究人员开展了35项涉及420名健康志愿者的实地研究[4]。研究发现,与城市对照组相比,在森林静坐并欣赏周围森林环境组的志愿者以下方面的指标有所降低:皮质醇水平降低12.4%、交感神经活动减弱7.0%、血压收缩压降低1.4%、心率降低5.8%;同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55.0%,表明森林浴后人体器官及神经系统明显有所放松。另外有学者调查研究[5]发现:在竹林中散步可以改善情绪,减少焦虑;此外,在竹林中散步后,平均冥想评分和注意力得分显著提高。在中国浙江等地开展了森林浴对成人(年龄20~22岁)健康影响的研究[6],发现短期森林浴(2天)可以显著改善人的不良情绪,明显降低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炎症介质水平,同时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目前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7],国外研究学者对森林康养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成果比较多,国内研究相对滞后。森林康养对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围绕森林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的影响而展开。

2 森林康养对健康促进作用

2.1 森林环境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森林环境对人体免疫功能影响效果的评价,主要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血液和尿液,测定其血液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和数量,细胞内粒溶素、穿孔素、颗粒酶以及尿中肾上腺素水平来实现[8]。研究证实,森林浴能增加受试者的NK细胞活性、NK细胞数量和细胞内抗癌蛋白水平,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且这种效果至少持续7天。进一步的研究[9]发现:森林环境中的植物杀菌剂可明显增强NK活性,这种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诱导细胞内穿孔蛋白、颗粒酶A和颗粒蛋白介导的。

2.2 森林环境对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释放神经递质,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影响神经和免疫系统,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因子反馈给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日本学者研究发现,森林疗法可以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调节自主神经的平衡。因此,森林疗法降低血压和心率,具有放松的效果。森林疗法可作用于内分泌系统,降低压力激素(如尿肾上腺素、尿去甲肾上腺素、唾液皮质醇和血液皮质醇)水平,提示森林疗法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发挥多种健康效应[10]。由于森林环境会引起激素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经过长达6年的观察研究[11],研究者提出:除了增加热量消耗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外,在森林环境中散步对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有益的作用。

2.3 森林环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我国学者对2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7天7夜的森林浴后的健康效果进行了研究[12],结果提示:森林浴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下调炎症反应,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无论对于健康志愿者[4]、亚健康人群[13]或是患病人群[14],森林浴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显而易见。众所周知,自主神经系统在调节血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循证医学证据[15]表明:森林环境可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从而具有降压效果。开展森林浴或森林活动可使血压下降或预防高血压。另外有学者对慢性心衰患者开展了4天的森林浴旅行的辅助疗法[16],可以观察到受试者脑钠肽水平逐步下降。脑钠肽水平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一样,是心脏衰竭的生物标志物。证实森林浴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健康益处,可为进一步分析心血管病干预措施的方法铺平道路。

2.4 森林环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 1998年李朝晖等[17]将森林浴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研究者将8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森林浴组及封闭式管理加氯丙嗪组。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森林浴对各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在高度城市化社会中,压力调节是保持健康及舒缓压力有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对自然疗法(森林浴或森林活动)是否既可以减轻由心理过程(如压力)导致的疾病,又能治疗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如抑郁症和疲劳)越来越感兴趣。日本学者研究[18]发现:通过情绪状态(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测试,森林疗法可以降低焦虑、抑郁、愤怒、疲劳和困惑的得分,提高活力得分,表明其对精神抑郁具有预防作用。我国学者开展的研究[5]结果表明,在竹林中开展体育活动对大脑活动有积极的影响,支持森林浴是有效的放松方式的观点。另外,有学者探讨森林疗法对慢性中风患者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治疗效果[19],证实森林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方法,尤其对于不能用标准药理学或电休克疗法治疗的患者可能起作用,显示了森林疗法对健康促进作用的优势。

