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诱因及特征分析

2020-01-02黎,李标,张

健康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诱因预案毒性

丁 黎,李 标,张 力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环保部,江西 南昌 330001)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1]和开展健康企业建设[2]是当前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制造业包括机械电子工业、轻纺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学加工工业等[3],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研究[4]显示,制造业工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制造业企业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高对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认识较为迫切。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诱因及特征,为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定义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介绍[5],结合制造业企业运行特点,将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传染病暴发和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群体发病、环境污染事件、员工自伤或他伤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损伤和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8种类型。根据制造业生产运行特点,从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管理及其他4个方面来分析这8类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

2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诱因

2.1 传染病暴发和流行诱因[6-8]

2.1.1 工作环境诱因 (1)工位场所人员密集;(2)加班和夜班造成员工抵抗力低下;(3)出差、物流、相关服务方或客户来访时员工接触传染病患;(4)遭病原体污染的物料器具等通过生产流水线传播传染病。

2.1.2 生活环境诱因 (1)工业园宿舍远离市区,就医不便延误诊疗;(2)宿舍、食堂、超市、班车等场所人员聚集;(3)员工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4)员工休假外出接触传染病患。

2.1.3 企业管理诱因 (1)对员工健康状况、免疫接种情况、是否接触过传染病人员缺乏管理;(2)员工医疗服务匮乏,延误传染病确诊;(3)重点场所(食堂、宿舍)的通风、清洁和消毒工作缺失或方法不正确;(4)食堂员工未取得健康证明;(5)对确诊为传染病病患的相关人员和场所未及时隔离、消毒;(6)企业医务室院内感染;(7)对员工缺少传染病知识宣贯;(8)供水、通风、厕所等设施设计和管理不科学;(9)缺少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

2.1.4 其他诱因 (1)员工文化素质不高、卫生习惯差、传染病知识缺乏;(2)员工接种的疫苗种类少且接种率低;(3)传染病潜伏期长、传播能力强。

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诱因[9]工作环境诱因:不明。生活环境诱因:不明。企业管理诱因:缺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其他诱因:员工恐慌心理蔓延引发群体性癔症。

2.3 食物中毒诱因[10-13]

2.3.1 工作环境诱因 员工携带至工作场所的食物在存放或食用时被毒性物质或微生物污染。

2.3.2 生活环境诱因 (1)员工就餐前未洗手,误食在工作场所沾染的毒性物质;(2)员工自带不净食物或有毒野生动植物食用;(3)生活区供水设施被毒性物质或微生物污染。

2.3.3 企业管理诱因 (1)未落实食品安全相关法规;(2)食堂员工卫生知识欠缺;(3)食堂采购、运输、制作、储存、出售过程管理不善导致食物变质或被毒性物质和微生物污染;(4)清洁工作不足、餐具消毒不达标、桌椅和地面未定期清扫;(5)食堂管理制度缺失或落实不到位;(6)食堂布局规划未考虑卫生规定,离污染源过近或无法科学划分各功能区;(7)缺少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

2.3.4 其他诱因 1)四季豆、河豚鱼等易导致食物中毒的食材未被安全烹饪;(2)员工单次大量食用不宜同时摄入的多种食材;(3)人为报复故意投毒。

2.4 职业中毒诱因[14-15]

2.4.1 工作环境诱因 (1)工作需接触对健康有危害的毒性物质原料;(2)工作场所环境中含毒性物质;(3)涉及毒性物质的装置设施老化破损;(4)涉及毒性物质的通风、排水等系统设施出现故障;(5)毒性物质泄漏至未配备防护的工位。

2.4.2 生活环境诱因 (1)下班未及时洗漱,毒性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等侵入身体;(2)毒性物质的存放和使用距离生活区过近;(3)生活区处于地势低洼或下风方向位置。

2.4.3 企业管理诱因 (1)未落实职业卫生相关法规(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卫生评价等);(2)通风、供水、应急疏散、毒性物质储存使用等设施设计和管理不科学;(3)未对装置设施(包括防泄漏设施)定期检测;(4)未识别出职业中毒风险或未对员工培训识别职业中毒风险的方法;(5)发放的防护装备数量不足、质量不达标或功能不适用;(6)培训不到位致员工对职业中毒危害认识不足;(7)未将毒性物质替换为对健康损害更小的材料;(8)缺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

2.4.4 其他诱因 (1)侥幸心理使员工冒险违规作业;(2)人为故意泄漏和投放毒性物质。

2.5 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群体发病诱因

2.5.1 工作环境诱因 (1)企业“人机料法环”各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2)毒性物质因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发生泄漏扩散;(3)易燃易爆物质因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发生起火爆炸。