2.5 森林环境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影响 森林康养基地拥有丰富的氧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各种康养因子作用于机体,可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加强管壁纤毛活动,这些都有益于缓解亚健康状态。有学者探讨了森林浴对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老年患者健康的影响[20],研究表明森林浴通过减少炎症和压力的水平,对老年COPD患者具有健康促进作用。我国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森林浴的人体实证研究[21],发现森林浴对老年COPD患者的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者们通过系列研究证实:森林浴发挥健康效应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森林中的挥发性物质,包括森林里树木释放的植物杀菌剂及挥发性精油。研究证明在森林空气中可检测到蒎烯等植物杀菌剂。目前,湖北、重庆都开展了省域范围内的森林空气负离子监测网络建设,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森林挥发物(芬多精)的定量化研究。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武当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植被多样,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这些都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佐证,开展本项目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 森林康养的实施路径

3.1 森林康养路径研究 以实地调查法为基础,文献查阅法为辅助,开展实地调研,实施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森林康养项目,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同时到国内开展特色森林康养项目较有经验的兄弟单位进行考察,学习经验,对相关森林康养项目进行论证分析。开展严谨科学的动物研究方案(包括营养干预及运动干预等),在动物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招募志愿者开展临床试验进行实证研究,完善康养方案,最后实地推广。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林业学家、流行病学专家、生物学家、园林设计专家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团结协作,从而提出为人们喜闻乐见、广泛接受,便捷、轻松、对健康有益的森林康养模式。

3.2 森林康养模式 首先,通过沉浸式的森林活动,与森林中无处不在的负氧离子亲密接触,在森林康养基地中开展自主运动,如:散步、瑜伽、爬网、绳梯、桥降、荡桥、秋千、爬架、滚木、森林翻斗乐等,通过体验者的肢体运动,达到运动保健、运动康复的目的。其次,通过向体验者宣传“运动是良药,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the best medicine”运动康养的理念,引发体验者关于“生命在于运动”的思考,提高体验者的运动意识。康养基地中的活动设计往往富含创造性、娱乐性。在康养活动的过程中,体验者不是简单、盲目地重复某一种机械动作,而是可以在活动中思考、思考中活动。报道称锻炼可以改造大脑的思维方式,对身体、思想两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最后,通过体验者相互之间的交流,可改善情绪,促进体验者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康养基地中的活动具有团队性、合作性。人类身为群居动物,力量来源于团队、来源于群体、来源于社会组织形态。在活动中,人们自发地彼此交流,增强了团队意识、改善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思想沟通,从而得到自身满足和发自内心的愉悦体验。

4 森林康养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012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一般人群高血压发病率为27.6%,老年人口高血压的发病率更高。最新的研究[22]显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导致血压异常,往往发生在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早期,在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经典的动作障碍发生之前就有所表现。研究表明,高血压是PD运动期的危险因素。考虑到PD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对个人及社会造成巨额的经济负担,控制高血压刻不容缓。研究证实[12]: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开展森林浴进行自然疗法治疗,可通过诱导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抑制及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循证医学研究显示[16]:森林活动的降压作用非常明显。有研究者认为[13]:森林浴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将血压降低到最佳范围的治疗策略,可预防血压正常或偏高的中年男性进展为临床高血压患者。

大量森林康养研究显示,森林活动对处于都市高压力状态人群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在可降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增加血清中脂联素的水平。临床试验已证实,脂联素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和炎症的潜力。森林浴有助于降低社会心理压力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23]。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来看,“体验森林氛围”或“森林浴”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从疗养层面来说,不同树种的成分有很大差别,比如冷杉、桉树、槲树、银杏等不同树种释放的芬多精,杀灭和抑制的有害菌不同。加强对森林康养外延内涵的理解,通过开展森林康养对不同人群,尤其是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推进森林康养个性定制化服务显得尤为紧迫,也非常必要。

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和产业链。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年龄相关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对健康长寿的需求日益增长,逃离城市、回归自然的生活需求更加强烈,自然景区及户外休闲度假区在双休和节假日期间往往人满为患。加快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及森林康养研究和实践,对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助力“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康养森林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山水禅心 康养五莲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那些康养旅游特色小镇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