2.5.2 生活环境诱因 (1)毒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和使用距离生活区过近;(2)生活区处于地势低洼或下风方向位置。

2.5.3 企业管理诱因 (1)未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法规要求(例如安全生产“三同时”、安全评价等);(2)通风、供水、消防、应急疏散、易燃易爆以及毒性物质的储存使用等设施设计和管理不科学;(3)安全管理工作松懈,违章频发;(4)缺少生产事故或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

2.5.4 其他诱因 (1)侥幸心理使员工冒险违规作业;(2)气象异常,出现极端天气(高温、大风、暴雨、雷暴等);(3)人为恶意制造事故。

2.6 环境污染事件诱因[16-17]

2.6.1 工作环境诱因 (1)操作错误致毒性物质泄漏;(2)装置设施老化破损致毒性物质泄漏;(3)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致毒性物质泄漏。

2.6.2 生活环境诱因 (1)毒性物质的存放和使用距离生活区过近;(2)生活区处于地势低洼或下风方向位置。

2.6.3 企业管理诱因 (1)未落实环境保护相关法规要求(例如环境保护“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2)通风、供水、应急疏散、毒性物质的储存和使用等设施设计管理不科学;(3)环保培训不到位使员工对环境污染事件危害认识不足;(4)未将毒性物质替换为其他对健康损害较轻的材料;(5)未对装置设施(包括防泄漏设施)定期检测;(6)环保管理工作松懈,违章频发;(7)缺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

2.6.4 其他诱因 (1)侥幸心理使员工冒险违规作业;(2)企业为逃避环保费用故意偷排。

2.7 员工自伤或他伤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损伤诱因[18-20]

2.7.1 工作环境诱因 (1)羞辱式管理;(2)同事职场霸凌;(3)工作不被配合;(4)工作成果遭他人盗窃;(5)劳动权益受企业侵害。

2.7.2 生活环境诱因 (1)工业园宿舍远离市区、下班后生活单调;(2)背井离乡导致孤独寂寞,易出现负面情绪;(3)同乡人员“抱团”,发生冲突时规模易扩大。

2.7.3 企业管理诱因 (1)对员工心理情况缺少关注,未提供心理健康疏导和冲突调解渠道;(2)企业治安保卫管理松懈;(3)缺少员工自伤或他伤事件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不能满足需要,未严格按预案管理。

2.7.4 其他诱因 员工心智欠成熟、受挫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矛盾升级快。

2.8 其他严重影响公共健康事件诱因 工作环境诱因:多种。生活环境诱因:多种。企业管理诱因:多种。其他诱因:(1)孕前、孕期、哺乳期妇女接触毒性物质和放射线;(2)职业中毒之外的其他职业病(尘肺病、噪声聋等);(3)员工免疫接种反应、药物反应;(4)气象异常,出现极端天气(高温、大风、暴雨、雷暴等);(5)交通事故伤害;(6)生化与核恐怖袭击。

3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3.1 诱发因素多样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诱发因素较多。企业工作环境,员工生活环境,企业的卫生、安全、环保、保卫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都可能诱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加剧其严重程度。

3.2 发生概率较高 研究[3]显示,制造业工厂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发生地。诱发因素多样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制造业企业特别是管理松懈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发生概率较高。

3.3 事件发生突然 由于诱发因素多样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多样,使得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原因、类型、规模等情况难以预测,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具有突然性。

3.4 发展扩散迅速 无论是人员高度密集、员工素质偏低、位置远离市区等制造业企业普遍特点,还是管理松懈、应急力量薄弱等个别情况,都使得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很可能迅速发展扩散。

3.5 受多种因素影响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其发展和结果受到员工个体素质、企业应急管理、社会报道监督、政府监管指导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3.6 危害程度严重 制造业企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员身体和心理健康损害可能是终生的,对企业生产经营也可能造成长期影响。制造业企业不但要面对事件的直接经济损失,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问责,将严重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竞争力。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恐慌心理和谣言可能通过网络迅速蔓延,冲击社会秩序,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3.7 处置工作复杂 制造业企业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在各方之间快速地传递信息、协调沟通、决策指挥,保障应急资源,应急处置工作十分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此外,管理者除了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还要考虑如何降低处置措施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更增加了处置的复杂性。

猜你喜欢

诱因预案毒性
西藏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诌议*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5》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应急预案的思考与设计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